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2028)

作品数:20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段炼张正善咸鹏杨伟中赵峰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血管
  • 18篇烟雾病
  • 16篇血管网
  • 16篇异常血管
  • 16篇脑底异常血管...
  • 16篇脑底异常血管...
  • 6篇动脉
  • 4篇血管重建
  • 4篇血管重建术
  • 4篇浅动脉
  • 4篇重建术
  • 4篇颞浅动脉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脑血管重建术
  • 4篇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
  • 3篇后循环
  • 3篇大脑

机构

  • 15篇解放军第30...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8篇段炼
  • 5篇张正善
  • 5篇咸鹏
  • 4篇杨伟中
  • 3篇李德生
  • 3篇赵峰
  • 3篇刘鹏
  • 2篇冯捷
  • 2篇李斌
  • 2篇暴向阳
  • 2篇史万超
  • 2篇韩聪
  • 2篇杨日淼
  • 2篇宗睿
  • 1篇孙伟建
  • 1篇刘鹏
  • 1篇吴绘
  • 1篇李志方
  • 1篇任斌
  • 1篇陈世超

传媒

  • 15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1年12月25例出血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25例行双侧EDAS,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DSA评估手术前后脑代谢和血管重建情况。结果①出血型烟雾病患儿占本院同期收治的儿童烟雾病患儿的5.56%(25/450)。男∶女=1∶1.27(11/14)。17例(68%)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8例在出血前有脑缺血症状。6例在出血急性期(1周)出现脑缺血症状。脑实质出血5例(20%),单纯脑室出血20例(80%)。合并动脉瘤4例。②50侧半球有30侧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扩张。其中脑出血侧占63%(19/30),非出血侧占37%(11/30),P=0.021。术前PET检查显示,出血侧脑代谢降低22例,正常3例;非出血侧脑代谢降低21例,正常4例。③术后随访1~8年,平均为(3.8±2.1)年。25例随访期均未发生再出血。7例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未加重,随访期间没有新发缺血症状;6例患儿有间断头痛、肢体无力等缺血症状,其余患儿未诉不适。11例术后6~18个月行DSA及PET检查。DSA示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形成交通,出血侧有10例(10/11),非出血侧有9例(9/11)。PET示出血侧10例脑代谢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非出血侧8例明显改变,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扩张是儿童烟雾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EDAS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脑代谢,重建脑血流;同时有可能预防再出血。
刘鹏李德生咸鹏咸鹏杨伟中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儿童颅内出血脑血管重建术疾病特征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自1967年10月,Yasargil等首次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对患有Marfan综合征伴大脑中动脉(MCA)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后,STA-MCA吻合术逐步应用于动脉瘤、卒中急性期、烟雾病等的治疗中。该吻合术逐渐成为显微神经外科颅内血管重建术的一种重要的术式。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该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任斌段炼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血管重建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烟雾病再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烟雾病合并≥2次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1年12月烟雾病合并≥2次出血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按其再出血的年龄、部位、改良的Morioka分级方法[评估出血侧脉络膜前动脉(AchA)和后交通动脉(PCoA)扩张程度的分级]比较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①42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1次再出血,有8例发生2次再出血,有5例发生≥3次再出血。全组有7例死亡,再出血死亡率为16.7%(7/42)。再出血时平均年龄为(32.1±7.9)岁,平均间隔(5.4±1.7)年后发生了再出血,发生再出血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1~50岁,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出血部位在脑室的占47.6%,在脑实质的占40.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1.9%。再出血部位与首次出血完全相同的有20例(占47.6%),与首次出血不同有22例(占52.4%),是否合并动脉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首次出血时,出血侧AchA未显影27例,轻度或者中度扩张15例,约占35.7%;非出血侧AchA未显影34例,轻度或者中度扩张8例,约占19.0%。出血侧AchA-PCoA扩张程度1级12例(28.6%)、2级16例(38.1%)、3级14例(33.3%);非出血侧AchA-PCoA 1级18例(42.9%)、2级11例(26.2%)、3级13例(30.9%)。出血侧与非出血侧影像学比较,出血侧AchA中度扩张的发生率较高,AchA-PCoA分级2~3级发生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雾病再出血主要发生在31~50岁;AchA-PCoA的扩张增加了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再出血的风险,并且出血半球和未出血半球均有再出血的可能。本组病例未显示再出血的部位有规律性。
刘鹏咸鹏李德生李德生段炼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出血
