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598)

作品数:18 被引量:128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毅汪建飞刘正程昕昕刘盼盼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科技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玉米
  • 6篇胁迫
  • 4篇氮形态
  • 4篇养分
  • 3篇淹涝胁迫
  • 3篇苗期
  • 3篇滁菊
  • 2篇甜玉米
  • 2篇种子
  • 2篇籽粒
  • 2篇酶活性
  • 2篇萌发
  • 2篇供氮
  • 2篇供氮形态
  • 2篇酚酸
  • 2篇
  • 1篇氮代谢
  • 1篇氮肥
  • 1篇氮肥种类
  • 1篇氮磷钾

机构

  • 18篇安徽科技学院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安徽省工程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安徽莱姆佳肥...

作者

  • 13篇周毅
  • 11篇汪建飞
  • 8篇刘正
  • 7篇程昕昕
  • 5篇刘盼盼
  • 4篇谢越
  • 3篇李孝良
  • 3篇肖新
  • 2篇陈世勇
  • 2篇张平
  • 2篇马万征
  • 2篇高祥
  • 2篇刘畅
  • 2篇蒋德
  • 2篇江杰
  • 1篇邹海明
  • 1篇邢素芝
  • 1篇马忠友
  • 1篇高德才
  • 1篇付光玺

传媒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蛋壳废料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特征与机理被引量:18
2015年
利用鸡蛋壳废料对水中的Cr(Ⅵ)进行吸附处理,研究溶液p H、振荡时间、投加量和温度对鸡蛋壳废料吸附水体中Cr(Ⅵ)的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含有1 mg/L的Cr(Ⅵ)溶液的100 m L吸附体系中,鸡蛋壳废料可在30 min内完成吸附过程。溶液p H=2.5时,吸附量最大。鸡蛋壳投加量为1.0 g时,平衡吸附容量为0.0917 mg/g。利用鸡蛋壳去除水中Cr(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振荡时间30 min,初始p H为3.0,投加量2.0 g,体系温度35℃。鸡蛋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用Langmiur和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拟合,其中理论饱和吸附量在20℃、30℃和40℃时分别为0.1944、0.2034和0.2096 mg/g。吸附的焓变为8.76×10-3k J/mol,熵变为-45.96 J/(mol·K),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正值,变化范围是4.357~9.693 k J/mol。鸡蛋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性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
谢越孔维芳韩传红马万征周毅孙晟汪建飞
关键词:鸡蛋壳动力学热力学
盐胁迫对盆栽滁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滁菊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不同盐浓度进行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400、500 mmol·L-1)下,滁菊的形态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叶片伤害率和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伤害率、脯氨酸含量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研究发现滁菊扦插苗能耐受较低浓度的盐胁迫,当盐浓度较高时,其生长受到较大抑制。
王雪娟周毅吴燕连洪燕刘洁
关键词:滁菊盐胁迫生理指标
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效应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全磷含量以及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NPK(全量化肥)处理,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小麦产量增加8.0%~13.3%,玉米产量增加8.0%~21.7%;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料的各处理与NPK处理相比,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且秸秆与减量50%化肥和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配施的ST6处理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施用3 000~6 000 kg·hm-2有机肥料,减少30%~50%的化肥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且ST6处理是促进土壤磷素有效性增加的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方案。
刘盼盼周毅付光玺高祥张平张磊汪建飞
关键词:秸秆还田作物产量磷素有效性小麦玉米
淹涝胁迫和氮形态对苗期玉米糖、氮代谢底物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砂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淹水和不同氮形态(铵态氮、硝态氮以及铵态氮︰硝态氮为1︰1)对苗期玉米根、茎鞘和叶的糖、氮代谢底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淹涝胁迫持续7 d时,在非淹涝胁迫条件下,铵态氮处理的根、茎鞘和叶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P<0.05);在淹涝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处理的根、茎鞘和叶的生物量干重显著低于铵态氮处理(P<0.05),其根和叶的生物量干重也显著低于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P<0.05)。与非淹涝条件相比,在淹涝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处理的根系和叶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分别高达62.6%和30.0%;此外,与非淹涝条件相比,在淹涝胁迫条件下,铵态氮处理的根的可溶性糖、还原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茎鞘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叶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硝态氮处理仅根、茎鞘和叶的还原糖含量以及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由于糖、氮代谢底物含量充足,铵态氮处理的苗期玉米具有相对较强的耐淹涝胁迫能力。
周自强王福友陈建飞刘盼盼周毅汪建飞
关键词:淹涝胁迫铵态氮氮代谢
