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197)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孙喜庆姚永杰岳勇王冰孙会品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解放军第210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模拟失重
  • 10篇静脉
  • 9篇股静脉
  • 8篇失重模拟
  • 5篇头高位
  • 4篇顺应性
  • 3篇颈静脉
  • 3篇家兔
  • 3篇超微
  • 2篇凋亡
  • 2篇动脉
  • 2篇形态学
  • 2篇压力-容积关...
  • 2篇应力
  • 2篇正加速度
  • 2篇容积
  • 2篇失重
  • 2篇鼠脑
  • 2篇皮素
  • 2篇细胞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21...
  • 2篇航天医学工程...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12篇孙喜庆
  • 11篇姚永杰
  • 8篇岳勇
  • 7篇王冰
  • 5篇石菲
  • 5篇耿捷
  • 5篇孙会品
  • 3篇王永春
  • 2篇吴斌
  • 2篇朱庆生
  • 2篇刘挺松
  • 2篇赵东风
  • 2篇王春梅
  • 2篇谢小萍
  • 2篇徐志鹏
  • 2篇张舒
  • 1篇杨志军
  • 1篇姜世忠
  • 1篇薛月英
  • 1篇由广兴

传媒

  • 6篇航天医学与医...
  • 5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年份

  • 2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3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Gx暴露后大鼠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
2005年
目的探讨bcl-2、p53在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高+Gx作用致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15Gx组、7d模拟失重组、7d模拟失重后再+15Gx组,每组10只。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Gx作用后,灌注取脑,固定包埋,做石腊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顶叶皮层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的变化。结果+15Gx暴露后1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在暴露后3d改变明显;7d模拟失重组大鼠在暴露后1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模拟失重后再+15Gx组在暴露后1d可见上述bcl-2、p53表达的变化,在暴露后3d改变最明显,变化比+15Gx组或模拟失重组均明显。结论+15Gx/180s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的变化;7d模拟失重可加重+Gx引起的大鼠脑组织损伤。
孙喜庆徐志鹏刘挺松吴斌张舒由广兴
关键词:失重模拟正加速度+GX细胞凋亡
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对21d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层萎缩,管壁变薄;颈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弹力层增厚;对抗组静脉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颈静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发达,向分泌型转变;对抗组静脉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发生萎缩性改变,颈静脉发生增生性改变;每天2h头高位45°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结构的改变。
孙会品孙喜庆王冰姚永杰石菲耿捷王永春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高位倾斜股静脉颈静脉超微结构
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Gx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高+Gx作用致大鼠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15Gx组、7d模拟失重组、7d模拟失重后再+15Gx组,每组10只。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Gx作用后,灌注取脑,固定包埋,做石蜡切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海马、顶叶皮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海马和顶叶皮层偶见凋亡细胞;+15Gx组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在暴露后1d可见部分凋亡细胞(P<0.01),在暴露后3d改变明显(P<0.01);7d模拟失重组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在各时间点均可见部分凋亡细胞(P<0.01),暴露后1d最多(P<0.01);7d模拟失重后再+15Gx组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在暴露后各时间点均可见部分凋亡细胞(P<0.01),在暴露后3d改变最明显(P<0.01),较+15Gx组和7d模拟失重组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 +15Gx/180s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细胞凋亡;7d模拟失重可加重+15Gx引起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
徐志鹏孙喜庆刘挺松吴斌张舒薛月英
关键词:失重模拟正加速度+GX细胞凋亡
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 ,了解模拟失重下股静脉血管的重塑情况。 方法 建立头低位 -2 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 2 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模拟失重 2 1d组、模拟失重 10 d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兔股静脉壁的超微结构。 结果 模拟失重组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器减少 ,线粒体溶解、消失 ;空泡变性增多并可见吞噬体 ;内弹力板变薄且有断裂 ;平滑肌层变薄 ,部分平滑肌细胞有变性 ,间质增多。模拟失重 2 1d组较模拟失重 10 d组变化更明显。 结论 在模拟失重影响下 ,家兔股静脉壁结构发生血管重塑性变化 ,呈萎缩性改变 ,模拟失重时间越长 。
岳勇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王春梅姜世忠
关键词:模拟失重家兔股静脉超微结构
