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SH058)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石彤王宏亮佟新李芳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性社会学
  • 4篇社会学
  • 4篇女性社会
  • 4篇女性社会学
  • 3篇学科
  • 3篇学科化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分层
  • 1篇性别平等
  • 1篇性学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建构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分层
  • 1篇社会流动
  • 1篇社会性别
  • 1篇社会性别平等
  • 1篇女性学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市场

机构

  • 5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石彤
  • 2篇王宏亮
  • 1篇佟新
  • 1篇李芳英

传媒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本土知识建构的历程被引量:6
2010年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建构经历一个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是否有明确的学科建构的意识决定了广义和狭义积累过程的区别;这个过程包括前学科化建构时期和学科化建构时期。以前学界并没有从学科化的角度进行阶段的划分,而这种划分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建构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独立学科,需要大力发展。
石彤
关键词:女性社会学学科化
对受暴妇女服务的整合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受暴妇女需求调查数据表明,受暴妇女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对受暴妇女的服务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且服务缺乏整合。本文提出建构受暴妇女的本土服务模式,即服务整合模式,它是指社会将能够为受暴妇女提供服务的不同因素、不同部分、不同层面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受暴妇女服务的效果的方式及其研究。本文拟从理念创新、政府支持、网络缔结、社区干预、学科研究5个方面建构服务整合模式。
石彤
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被引量:30
2010年
本文将性别因素引入社会分层的研究,建立理解转型社会的中国性别分化的理论框架,以分析已出现的性别间和女性间的分化。一是重新评估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性别分层及其后果。毛泽东时代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等级观念,使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人的地位。虽然男性权力并没有被本质性地改变,但女性作为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动者的实践活动重新定位了女性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即女性是具有独立社会位置的人,这是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是重新评估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对性别间分层和女性间分层产生的影响。从性别比较的视角,两性间的分化是明显的,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性别隔离、性别收入差和女性化职业的贬值。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市场因性别、阶级和城乡身份等带来的多元性,产生了性别内的分化。劳动力市场中涌现出女性低端劳动力群体和女性精英群体,无论她们是来自农村的女性,还是借助其他身份和能动性获得了精英位置的女性,她们都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佟新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性别社会分层性别分层社会流动
学科化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女性社会学
2010年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知识建构来源于三个途径:对西方女性社会学的学术成果借鉴,从港澳台女性社会学研究中得到的启示,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以往学术探索的凝练。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逐渐深化,21世纪独立学科诞生的历史过程。中国女性社会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独立学科,需要大力发展。
石彤王宏亮李芳英
关键词: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知识建构
中国女性学和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化互构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女性学与女性社会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起承担着带给中国妇女福祉的使命。从学科化角度看,两者是一种互构关系。所谓"学科化互构"指中国女性学与女性社会学学科之间的相互建构的关系,以及达到两个学科共变的学科化过程。学科化互构包括学科概念、学科性质、独特视角、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采借、对话和反思是互构的途径,学科携手成长是共变的目的。
石彤
关键词:女性学女性社会学学科化
中国女性社会学面对全球化的问题和经验
2012年
中国女性社会学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得以全面发展。开放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背景,而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内生"和"外生"问题的讨论是发展过程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正是这一问题促使中国女性社会学走向不同的思考方式。最终,将本土经验与外来思想有机结合,从而提出性别和谐成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重要贡献。问题是如何实现世界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认同,这一方面有赖于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系统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如何让世界在悬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冲突的情况下真正理解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思想,这决定了未来女性社会学的发展。
王宏亮
关键词:女性社会学社会性别平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