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189)

作品数:20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杨仕明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关西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耳蜗
  • 9篇小鼠
  • 8篇细胞
  • 7篇基因
  • 6篇前庭
  • 6篇内耳
  • 5篇毛细胞
  • 4篇听觉
  • 4篇前庭核
  • 4篇蜗核
  • 4篇SMAD4
  • 3篇氨酸
  • 3篇SMAD5
  • 2篇凋亡
  • 2篇形态学
  • 2篇植入
  • 2篇神经生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受体
  • 2篇人工耳

机构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关西医科大学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20篇杨仕明
  • 14篇杨伟炎
  • 9篇顾瑞
  • 9篇韩东一
  • 7篇山下敏夫
  • 6篇郭维
  • 4篇胡吟燕
  • 3篇宇雅苹
  • 2篇杨晓
  • 2篇翟所强
  • 2篇李佳楠
  • 2篇姜泗长
  • 1篇卢云云
  • 1篇方耀云
  • 1篇于宁
  • 1篇孙建和
  • 1篇邓安春
  • 1篇刘清明
  • 1篇周序玲
  • 1篇刘军

传媒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4篇中华耳科学杂...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国外医学(耳...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1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毛细胞的分离和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内毛细胞 (innerhaircells ,IHC)的分离技术和形态学特征。方法 从豚鼠耳蜗制备基底膜活体铺片 ,微分干涉倒置显微镜下用显微分离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单离IHC。高倍显微镜下 ,用两个钨丝电极沿IHC和第一排外毛细胞 (outerhaircells,OHC)之间的Corti隧道显微切割 ,游离的IHC团被吸引至玻璃微吸管内。结果 从每只豚鼠耳蜗可分离到 3 0~ 5 0个活性良好的单离IHC ,并存活 2h左右。典型的IHC胞体具有特征性 ,呈梨状或长颈的烧瓶形状 ,胞体中间可见大的圆形细胞核。胞体内包含较多细胞器 ,颗粒状 ,粗糙感。大部分可观察到静纤毛 ( 93 / 98)。静纤毛分布沿表皮板一侧 ,排列呈线状或“C”形。部分细胞可观察到明显狭窄的颈部 ( 61/ 98)。IHC的表皮板一般为倾斜状 ,凹面向上 ,较厚。另外 ,IHC的表皮板通常与细胞胞体长轴成锐角或钝角。豚鼠耳蜗IHC长度为 13~ 3 1μm ,平均 ( 2 2 45± 4 14) μm ( x±s,n =98,下同 ) ;直径为 7~ 15 μm ,平均 ( 11 95±1 5 9) μm。静纤毛长度为 2~ 7 5 μm ,平均 ( 5 2 1± 1 0 0 ) μm。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能够分离到大量的、生物活性好的IHC的技术 ;内、外毛细胞单离后在形态学上的鉴别要点是表皮板 。
杨仕明沈静山下敏夫杨伟炎顾瑞韩东一
关键词:内毛细胞形态学
光学成像甘氨酸对蜗核和前庭核神经元兴奋的抑制作用
2003年
目的 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 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 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 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 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 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 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 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桔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
杨仕明于宁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蜗核前庭核甘氨酸
C-fos癌基因表达法及其在听觉中枢研究中的应用
2003年
C-fos癌基因表达法是利用神经元受到兴奋性刺激后C—fos基因的表达剧增和FOS蛋白在胞核内 迅速堆积的特点,应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的手段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生理进行研究的方法。本文根据国外有 关文献对其方法的建立加以综述,并着重阐述它在听觉中枢系统(主要是耳蜗核和下丘核)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杨仕明方耀云韩东一杨伟炎
关键词:耳蜗核
一个新的听觉功能相关基因-SMAD4基因的发现
目的内耳发育过程受多种基因精细、准确地调控着,这些基因通过编码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分泌因子或受体蛋白等重要的生物分子,以不同的机制对内耳发育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的耳聋相关基因,但仍未能完全诠释听觉系统的分子机制...
杨仕明候昭晖宇雅苹邓安春孙建和郭维维胡吟燕韩东一黄德亮翟所强杨伟炎杨晓
