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局基金(04-2-NY-46)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隋庆兰刘学军金丽英杨学伟陈莉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日照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4篇成像
  • 3篇蛋白
  • 3篇兔脑
  • 3篇兔脑缺血
  • 3篇弥散
  • 3篇加权成像
  • 3篇S-100
  • 2篇血清
  • 2篇再灌注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烯醇化...
  • 2篇烯醇化酶
  • 2篇灌注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日照市中医医...

作者

  • 5篇隋庆兰
  • 3篇刘学军
  • 2篇杨学伟
  • 2篇刘松
  • 2篇金丽英
  • 2篇陈莉
  • 1篇郭云良
  • 1篇刘广义
  • 1篇刘珍友
  • 1篇李滢
  • 1篇孙先普
  • 1篇徐文坚
  • 1篇孔令琦
  • 1篇刘真友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对兔脑缺血半暗带的量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对被挽救缺血半暗带(IP)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制作成功的58只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A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组);A组再按缺血1、3、6、12、24、48 h分组(A_1~6组),B组再按缺血1h后再灌注0、2、5、11、23、47h分组(B_(1~6)组)。然后,对各组行I)WI和PWI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DWI像上异常信号区面积明显小于永久缺血组;缺血24h,梗死范围基本稳定。缺血1h,当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值分别为(73.40±4.33)%、(46.83±9.89)%、1.58±0.04时,该区可能为IP;当ADC比值和rCBV比值分别低于(58.83±6.06)%和(22.87±8.19)%、rMTT比值大于1.94±0.1时,缺血脑组织将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结论:DWI结合PWI能够快速、有效地评价IP。
姜传武刘学军刘珍友李文华隋庆兰徐文坚许波
关键词:缺血半暗带弥散灌注加权成像脑缺血再灌注
兔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兔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 I/R)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 I)的特点。方法将制作成功的兔MCAO I/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再分为缺血1、3、6、12、24、48 h组,每组5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8只(再分为缺血再灌注0、2、5、11、23、47 h组,每组分别为5、5、4、5、4只);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5只)及再灌注组(5只)的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DW I像上高信号区范围变化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演变特点。结果各组于缺血1 h均见到DW I像上明显的高信号,并伴ADC值的下降。缺血组不同缺血时间点各组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缺血1 h比,各缺血时间点DW I像上的高信号区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24 h后趋于稳定。再灌注组与再灌注前(缺血1 h)相比,再灌注2、5 h组均表现为DW I像上高信号区范围的缩小及ADC值升高;再灌注11 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的增大并ADC值升高;再灌注23、47 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的增大而ADC值出现较明显的下降。结论急性脑缺血后DW I像高信号区及ADC值的下降经早期再灌注后可明显改善,但持续的再灌注可能导致ADC值的再次下降。
刘学军金丽英孔令琦刘广义隋庆兰杨学伟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脑缺血后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变化与磁共振弥散成像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分析兔脑缺血后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信号、大小变化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血清含量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NSE和S-100蛋白诊断脑梗死及监测脑梗死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将制作成功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兔30只分为6组,即缺血1、3、6、12、24、48 h组,每组5只。另取5只动物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每组分别于各自时间点进行MRI弥散成像,分别测量弥散系数(ADC)值、相对ADC(rADC)值和异常信号区的相对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含量。结果兔脑缺血6 h后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至缺血24 h达到高峰,48 h后下降;DWI缺血1 h显示明显的高信号并伴有ADC值的下降,在不同的缺血时间点,各组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缺血6 h时ADC值最低,以后逐渐升高,48 h恢复至略高于1 h时水平。结论NSE与S-100蛋白血清学检测可以作为诊断脑梗死动态变化的一项指标,但不是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陈莉刘松隋庆兰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脑缺血
兔脑缺血再灌注后NSE和S-100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的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兔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制作成功的兔MCAO/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8只;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5只)及再灌注组(5只)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NSE和S-100表达微弱,血清含量较低。永久性脑缺血3h和缺血再灌注2h后,脑组织NSE和S-100表达同步升高和降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NSE和S-100表达在缺血再灌注47h组较永久性缺血48h组再次明显升高。血清NSE和S-100水平直到缺血5h和再灌注5h开始同步升高,较脑组织NES和S-100表达时间延迟3h。结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非常敏感,再灌注可加重脑组织的损伤,破坏血-脑屏障,NSE和S-100从脑脊液循环进入了血液循环,血清NSE和S-100的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损伤程度和转归的早期指标。
金丽英刘真友杨学伟隋庆兰郭云良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
兔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表达与表观弥散系数值变化的对比
2010年
目的分析兔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与磁共振弥散成像(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在诊断脑梗死及监测脑梗死动态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兔大脑中动脉缺血及再灌注(MCAO/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和再灌注组。其中永久性缺血组分为缺血1、3、6、12、24、48 h组,每组5只;再灌注组缺血1 h拔线再通后分为再灌注0 h(5只)、2 h(5只)、5 h(5只)、11 h(4只)、23 h(5只)和47 h(4只)组。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兔脑缺血和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进行MRI-DWI,测量ADC值;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1 h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缺血12 h和再灌注11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表达程度低于缺血组,再灌注后23~47 h表达再次上调。在不同的缺血时间点,各组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缺血组缺血1 h均可显示DWI上明显高信号并伴有ADC值的下降,至缺血6 h时ADC值最低。再灌注5 h ADC降到最低。再灌注23~47 h,ADC值出现再次下降,与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表达再次上调相对应。结论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DC值的变化对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
陈莉隋庆兰孙先普刘松刘学军李滢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脑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