硫酸锌处理对玉米幼苗养分和锌累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0、400、800、1200和1600 mg·L-1 5个硫酸锌浓度(以Zn SO4·7H2O计)的溶液浸泡玉米种子以模拟锌(Zn)污染处理,研究Zn对萌发阶段(第1、4、7、10 d)玉米幼苗胚根、胚芽生物量和养分(氮、磷和钾)累积以及胚乳干物质和养分消耗动态的影响,及其与萌发第10 d的胚根、胚芽和胚乳Zn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中钾的转化速率最快,其次为磷。低于800 mg·L-1的处理,具有刺激玉米胚乳、胚芽和胚根中物质转化,促进幼苗氮、磷和钾养分累积和植株生长的效应;进一步升高Zn的浓度,则对胚乳、胚芽和胚根中的物质转化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随Zn浓度的增加,胚芽、胚根和胚乳中的Zn累积量均呈线性增高的趋势,Zn在玉米幼苗的分配量为胚乳>胚根>胚芽,胚根对Zn污染较胚芽敏感;胚乳中氮的残余量与其Zn累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环境中的高浓度Zn,可显著增加萌发阶段的玉米胚乳Zn的累积量,降低其中的氮的转化速率,抑制玉米的生长。
周毅郑猛猛卢松贺程昕昕蒋德汪建飞刘正
关键词:锌污染氮磷钾玉米发芽
种子库容与外源养分对苗期玉米同化物积累与养分利用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种子库容及外源养分对苗期玉米同化物积累的影响及其对养分利用的贡献。【方法】采用育苗移栽和砂培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种子粒质量(高、中和低)、1叶1心期摘除残余种子终止种子营养(以下简称摘除种子)以及外源养分对苗期杂交玉米鲁单9002和郑单958不同部位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种子粒质量、摘除种子及外源养分3个因素均明显影响玉米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和养分含量。其中摘除种子的主效应最强,是郑单958植株和根系生物量、叶氮含量以及鲁单9002根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诱因,其次为外源养分。在无外源养分的条件下,不摘除种子郑单958的植株生物量随粒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鲁单9002则以中粒质量种子育成苗的生物量最高;供给外源养分后则明显提高了2个品种玉米的植株生物量,也改变了同化物在玉米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使中粒质量种子育成苗的植株生物量达到最高(摘除种子郑单958除外)。种子粒质量对不摘除种子郑单958的高粒质量种子育成苗的生物量累积以及2个品种玉米不摘除种子的高粒质量种子育成苗的养分累积的贡献均高于中和低粒质量种子育成苗。此外,种子对不摘除种子郑单958的生物量、氮和磷累积的贡献总体上高于不摘除种子鲁单9002。【结论】郑单958能更充分地利用种子中贮存的养分,降低苗期玉米对外源养分的依赖,这是其和大库容种子具有生态广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周毅章灿程昕昕蒋德刘正汪建飞
关键词:玉米同化物积累养分利用
人工老化对甜玉米种子活力及抗氧化指标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以甜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老化时间对种子活力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甜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都逐渐降低,在种子老化6d后,种子发芽率降低了46%~50%;而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趋势则因品种而异;在甜玉米种子成熟老化过程中,VE含量先升高再降低,甜玉米种子中的SOD、POD、CAT酶活性均逐渐升高,并且随着老化程度的加剧,不同甜玉米种子中的SOD、CAT酶活性差异不明显,而POD酶活性则和种子发芽率呈负相关。
王长进程昕昕胡曼刘正
关键词:甜玉米种子活力
1株阿魏酸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阿魏酸是导致很多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自毒物质。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阿魏酸的细菌,初步鉴定为葡萄球菌属,命名为AWS4B,研究了AWS4B对阿魏酸的降解特征,探讨了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无机盐培养基中阿魏酸的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AWS4B72h可降解99.97%。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的活化能Ea为19.88kJ/mol,降解方程常数k0为3.26×10-4,得出了菌株AWS4B降解阿魏酸的预测模型方程。AWS4B降解阿魏酸的底物来源比较广泛。菌株AWS4B对阿魏酸降解的可能途径是非氧化脱羧形成香草醛,再氧化形成香草酸,脱甲基后形成原儿茶酸,最后原儿茶酸苯环裂解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实现阿魏酸的降解。
谢越马忠友孔维芳李孝良汪建飞肖新马万征邹海明
关键词:阿魏酸自毒物质生物降解降解特征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滁菊样品中的9种酚酸被引量:30
2013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滁菊样品中9种酚酸类化合物(水杨酸、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丁香酸和肉桂酸)的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和0.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冰醋酸调至pH 2.8,进样量20!L,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且9种酚酸组分在35 min内得到了较好分离。9种酚酸的检出限介于0.01~0.08 mg/L,平均回收率在97.8%~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3.6%。本方法可用于滁菊样品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
谢越俞浩汪建飞张祖亮陈世勇肖新李孝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酚酸滁菊
淹涝胁迫和供氮形态对苗期玉米NR和G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砂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模拟淹涝胁迫和3种供氮形态NO-3-N、NH+4-N和NO-3-N与NH+4-N等体积混合(NO-3-NH+4)对苗期玉米的生长、植株根系、茎鞘和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木质部伤流液和叶片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是苗期玉米对淹涝胁迫最敏感的部位。在淹涝胁迫处理7 d后,整株生物量的抗淹涝胁迫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NH+4-N处理、NO-3-N处理、NO-3-NH+4处理。淹涝胁迫对NH+4-N处理的GS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却导致NO-3-N处理叶片的NR活性明显下降,降低幅度高达60%以上;同时,淹涝胁迫也造成NO-3-N处理的木质部伤流液中的硝态氮的质量和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在淹涝胁迫条件下,NO-3-N处理自根系运输至地上部参与同化的硝态氮的量明显降低。结论:在本试验的模拟淹涝胁迫和供氮水平下,NH+4-N处理苗期玉米的NR和GS活性对淹涝胁迫的适应能力相对高于NO-3-N和NO-3-NH+4处理。
张宇刘盼盼高德才周毅汪建飞刘正
关键词:玉米氮素形态淹涝胁迫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