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成人烟雾病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 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特征,观察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成人烟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EDAS治疗的312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型和出血型患者分别占79.8%(249例)、20.2%(63例).2例出血型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219例缺血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术后76.2%的患者糖代谢明显改善;56.6%的患者显示良好的颅内外血管重建,糖代谢减低、低龄、缺血型患者预示更好的血管重建.结论 中国成人烟雾病患者有自身的发病特征;应用EDAS术能明显改善和预防成人烟雾病患者脑缺血发作,对出血型患者再发脑出血也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段炼李志方史万超成鹏杨伟中宗睿冯捷赵峰张正善
关键词:烟雾病成人
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相似性病变的研究现状
2012年
烟雾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前循环的疾病,但是有证据表明,30%~58%的病变也涉及到后循环[1-4]。起初大家对后循环的关注主要是其血运重建在烟雾病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其丰富的侧支循环对脑循环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可以保护缺血的脑组织;但是过度扩张的代偿血管容易破裂,引起脑出血。
赵峰段炼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后循环
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2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52例中<10岁46例(18.3%),10~18岁47例(18.6%),≥18岁159例(63.1%),年龄分布上有两个发病高峰,最高峰位于10~14岁,另一高峰位于40~44岁。男女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地域分布中,河南省57例,山东省42例,河北省35例,其余分布于其他27个省、直辖市。19例(7.5%)有家族遗传史。本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头痛、头晕、脑出血、癫痫等为首发症状,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动脉造影(MRA)确诊。结论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独特,遇到疑似病例可行全脑血管造影或MRA等检查,以助诊断。
李斌段炼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大脑后动脉
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烟雾病:临床特征、出血危险因素和治疗转归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出血危险因素和治疗转归。方法对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瘤位置和大小、治疗情况以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34例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患者(35个动脉瘤),其中颅内出血组22例(64.7%),非颅内出血组12例(35.3%)。在35个动脉瘤中,颅内出血组23个(主要动脉型11个,周围动脉型12个),非颅内出血组12个(主要动脉型11个,周围动脉型1个);小型动脉瘤29个,中型动脉瘤6个(均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颅内出血组动脉瘤以周围动脉型为主,而非颅内出血组以主要动脉型为主,动脉瘤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3)。颅内出血组除2例未行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合术( 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EDAS )外,其余患者以及非颅内出血组患者均行EDAS。3例周围动脉型动脉瘤造影复查时消失,1例动脉瘤行栓塞术后复发,其余动脉瘤均无变化。长期随访显示,颅内出血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1年突发脑出血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21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改善。结论不同临床表现的烟雾病患者合并的颅内动脉瘤分型存在差异。烟雾病患者合并的颅内动脉瘤多为小型动脉瘤,可暂不直接处理,而直接行ED AS。术后颅内动脉瘤可长期稳定,部分周围型动脉瘤可消失。
杨怀滔张正善段炼
关键词:烟雾病颅内动脉瘤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诊疗
2013年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临床上多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也可表现为脑缺血,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等诊断。根据动脉瘤的部位不同可分别采取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等治疗方法,其长期疗效仍需探讨。本文就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形成的可能原因、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加以阐述,以期增加对MMD合并动脉瘤的进一步了解。
咸鹏段炼
关键词:烟雾病动脉瘤诊疗
烟雾病——我们尚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被引量:5
2011年
烟雾病又称为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烟雾病在1957年由日本人首次报道,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第1个10年,学者们逐渐认识了这个疾病的梗概,较全面地了解了其临床特征;第2个10年,主要是寻找其发病原因,探索治疗方法;第3个10年,认识到该病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
段炼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烟雾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一例
2011年
患者男,41岁。籍贯贵州,职业为司机。主因"发作性肢体无力半年,逐渐加重,伴意识障碍、言语不能1个月"于2010年4月6日收入解放军第三○七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患者于2009年10月开始,反复出现短暂性右侧上肢无力,持续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无其他症状,未予诊治。2009年12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不能缓解,至当地医院按"脑梗死"行内科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期间行全脑血管造影,
张正善段炼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肾动脉狭窄合并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