文献传递
用MyosinⅥ标记毛细胞研究小鼠内耳发育过程
目的研究 C57小鼠内耳胚胎发育演变过程,特别是毛细胞发育过程。方法选用耳廓反应灵敏、健康的 C57BL/6小鼠作为种鼠交配,用观察阴栓方法获得适龄胎鼠,≤18天取胚胎头,≥19天在显微镜下取耳蜗,胚胎头水平冰冻切片,耳...
宇雅苹杨仕明邓安春郭维维胡吟燕孙建和
光学成像蜗核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传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二维动态观测蜗核(CN)神经元兴奋性谷氨酸递质受体的传导机制。方法自新生小鼠制备脑干切片,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5染色,并成像于16×16elementsPhotodiodeArrays光学记录系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VIIIth)断端。为了观察谷氨酸是否为耳蜗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用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APV,non-NMDA受体拮抗剂CNQX)灌流脑片。结果①电刺激nVIIIth断端后光学记录显示兴奋传导至CN区域;②CN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和高峰延迟,DCN和VCN之间激发和高峰延迟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郾01);③光学记录可以同步观察氨基酸拮抗剂对多个神经元核团兴奋性传递的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APV和non-NMDA受体拮抗剂CNQX对EPSP的抑制作用及其在VCN和DCN的作用方式不同。APV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计算其减低比率,在VCN为99郾10±0郾02%(n=18elements),DCN为76郾00±19郾20%(n=46elements)。同时,CNQX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用相同方法计算其减低比率,在VCN为0郾90±0郾02%(n=18elements),DCN为24郾00±19郾20%(n=46elements)。结论光学记录膜电位方法可以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直观观察CN神经电活动的时空二维方式及其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药理实验证实。
杨仕明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光学成像蜗核谷氨酸受体
用电压敏感染料光学记录膜电位被引量:7
2002年
应用传统电生理方法如微电极和膜片钳技术 ,在记录较小的神经细胞和纤细的神经突起膜电位及同步记录神经细胞群的电活动等方面目前仍是一大难题。随着生理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 ,利用电压敏感染料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已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手段。本文对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的发展史、染料特性和作用机制、光学成像及膜电位记录原理、目前的光学方法中某些不足及未来前景等做了较系统的介绍 。
杨仕明姜泗长杨伟炎顾瑞韩东一
关键词:膜电位神经生理
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定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应用RTPCR检测Smad5基因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耳蜗中Smad5mRNA的表达部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Smad5蛋白在耳蜗中的定位。结果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有高表达,表达部位在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基底膜等。结论Smad5在耳蜗中存在,是耳蜗中众多蛋白中的一种。它可能在耳蜗的形成、毛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郭维杨仕明胡吟燕杨伟炎
关键词:耳蜗原位杂交
Smad4条件基因敲除基对小鼠内耳前庭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 Smad4基因在小鼠内耳前庭发育中的作用。方法用 Southern blot 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 Smad4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内耳前庭里 Smad4被敲除的情况;通过一般行为观察、空间姿势反射、游泳试验...
侯昭晖杨仕明邓安春黄德亮韩东一杨伟炎杨晓
文献传递
沙鼠耳蜗cDNA文库的构建
2002年
为了建立沙鼠耳蜗的cDNA文库 ,先提取沙鼠耳蜗的mRNA并经oligo(dT)引物合成cDNA第一链 ,经LD PCR法扩增合成双链cDNA后 ,克隆到λTriplex2中扩增文库。用耳蜗特异的prestin蛋白基因引物作PCR ,鉴定文库。结果显示 ,文库的库容量为 1.8× 10 6pfu ,重组率为 80 % ,用prestin蛋白基因引物可扩增出 86 3bp的prestin蛋白基因。研究表明 ,构建的文库具有较好的库容量及重组率 ,且插入片段很大 。
郭维程小华杨仕明杨伟炎
关键词:CDNA文库耳蜗分子生物学听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