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60203)

作品数:12 被引量:173H指数:7
相关作者:黄志群万晓华余再鹏何宗明王民煌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土壤
  • 9篇杉木
  • 6篇人工林
  • 5篇微生物
  • 5篇物量
  • 4篇有机碳
  • 4篇树种
  • 4篇微生物生物量
  • 4篇米老排
  • 4篇采伐
  • 3篇杉木人工林
  • 3篇剩余物
  • 3篇土壤呼吸
  • 3篇可溶性有机碳
  • 3篇采伐剩余物
  • 2篇典型林分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亚热带
  • 2篇土壤可溶性有...

机构

  • 1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0篇福建省湿润亚...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国际竹藤网络...
  • 2篇国际竹藤中心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1篇黄志群
  • 9篇万晓华
  • 8篇余再鹏
  • 7篇何宗明
  • 6篇王民煌
  • 5篇刘瑞强
  • 5篇胡振宏
  • 2篇刘宝
  • 2篇范少辉
  • 1篇杨玉盛
  • 1篇翁贤权
  • 1篇杨靖宇
  • 1篇张宁
  • 1篇刘娇娇
  • 1篇张红梅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被引量:18
2013年
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二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炼山)下0—40 cm深度土壤全碳、全氮含量15a的监测数据,研究了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样地5次取样年份(造林第3年、第6年、第9年、第12年和第15年)0—1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样地,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在5次取样年份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造林15a期间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随年份显著变化(P<0.01),但处理措施以及处理措施与取样年份的交互作用对3个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杉木林15年生时,不同处理样地3个土层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0—40 cm土层平均值为88.71 Mg/hm2。表明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胡振宏何宗明范少辉黄志群万晓华杨靖宇余再鹏王民煌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类型
亚热带典型林分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库大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10 cm).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天然林、毛竹林、格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用3种不同的浸提方式(冷水、热水和KCl溶液)提取表层(0~1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有机氮(DON),研究林分类型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对表层土壤DOC及其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比重有显著影响,深层土壤受林分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林分土壤DON含量仅在表层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在深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林分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差异仅在表层土壤达到显著水平.DON占土壤总氮(TN)的比重在各林分表层和深层土壤间差异均不显著.3种浸提方法得到的DOC和DON库大小顺序为热水〉KCl〉冷水,不同浸提方法得到的DOC库及DON库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冷水、热水和KCl溶液浸提得到的有机碳、氮库含有相似组分.冷水和热水浸提方法得到的表层土壤DOC和DON含量及DOC占TOC比重在天然林和毛竹林均显著大于格式栲和杉木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和毛竹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于格式栲和杉木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碳杉木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对中国亚热带地区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采伐剩余物加倍以及炼山)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5年后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全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6月(3.09μmolCO2·m-2s-1,5种处理平均值),最低值则出现在2012年2月(0.69μmolCO2·m-2s-1);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5.8%~72.6%;5种处理样地之间土壤呼吸Q10值和年通量差异均不显著,处理样地的平均值分别为2.14和701.17gC·m-2;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0~10cm土层冷水、热水和2mol·L-1KCl溶液浸提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冷水和2mol·L-1KCl溶液浸提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与取样月份和年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
胡振宏范少辉黄志群何宗明余再鹏王民煌翁贤权
关键词:土壤呼吸温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杉木连栽地营造的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被引量:4
2016年
在福建南平对2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2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对照)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米老排、杉木各器官相对生长模型W=a(D2H)b的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拟合效果较好。22年生米老排乔木层生物量为244.39 t·hm^(-2),比杉木(对照)高68.4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54.51%)>根(21.07%)>枝(11.45%)>皮(5.79%)>叶(3.44%)>枯枝(2.89%)>花果(0.85%),均大于杉木;米老排直径大于2 cm枝的生物量比例(41.31%)远大于杉木(2.43%),但<0.5 cm枝的生物量比例(19.02%)小于杉木(26.78%);米老排人工林根系生物量为51.50 t·hm^(-2),比杉木人工林高61.39%,其83.91%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0~40 cm深度的土层中;米老排细根(直径<0.2 cm)生物量在0~10 cm表层土壤中的比例(42.35%)高于杉木(33.00%),且在40 cm以下土层生物量的分配率也大于杉木。米老排较高的细根生物量可能是其生产力高于杉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红梅
关键词:米老排杉木生物量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指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保留能力。以中国亚热带典型林分(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闽粤栲人工林、闽楠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比其当年生叶片、凋落物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氮稳定同位素,研究林分类型对植物、土壤氮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及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空间氮稳定同位素分异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林分土壤氮保留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当年生叶片、凋落物及0~10 cm和10~20 cm土壤δ^(15)N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杉木人工林中这些δ^(15)N值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分类型,δ^(15)N在0~40 cm土层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40~100 cm各土层δ^(15)N差异均不显著。另外,不同林分叶片^(15)N富集指数(EF)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杉木人工林的EF值较接近于0的趋势。研究表明,与阔叶人工林相比,杉木人工林由于较高的土壤净硝化速率、硝态氮含量及叶片、凋落物、土壤δ^(15)N值和较接近于0的叶片^(15)N富集指数,其土壤氮保留能力较阔叶人工林和天然林更差。
