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W063)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白杨崔艳秋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个体经验表达——20世纪50年代洛夫诗歌的写作意识
- 2010年
-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文学与政治之间处在一种既紧张又互相促进的关系中。一方面,国民党当局对文艺问题的重视带有某种总结历史教训,并致力于为现实政治任务服务的特点,积极倡导"反共文学";另一方面,受到当局鼓舞而蓬勃发展的各种文学期刊,却在主流意识形态以外孕育滋生出"另类"的声音,并最终促成了台湾文坛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文学浪潮,具有决定意义地奠定了当代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洛夫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军人身份与战场上炮火的洗礼使他对生命的意味有很多充满悖论性的体验,他的诗作表达出对生存与限制等哲学命题的感悟,这种文学意识在其1960年代以后的诗作中得到更加张扬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学界以往讨论较多的是其60年代以后的创作情况,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准备期的50年代的作品。以洛夫在19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为讨论对象,尝试探讨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如何呈现并引领了时代风气,并逐渐塑造了诗人的美学风格与文学意识等问题。
- 白杨
- 关键词:台湾文学
- 政治创伤中的“文化记忆”——台湾现代诗人笔下“中国形象”的历史建构被引量:4
- 2011年
- 书写由政治事件引发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焦虑",始终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为确认个体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多重面貌的"中国形象"以镜像功能的意义,构成现代诗人笔下内涵深邃的意象。对"中国形象"的营造,超越了单纯的乡愁情结而成为特殊历史时期文化生态及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见证。
- 白杨
- 关键词:台湾现代诗历史建构
- 朦胧诗在台湾现代的诗坛回响——“中国”诗歌空间下的两岸诗歌互动情况
- 2009年
- 对许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那个朦胧诗热潮时期的人来说,当年的激情、理想与蕴涵着矛盾困惑的文学探求意识,都已经化作美好的文化记忆留存在生命体验当中。在当下这个诗歌越来越变成“小众化”圈子中“产品”的时代,朦胧诗当年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及其对思想转型潮流的深度介入,都颇为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是,当朦胧诗在中国大陆陷入重重争议时,
- 白杨
- 关键词:朦胧诗诗歌两岸诗坛
- 《七十年代诗选》与台湾现代诗的论争
- 2013年
- 年代诗选的编辑与出版,曾是台湾现代诗风潮中确立诗社地位以及诗歌典律的策略之一,但也常常引起争议,并给相关的文学史书写提供了些许借鉴。本文以台湾《创世纪》社编选的《七十年代诗选》为考察重点,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尝试重现20世纪60年代末期现代诗运动发生转折时期的历史面貌。
- 白杨崔艳秋
- 关键词:现代诗论争
- 叶维廉与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运动
- 2012年
- 叶维廉是台湾现代诗风潮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用《赋格》、《降临》等力作彰显现代诗的艺术高度,也以诗论和译介活动拓展现代新诗的发展空间,在"全盘西化"及"回望传统"的多维探索中,他承担起一个"校正者"和"文化桥梁"的角色,尝试寻求中外诗学体系内在融会的可能性,他的诗学批评体现出在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下进行文化回流的特点,并切实地影响了台湾现代诗人的创作路向,他因此成为观照台湾现代诗歌史无法绕过的一个关键人物。
- 白杨李昕姿
- 关键词:台湾现代诗《创世纪》诗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