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10467)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田伏洲骆助林程龙黄竹王瑞丰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石
  • 4篇胆管
  • 4篇肝内
  • 2篇胆管结石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羟基磷灰石
  • 2篇内胆
  • 2篇聚苯
  • 2篇聚苯硫醚
  • 2篇聚苯硫醚复合...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
  • 1篇胆肠
  • 1篇胆肠吻合
  • 1篇胆肠吻合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镜治疗

机构

  • 7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四川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田伏洲
  • 4篇程龙
  • 4篇骆助林
  • 3篇黄竹
  • 2篇余思逊
  • 2篇夏勋
  • 2篇匡永勤
  • 2篇杨立斌
  • 2篇杨为中
  • 2篇顾建文
  • 2篇任建东
  • 2篇王瑞丰
  • 2篇马原
  • 1篇刘湘林
  • 1篇汪涛
  • 1篇罗浩
  • 1篇孙志勇
  • 1篇戴睿武
  • 1篇刘丹青
  • 1篇郭恒

传媒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合并高血压6例,心绞痛4例,心力衰竭2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糖尿病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11例,Ⅳ级13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抽尽胆汁,注入生理盐水使胆囊充盈,再于右侧肋缘下穿刺胆囊,双管引流,1周后扩张窦道,行胆道镜取石。结果所有患者穿刺引流后症状及体征缓解,均胆道镜取净胆囊结石,无胆漏、肠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随访6~24个月,(11.1±6.1)月。1例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该方法治疗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向珂程龙骆助林田伏洲汤礼军陈涛陈琪刘丹青
关键词:超声引导胆道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肝内胆结石 探索无止境被引量:2
2012年
肝内胆管结石病仍是肝胆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游离胆红素过多有关。长期反复的肝内胆管结石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且与胆管癌的发生相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及临床研究,形成了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五大原则,即取尽结石、清除病灶、纠正狭窄、通畅引流、预设通道。基于保留Oddis括约肌和正常胃肠解剖的理念,我院全军外科中心设计和应用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由于胆汁酸可溶解游离胆红素和钙,因此术后提高肝内胆汁酸浓度对预防结石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田伏洲
关键词:胆管肝内结石胆管炎胆汁性胆管肿瘤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7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ubcutaneous tunnel and hepatocholangioplasty with the use of gall-bladder,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994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STHG方法治疗的376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成功进行了STHG,269例获得随访,3年结石复发29例(10.8%)。结论 STHG保存了胆道及Oddis括约肌正常生理功能,术后长期随访结石复发率低,是治疗肝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术式。
骆助林田伏洲王瑞丰任建东程龙罗浩黄竹
关键词:胆管肝内结石
球囊扩张法辅助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并狭窄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法辅助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1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均采用手术切开狭窄部,术中视情况切除部分肝脏,经胆道镜取石后行肝管空肠吻合,并于吻合口内放置扩张球囊,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定期行球囊渐进性扩张,随访观察1~5年,治愈14例,好转6例,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辅助球囊扩张法是一种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并狭窄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骆助林田伏洲汪涛刘湘林戴睿武程龙黄竹
关键词:胆管肝内结石气囊扩张术
部分肝切除术与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附1025例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总结并评价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102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的情况,评价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本组1025例中687例(67.02%)行部分肝切除术,338例(22.98%)单纯行胆肠吻合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53例(5.17%),胆漏34例(3.32%),胆道出血7例(0.68%),重症急性胆管炎7例(0.68%),术后死亡5例(0.49%)。行部分肝切除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纯行胆肠吻合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手术组结石残留率分别为6.11%和19.82%,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63%和33.43%,部分肝切除术组的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单纯行胆肠吻合术组(P<0.05)。结论部分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程龙田伏洲骆助林王瑞丰任建东黄竹
关键词:胆管肝内结石肝切除术胆管肠吻合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在已完成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基础上,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1)全身毒性实验:分别在SD大鼠腹腔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注射72 h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及肝肾组织学变化;(2)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在SD大鼠背部皮内分别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注射72 h内,观察皮肤刺激症状;(3)局部反应实验:在SD大鼠背部皮内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与聚乙烯材料,植入15,30 d后,观察植入材料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1)腹腔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浸提液后,大鼠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稳步增长,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肝肾脏器形态、色泽均正常,参照毒性程度分级,判定复合材料全身毒性分级属正常级别;(2)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浸提液后,未见明显皮肤刺激症状,原发性刺激指数<0.4,提示复合材料超敏反应程度属极轻微范畴;(3)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植入大鼠背部皮下后,未见明显降解吸收及排异反应发生,接触面组织炎性反应程度(15 d≤Ⅲ级,30 d≤Ⅱ级)及纤维囊厚度(15 d≤Ⅲ级,30 d≤Ⅱ级)均提示材料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4)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
范珂夏马原杨为中余思逊孙志勇夏勋杨立斌郭恒匡永勤顾建文
关键词:生物材料聚苯硫醚羟基磷灰石体内生物相容性
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利用传统固相复合工艺难以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粉体与聚苯硫醚进行复合,从而无法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势,并且目前缺少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和片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利用接触角测试仪评估材料的亲水性,利用兔血及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材料的溶血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混合均匀,结合紧密;聚苯硫醚粉体的接触角为81.25°,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接触角为16.1°;聚苯硫醚片材的接触角为83.5°,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片材的接触角为42.5°,对比可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单纯聚苯硫醚材料的亲水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溶血率为1.66%(<5%),提示材料血液相容性良好;L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生长良好,CCK-8法检测提示体外细胞毒性属无毒范畴(0至1级)。以上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制备成功,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
范珂夏马原余思逊匡永勤杨立斌夏勋赵友光杨为中顾建文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材料聚苯硫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体外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