肖好燕刘宝张宁刘娇娇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关键词:不同林分土壤剖面氮矿化杉木
植物标志物在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机制对于森林长期碳吸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难分解的生物大分子构成了土壤稳定性有机质库。稳定性土壤碳库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每一种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均有具体的天然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植物标志物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进展,概述了植物标志物在推断土壤有机质的植物来源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程度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植物标志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在定量估算土壤有机质周转时间上的应用。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土壤中植物标志物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今后我国应用植物标志物开展土壤有机质研究提供参考。
万晓华黄志群
关键词:脂类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中设置互换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来分析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在米老排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受碳源的限制。而在杉木林中,加入米老排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3种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杉木林中,添加高质量的米老排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24%、53%、25%、28%,革兰氏阴性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杉木林中去除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2%、29%、44%、25%、52%,真菌与细菌比值显著增加了21%。但是,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处理对两个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影响。米老排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格局不同,土壤养分有效性可能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凋落物和根系在不同树种人工林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对贡献。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余再鹏王民煌刘瑞强郑璐嘉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树种
亚热带杉木和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凋落物去除和交换的响应被引量:27
2014年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交换凋落物和对照3种处理,利用LI-8100对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为期14个月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除和交换凋落物导致米老排人工林CO2年排放量显著减少29.8%和14.2%,杉木人工林则分别减少6.1%和增加37.8%。两种林分交换凋落物处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激发效应,米老排凋落物相对于杉木凋落物具有更大的激发效应。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回归模型可以分别解释米老排人工林中去除、交换和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的68.9%、77.0%和69.6%,杉木人工林的53.0%、36.2%和63.8%。两种林分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主要微生物种群生物量显著相关。米老排人工林去除和交换凋落物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而杉木林中仅去除凋落物降低了Q10值。研究表明,土壤呼吸对凋落物输入方式改变的响应因树种而异,这种差异与凋落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土壤易变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有关。
余再鹏万晓华胡振宏王民煌刘瑞强郑璐嘉何宗明黄志群
关键词:凋落物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树种
亚热带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9
2014年
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为2.95μmolCO2·m-2s-1,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的2.37μmolCO2·m-2s-1;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为1.83,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的1.99;2种林分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7.0%和81.6%;回归分析显示,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轻组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关系最密切;树种间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是导致米老排人工林土壤碳排放速率高于杉木人工林的重要原因。
余再鹏黄志群王民煌胡振宏万晓华刘瑞强郑璐嘉
关键词:杉木米老排土壤呼吸树种
根系去除对米老排和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探索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各个林分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在每个试验小区各设置对照和根系去除处理。利用网袋法研究凋落叶的分解。[结果]分解16个月后,根系去除处理下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2.3%和33.4%,与对照处理(38.1%和38.7%)相比,分别降低了15.3%和13.1%;树种、处理、时间、树种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在分解初期(0~8个月)差异显著,分解后期(8~16个月)差异不显著;根系去除处理可显著降低2个树种凋落叶的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显著降低土壤真菌、放线菌和总PLFA含量,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细菌生物量比均无显著影响;树种与处理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碳氮比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根系去除处理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但树种与处理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刘瑞强黄志群何宗明万晓华余再鹏郑璐嘉肖好燕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微生物群落米老排杉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