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QY-Z-201008)

作品数:4 被引量:16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德俊唐仁茂向玉春陈英英柳草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湖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华中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冰雹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强降水
  • 2篇临近预警
  • 2篇降水
  • 1篇地基微波辐射...
  • 1篇人影
  • 1篇人工影响天气
  • 1篇微波辐射计
  • 1篇相态
  • 1篇相态变化
  • 1篇落区分析
  • 1篇雷达
  • 1篇雷达特征
  • 1篇监测分析
  • 1篇辐射计
  • 1篇SWAN
  • 1篇LAPS
  • 1篇冰雹天气
  • 1篇冰雹天气过程

机构

  • 4篇湖北省人工影...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4篇李德俊
  • 3篇向玉春
  • 3篇陈英英
  • 3篇唐仁茂
  • 2篇王慧娟
  • 2篇柳草
  • 2篇袁正腾
  • 2篇李跃清
  • 1篇刘剑
  • 1篇叶建元
  • 1篇徐桂荣
  • 1篇韩琦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落区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恩施雷达资料,对湖北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强冰雹的右移特征非常明显,当恩施州境内或边境临近地区有新生的中空回波,且回波移动方向上也同时有对流回波滋生时,则两回波源地之间的区域基本可以确定为此次冰雹过程的主要影响区域,新生中空回波向右偏离初始移动方向大约0~60°之间(两处回波源地之间的连线),一般在1~3h内不断加强形成强冰雹而落下;而短时强降水右移特征不明显,发生短时强降水区域不仅与回波系统的走向和移动有关,还与回波单体移动和传播有关系,其回波系统的移动是对流单体的移动和传播两者的矢量之和,同时根据回波形态及其演变趋势,即可判断短时强降水的落区。
李德俊叶建元李跃清柳草刘剑陈英英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特征及临近预警被引量:96
2011年
利用恩施多普勒雷达和常规分析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2007—2008年发生在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雷达产品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合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雷达临近预警指标:选取负温区回波厚度≥7km、CR强中心回波强度≥55dBz、强回波梯度≥15dBz·km^(-1)、45dBz强回波伸展高度≥7.5km、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密度≥3.2g·m^(-3)和雷达风廓线1.8~6.1km风垂直切变均值≥2.3×10^(-3)s^(-1)作为强冰雹临近预警指标;当满足组合反射率(CR)强中心回波强度、VIL密度、40dBz强回波伸展高度和雷达风廓线(VWP)上1.8~6.1km风垂直切变值达43.0dBz,1.1g·m^(-3),7.0km和1.9×10^(-3)s^(-1),可以考虑该站点及附近地区进入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状态,并利用2009年发生的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检验了这些临近预警指标性能。
李德俊唐仁茂熊守权柳草向玉春袁正腾王慧娟韩琦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基于SWAN和LAPS产品的人影作业参数自动估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SWAN的雷达三维拼图和LAPS的特征层数据,通过自动化处理,进行人影作业临近预警和目标云识别,并计算用弹量、距离目标云最近的作业点及其发射方位角和距离,给出作业高度参考,最后生成人工增雨和防雹的作业技术参数产品。通过与实际作业情况比较发现,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参数产品可提前60~30 min发出预警,提前30~0min计算出作业技术参数;预警报给出的作业站点基本都在目标云移动路径上,作业技术参数与实况基本相符;火箭弹用量误差在鄂西山区为0%~5.6%,鄂东孝感、黄冈等地误差25%~55.5%。运用该方法指导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能够实现作业决策自动化和定量化,取得较好效果,对市县人影作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袁正腾唐仁茂李德俊向玉春陈英英王慧娟
关键词:SWANLAPS人工影响天气
地基微波辐射计对咸宁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监测分析被引量:49
2012年
利用咸宁MP-3000A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0年4月12日发生在咸宁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在这次冰雹天气过程中,冰雹云中上升气流非常强盛,引起云底高度剧烈波动,同时将底层空气的感热和潜热向上输送导致等温线上抬,并伴随贝吉隆增长和过冷水滴与冰晶消耗等过程,由于这些宏观和微观过程使得整层水汽与液态水含量连续出现下降和上升过程,产生了多峰结构;(2)在4.2—8km高度过冷层的冰雹云中,08时40分—13时的固、液、气混合相态变化非常复杂,过冷水滴与冰粒子消耗过程、贝吉隆过程和过冷水滴与冰晶增长过程交替出现,产生了相对湿度在6km以下低于80%的区域,且液态水含量在4.2—8km高度处出现0.7—1.8g/m3的大值区,从而形成了冰雹生长过程中交替干、湿增长生长环境,非常有利于冰雹粒子群快速累积以及分层增长;(3)利用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分析了MKI、KI、TT和HI四个不稳定指数,这些指数对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并对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临近预警潜力,若选取KI≥38作为该地区强对流天气预警指标,可以提前45min预警第1次降雹强对流天气,且分别提前20、40和42min预警第2、3、4个对流单体影响该地区。
唐仁茂李德俊向玉春徐桂荣李跃清陈英英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相态变化临近预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