模拟失重下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及其相关组织形态学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兔股静脉应力 应变关系的影响及股静脉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 建立头低位 (- 2 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 2 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模拟失重 2 1d组、模拟失重 10d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各组取股静脉各做成血管条及血管环并分别做轴向和环向拉伸实验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管试样均行显微结构观察。 结果 随着载荷应力的增加 ,血管试样的轴向和环向形变均显著增加 (P <0 .0 1) ,卸载时 ,均显著减少 (P <0 .0 1) ,相同应力下 ,3组试样的轴、环向卸载形变均较加载时增大 (P <0 .0 5 ) ,存在明显滞后环。相同应力 (轴向 :0~ 2 g ;环向 0 .5~ 1g)下 ,HDT 2 1d及HDT 10d组的轴、环向加卸载形变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且HDT 2 1d组较HDT 10d组仍有显著增加。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 ,模拟失重时股静脉的管壁材料组份及结构均发生变化 ,内皮细胞呈矮柱或立方状 ,并伴有部分内皮细胞脱落 ,平滑肌层变薄等萎缩性改变。 结论 模拟失重后股静脉顺应性明显增加 ,且 2 1d组较 10d组增加更显著 ,同时股静脉管壁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这可能是其顺应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岳勇姚永杰杨志军谢小萍王冰朱庆生孙喜庆吴兴裕
关键词:失重模拟股静脉应力-应变
失重/模拟失重与血管重塑被引量:7
2003年
航天中航天员不可避免地处于失重环境中 ,重力的消失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的明显变化 ,血管重塑是失重或模拟失重下机体心血管系统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本文回顾近年来有关失重 /模拟失重对机体血管重塑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血管重塑概念的产生、发展 ,扼要论述了近年来有关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失重 /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重塑的影响及其机理 。
岳勇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
关键词:模拟失重血管重塑立位耐力心血管系统
模拟失重后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变化(英文)
2005年
背景:目前对模拟失重的研究大多数只局限于对动脉系统的影响,对静脉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及血管重塑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像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12/2001-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完成。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体质量2.0~2.5kg。干预:建立头低位(-2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10d组、模拟失重21d组,每组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兔股静脉壁的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电镜下观察静脉血管壁内皮细胞、线粒体、内弹力板、平滑肌层的变化及变性情况。结果:实验组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溶解、消失;空泡变性增多并可见吞噬体;内弹力板变薄且有断裂;平滑肌层变薄,部分平滑肌细胞有变性,间质增多。模拟失重21d组较模拟失重10d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在模拟失重影响下,家兔股静脉壁结构发生血管重塑性变化,呈萎缩性改变,模拟失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岳勇赵东风姚永杰王春梅孙喜庆吴兴裕
关键词:失重模拟失重
间断性头高位45°对模拟失重兔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顺应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观察 21d模拟失重及间断性头高位 45°对兔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顺应性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兔 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 8只.模拟失重组在 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 -20°. 对抗组在 21d模拟失重期间每日 45°头高位倾斜 2h. 实验后测试离体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的拉伸 载荷关系. 结果: 在同等载荷情况下,模拟失重组颈静脉形变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小 (P<0. 05或P<0. 01),肠系膜静脉均显著增大 (P<0. 01 ). 对抗组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形变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而较模拟失重组颈静脉形变显著增大 (P<0. 05或P<0. 01),肠系膜静脉形变显著减小(P<0. 05 ). 结论: 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颈静脉顺应性显著减小,肠系膜静脉顺应性显著增加,每日 2h头高位 45°可对抗 21d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兔颈静脉和肠系膜静脉顺应性的变化.
孙会品孙喜庆王冰姚永杰耿捷石菲
关键词:失重模拟顺应性静脉
头低位倾斜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顺应性的影响
<正> 航天失重引起的立位耐力下降将影响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的安全和航天任务的完成。目前已知,单一因素难以解释立位耐力的下降,其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多数学者认为:失重/模拟失重后下肢静脉顺应性的增加,使头高位时有较多的血液潴...
姚永杰岳勇吴兴裕孙喜庆
文献传递
失重或模拟失重时静脉顺应性变化及其测量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综述静脉顺应性的各种测量方法 ,评述失重或模拟失重对静脉顺应性的影响。 资料来源与选择 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报道 ,研究论文、论著和专著 ,介绍近年来静脉顺应性测量方法和航天失重对其影响的研究情况。 资料引用 作者独立引用国内文献 6篇 ,国外文献 18篇 ,专著 1本。 资料综合 介绍了 ( 1)静脉顺应性测量方法 ,包括在体测量方法和离体测量方法。前者包括有创测量和无创测量。 ( 2 )静脉顺应性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年龄、静脉的解剖部位 ,以及血管压力和轴向伸长率、重力变化的影响。观点并不统一。 结论 静脉顺应性的测量方法虽然很多 ,但准确 ,又无创伤性的方法仍较少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岳勇姚永杰王冰吴兴裕
关键词:失重模拟失重测量方法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