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611401)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健孔祥淮徐刚薛春汀温春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南黄海
  • 6篇南黄海西部
  • 5篇陆架
  • 5篇陆架区
  • 4篇沉积物
  • 2篇障壁
  • 2篇全新世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黏土矿物
  • 2篇物源分析
  • 2篇矿物
  • 2篇环境意义
  • 2篇黄河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底栖有孔虫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机构

  • 13篇国土资源部
  • 12篇青岛海洋地质...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作者

  • 11篇刘健
  • 10篇孔祥淮
  • 5篇徐刚
  • 4篇薛春汀
  • 4篇温春
  • 4篇仇建东
  • 3篇张军强
  • 2篇王飞飞
  • 2篇岳保静
  • 2篇孙丽莎
  • 1篇刁少波
  • 1篇宫少军
  • 1篇周良勇
  • 1篇杜远生
  • 1篇刘新波
  • 1篇徐刚
  • 1篇张勇
  • 1篇王红
  • 1篇胡睿
  • 1篇张勇

传媒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对于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存在4种不同看法,各自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一时期中国东部海域沉积演化和地貌变化。根据历史文献和其他论述,讨论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泛滥和改道,并研究对海洋沉积和海岸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1128—1494年黄河从来没有全流入渤海,没有交替入黄海和渤海,也不能说1288—1168年40%黄河水入渤海,只在个别年代泛滥的黄河水注入渤海。1194年的黄河河道变迁没有重要意义。1128—1855年黄河经历了3个阶段:1128—1494年、1494—1579年、1579—1855年。渤海西岸黄河三角洲在1128—1494年处于废弃状态,没有活动期的黄河三角洲。由于黄河入黄海使苏北兴庄河口至东台砂质海岸转变为泥质海岸,进入黄海的黄河泥沙从1494年起明显增加,黄河入海沉积物的分布范围扩大,分布的南界大幅度向南推移。
薛春汀刘健孔祥淮
关键词:海岸地貌黄河改道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分布特征受粒度影响,其含量总体上随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但在局部站位其含量还可能受矿物控制。稀土元素相关参数,如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铈异常以及铕异常基本不受粒度影响,而主要受源岩组分控制,可以进行有效的物源判别。研究区不同站位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右倾的负斜率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显示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无明显铈异常。稀土元素相关参数物源判别表明研究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
徐刚刘健孔祥淮张军强仇建东
关键词: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黄海西岸山东琅琊台北全新世双重障壁坝—潟湖的成因和演化被引量:2
2013年
在海面稳定的情况下,非三角洲海岸的障壁坝—潟湖通常是单一的。黄海西岸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北夏家村双重障壁坝—潟湖形成于小海湾内,有充足砂粒级沉积物供应,沿岸输砂的下游一侧受到陆地阻隔,内障壁坝北部更宽、更高,在NE风暴浪的作用下潮流口由位于障壁坝北端改为在障壁坝南端。内障壁坝南端外侧存在岬角,岬角南侧曾存在更小的海湾。它被淤满后,沿岸输砂到达内障壁坝南端外侧的岬角,与输送到南端潮流口外的砂堆积在一起形成砂咀,逐渐向下游方向伸展发育成外障壁坝。外潟湖(河口湾式潟湖)发育在两个障壁坝之间,形成双重障壁坝—潟湖。
薛春汀周良勇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SYS-0803孔上部岩心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对取自南黄海西部陆架区的SYS-0803孔上部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分离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较敏感的粒度组分,并将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与浅地层剖面反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样品的粒度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域古环境的演化过程,自下而上依次经历了滨浅海沉积—河流沉积—河口湾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沉积等环境。
孔祥淮刘健徐刚仇建东王飞飞
关键词:环境演化南黄海
南黄海西北部SYS-0803孔第四纪晚期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SYS-0803孔取于南黄海西北部(35°02′N、121°45′E,水深49.00m),其60.30m长的柱状样记录了约140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对248个样品中25个底栖有孔虫变量的Q型因子分析得到4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为93.0%。通过底栖有孔虫组合分析,在140ka以来的沉积中共发现4个海相层和4个陆相层,其中MIS 6晚期海侵层(孔深53.06~50.28m)中以含典型暖水底栖有孔虫为特征,推测该时期可能存在有暖流;MIS 5e期高海面海相层(孔深33.76~30.55m)中的微体化石群以典型的冷水底栖有孔虫和介形虫占优势,推断当时的黄海与现代一样,发育有强盛的冷水团。在冰后期海侵层位中发现了以短期海退为特征的YD事件(孔深13.80~12.91m,12 460~11 572cal.aBP)。
