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

作品数:57 被引量:775H指数:12
相关作者:吴礼康朱志良李中杰赖圣杰杨维中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职业卫生
  • 10篇职业卫生服务
  • 10篇卫生服务
  • 9篇基本职业卫生
  • 9篇健康
  • 9篇传染
  • 9篇传染病
  • 8篇染病
  • 8篇基本职业卫生...
  • 6篇预警
  • 5篇健康教育
  • 4篇预警系统
  • 4篇职业病
  • 4篇企业
  • 4篇儿童
  • 3篇职业病危害
  • 3篇生殖
  • 3篇世界卫生
  • 3篇世界卫生组织
  • 3篇农民

机构

  • 16篇深圳市宝安区...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四川大学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省寄生虫...
  • 2篇江门市新会区...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作者

  • 12篇吴礼康
  • 12篇朱志良
  • 8篇李中杰
  • 7篇赖圣杰
  • 7篇杨维中
  • 6篇兰亚佳
  • 5篇张洪龙
  • 4篇陈春明
  • 4篇金连梅
  • 4篇赵丹
  • 3篇马家奇
  • 3篇彭巨成
  • 3篇张延峰
  • 3篇戴耀华
  • 3篇叶楚楚
  • 3篇赵文华
  • 3篇翟屹
  • 3篇孙乔
  • 2篇吕炜
  • 2篇杨正雄

传媒

  • 1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2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1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暴发预警效果评价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的效果。方法以浙江省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数及初步核实、现场调查结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结果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26446条,涉及17种传染病,平均每县每周预警信号2.83条。99.95%的预警信号得到响应,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254条(0.90%)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30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69.77%,预警错误率为1.39%。结论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假阳性预警信号,合理设置阈值,提高暴发探测来源数据的质量。
徐旭卿鲁琴宝王臻赖圣杰李中杰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基层应用效果初步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初步了解同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fCIDARS)在基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云南和湖南两省共选取4个市(县、区),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相关病种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号数、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和初步核实方式、预警信号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省4个市(县、区)共报告了纳入预警系统的28种传染病病例12346例,预警系统共发m2096条预警信号,共涉及19种疾病,平均每个市(县、区)每周预警信号数为4.94条。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70h(P25~P74为0.06~1.29h),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的主要方式是监测数据分析(占63.07%)。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共有4种传染病的34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1.62%;4个市(县、区)的疑似事件信号占预警信号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湖南省双峰县比例最高(4.71%)、昆明市西山区比例最低(0.58%),长沙市岳麓区为1.88%、云南省个旧市为0.95%。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后确认了12起暴发,其中风疹事件5起,流行性腮腺炎4起,流行性感冒2起,伤寒1起。结论C1DARS能够辅助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早期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但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的预警效果存在差别。
余斐张洪龙赖圣杰叶楚楚赵丹李中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移动百分位数法不同阈值在传染病暴发预警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阂值的筛选标准。结果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闽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阈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孙乔赖圣杰李中杰兰亚佳张洪龙赵丹金连梅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阈值
通过因特网在青少年中实施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了解因特网在青少年中的使用情况,探讨通过因特网实施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对上海市1 353名在校青少年进行了集中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9.98%的青少年曾经登录过因特网,上网的地点主要是家里(39.32%)和网吧(33.83%)。有37.41%的对象曾经主动在网上寻求过性知识,33.67%的人曾经浏览过黄色网站。67.76%的青少年认为通过因特网实施性教育是一条好的途径。结论:目前在青少年中因特网的使用程度相当高,通过因特网开展性及生殖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赵泉楼超华
关键词:因特网青少年生殖健康健康教育可行性性知识
人兽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处理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制定人兽共患病暴发流行调查的处理规范,确保疫情发生后应对工作及时、高效、有序。方法根据不同人兽共患病暴发流行时不同处理方法和特点,探讨调查处理的难点和关键,探讨制定处理规范。结果人兽共患传染病暴发调查的关键是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现场调查处理工作规范包括准备、疫情的确认、调查方案、扩大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控制措施、信息发布和提交报告等内容。疫情处理遵循边调查、边处理、边总结分析的原则。结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是快速有效完成疫情暴发流行调查的关键。
卢亮平冯岚吕冰蒋毅闫梅英万康林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
立足民生之本 传承中医药文化——北京市东城区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4年
北京市东城区中医药资源丰富,北京市中医药文化底蕴丰厚。北京市东城区立足区情,以建设"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近几年来在辖区的多个社区有序地开展了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张治国周英武段寒松李冬梅王建辉赖南沙刘清华张明
关键词:中医药健康管理
人群体重指数均值作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预测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确定以人群体重指数(ISMI)均值作为预测超重、肥胖患病率指标的模型。方法分别计算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132个调查点人群的BMI均值,用BMI均值和该地区超重、肥胖患病率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拟合非线性方程,建立以BMI均值为基础,预测超重、肥胖患病率的数学模型。经过回代证明,拟合方程有效。结论研究建立的模型对社区监测超重、肥胖患病率及预测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效果有待实际应用加以进一步验证。
杨正雄赵文华翟屹陈春明
关键词:超重肥胖体重指数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早期实施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分析儿童疾病综合管理 (IMCI)早期实施阶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扩展提供指导。 【方法】 根据WHO的评估方法 ,进行实施前的基础调查和实施后随访 ,比较分析二者的资料。 【结果】 实施IMCI后 ,医务人员的病例管理水平、卫生机构的设备及药品供应以及家长的健康知识都有显著改善。 【结论】 IMCI是加强儿童卫生服务的一个有效策略 ,应该根据中央和省级实施IMCI的能力继续加以扩展。
张延峰戴耀华张淑一
关键词:随访
暴发规模和持续时间对CUSUM预警模型效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数据模拟方法,在一段服从Poisson分布的数据序列中插入11个不同暴发规模、不同持续时间的暴发事件,研究暴发规模和持续时间对CUSUM(CumulativeSum)预警模型效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现有模拟条件下,灵敏度为9.1%-100.0%,特异度≥98.6%;灵敏度与暴发规模有明显的关系,暴发强度越大,灵敏度越高,而暴发持续时间并不影响灵敏度;灵敏度达到100.0%,暴发规模需≥2.6;暴发规模越大,滞后时间越短;当暴发规模≥1.8时,滞后时间控制在〈1d。可见CUSUM预警模型的预警效能受暴发规模的影响,与暴发持续时间关系不明显。该模型对规模≥2.4的暴发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周鼎伦杨维中兰亚佳李中杰
中小企业工作场所“立体化”警示标识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在现有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指引下,探索设计能够在广大中小企业运用的警示标识系统。方法按照工人活动场所设计使用相应的警示标识,组成系统的"立体化"警示标识使用指南。结果在工人生产活动的3个主要工作场所即厂区(生产车间)、车间中央醒目位置、岗位处分别设立职业病危害知识宣传栏、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图形警示标识及警示语句,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抽样调查显示在使用新的警示标识系统后,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知识认知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危害因素识别率有不同程度提高,教育及实用性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立体化"警示标识系统对于中小企业如何设立警示标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杨建平刘益民吴礼康朱志良杨杰叶伟国贺中汉
关键词:警示标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