王飞飞王红刘健宫少军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第四纪晚期南黄海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12
2012年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Pb、Cd、Cr、Hg、As进行了化学测试分析,并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d、Pb、Zn的含量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Cr、Cu、As的含量在大部分区域也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在局部区域为二类沉积物区。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As,As在局部站位表现为中等单因子污染,Cr在研究区只有一个站位为中等单因子污染,其它重金属为低单因子污染,重金属总体污染低。另外,研究区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低,总的潜在生态风险低。
徐刚刘健孔祥淮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
淮河中游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对淮河中游河床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黏土矿物含量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游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52.3%)-高岭石(17.0%)-蒙脱石(16.8%)-绿泥石(13.9%)型。淮河中游沉积物黏土矿物与长江、黄河沉积物黏土矿物相比,兼具黄河沉积物富蒙脱石的特征和长江沉积物富高岭石的特征。其伊利石与蒙脱石的比值均在6以下,与黄河沉积物接近;高岭石与绿泥石比值在1以上,与长江沉积物接近。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流域两侧气候和地质背景的差异是形成淮河中游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的主要原因。淮河以南地区气候接近长江流域,其沉积物主要是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岩石在以化学风化为主的风化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含量比较高;淮河以北地区气候接近黄河流域,其沉积物主要是黄土、黄泛沉积物和黄河冲积物在以物理风化为主的风化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沉积物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比较高。
张军强刘健孔祥淮薛春汀刘新波孙丽莎岳保静温春
关键词:沉积物黏土矿物
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因素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实断层等等。探讨了灾害地质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要素分布图。
孔祥淮刘健杜远生温春徐刚
关键词:减灾防灾南黄海西部
南黄海江苏岸外潮流沙脊远端沉积与演化被引量:3
2011年
SYS-0702孔位于南黄海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的远端(水深32m),其最顶部18.64m岩心对应于潮流沙脊沉积。根据对潮流沙脊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粒度分析、AMS 14 C测年资料和210 Pb测试分析,结合通过该孔位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揭示了该远端沙脊的沉积特征、形成时间以及老黄河从江苏入海(1128—1855年)对沙脊沉积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远端沙脊形成于约2.5cal.kaBP至今,其内部的反射层向东、东北方向倾斜而下超至沙脊的底界面上;沙脊内部的前积反射层倾角一般<0.2°,大多呈上凸形态,与底部的侵蚀界面相切;远端沙脊总体上显示从下至上逐渐变粗的反粒序,砂质沉积物中跃移组分达到80%以上,悬浮组分不到20%,分选性较好;在老黄河从苏北入海期间(1128—1855年),潮流沙脊远端的沉积速率较之前明显增加,即由0.28~0.77cm/a增加到1.10cm/a;在老黄河1855年再次改道入渤海后,沙脊远端的沉积速率明显下降,减少至0.23cm/a。根据以往的研究,长江古河口湾和苏北东台为辐射状潮流沙脊顶点的发育时间分别为8和6kaBP,至约2.5cal.kaBP潮流沙脊由这两处向海进积至SYS-0702孔位所在的远端沙脊,其直线平均进积速率分别为61.7m/a和65.9m/a;自2.5cal.kaBP以来沙脊远端向离岸方向进积的速率大为降低(约4m/a),可能与深水区潮流作用减弱、沉积物供应减少有关。
温春刘健张军强仇建东刁少波岳保静孙丽莎孔祥淮
关键词:潮流沙脊南黄海
海底沉积物类型判别及其平面分布图绘制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海洋碎屑沉积物类型进行判别的方法,包括函数的调用和具体操作过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对大量样品进行沉积物类型的判别变得极其容易。同时,对传统的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图的绘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简便、实用的方法。
孔祥淮徐庆建徐刚张勇
关键词:碎屑沉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