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8B0502)
-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胜男范志平高洪翠李法云闫加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辽东山地山杨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山杨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保护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山杨天然次生林建立50m×50m的标准地3块,通过分析标准地中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结构和树高结构,来反映其林分水平的竞争状态,同时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1.0对标准地内各树种的混交度、角尺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和树高分布特征表现出一致性,整体上都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且山杨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5,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达60.0%,作为优势树种的山杨混交度最小,仅为0.45。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8,整体呈随机分布。【结论】在调整森林结构时,应针对顶极或主要伴生树种的角尺度、竞争树胸径和树高分布、混交度来进行空间结构调整,使经营对象具有竞争优势或不受到挤压的威胁,使整个林分的格局趋于随机分布。
- 周娟陈丽华郭文体李胜男高洪翠李长暄李海燕
- 关键词:混交度角尺度空间结构
- 辽河典型支流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在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区与河流水生态野外调查基础上,以辽河流域的清河、汎河两条典型一级支流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构建了由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 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藻类香农多样性指数(DAA)、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生境指数、水文指数10个指标构成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河流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清河与汎河流域11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中,水生态健康等级1个(Ⅳ-5-4),亚健康等级6个(Ⅳ-5-1、Ⅳ-5-2、Ⅳ-5-3、Ⅳ-5-9、Ⅳ-5-10、Ⅳ-5-11),一般健康等级3个(Ⅳ-5-12、Ⅳ-5-13、Ⅳ-5-14),较差健康等级1个(Ⅳ-5-8)。清河与汎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总体健康状态从其上游河流源头至下游入辽河干流汇入口呈现逐渐恶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关系。
- 李法云吕纯剑魏冉王金龙褚阔
- 关键词:辽河流域
- 水源涵养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以辽宁东部山地水源涵养林为对象,选择槭树-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山杨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等4种植被类型,测定其土壤NH4+-N、NO3--N、pH值、容重、有机碳和全氮等理化指标,分析了植被类型、土壤层次与土壤无机氮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NH4+-N、NO3--N在土壤表层(0~5 cm)含量最高,由表层向下逐渐降低;土壤总无机氮含量大小为落叶松人工林(27.46 mg·kg-1)>山杨林(21.76 mg·kg-1)>槭树-蒙古栎林(19.09 mg·kg-1)>白桦-山杨林(17.88 mg·kg-1);阔叶林中NH4+-N是土壤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NO3--N所占比例较高;水源涵养林土壤NH4+-N、NO3--N均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而言,植被类型对土壤无机氮分布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植被类型的选择和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 高洪翠范志平李法云李海燕徐英华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层次铵态氮
- 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对冻融交替的响应被引量:9
- 2013年
-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地带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点区域,春季融雪时期的气温变化引起的冻融交替是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和氮素流失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河岸带珍珠梅、落叶松和农田3种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与净氮矿化速率对不同冻结温度和冻融频次的响应。结果表明,冻融频次对3种植被类型河岸带土壤可溶性氮影响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第1次冻融之后达到峰值,在第10次冻融之后稳定。3种植被类型土壤无机氮含量受冻融交替影响显著升高(P<0.05)。冻融温度对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影响显著(P<0.05),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第1次冻融之后达到最大值,随冻融次数增加而下降。3种植被类型土壤受冻融交替影响均有一定程度的氮素流失风险,农田土壤无机氮含量本底值较高,土壤氮素随冰雪融水流失风险较大。
- 李胜男范志平李法云闫加亮高洪翠
- 关键词:冻融交替河岸带
- 小流域内植被类型对土壤NO_3^-/NH_4^+空间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流域内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特征对土壤氮循环过程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下游水体无机氮素来源以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通过比较小流域内4种植被类型(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次生林和农田(玉米))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空间变化的影响,揭示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源涵养林与土壤无机氮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NO3--N和NH4+-N含量差异显著(P<0.05);由坡上到坡下土壤NO3--N和NH4+-N含量显著降低;在土壤表层NO3--N和NH4+-N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无机氮含量减少;与水源涵养林天然植被和人工林植被相比,农田土壤NO3--N含量最高(11.86mg·kg-1),有较高的氮流失风险。
- 闫加亮范志平孙学凯王琼李胜男王叶红
-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层次坡位硝态氮铵态氮
- 冻融交替对河岸缓冲带土壤无机氮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3年
- 辽宁东部山区土壤冻融交替强度和频次变化是土壤氮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冻融温差和冻融循环次数影响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大伙房实验林场小流域的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冻融交替对河岸缓冲带土壤无机氮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阐明非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机制,为评估小流域氮素流失风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温差的冻融循环对土壤无机氮影响不同,冻融条件为-5℃/+5℃和-20℃/+5℃时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为34.9±0.9 mg·kg-1和37.2±0.8 mg·kg-1,是处理前的1.21和1.41倍;冻融温差和冻融循环次数对土壤NH+4-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冻融后土壤NH+4-N含量是+5℃处理的4—10倍;土壤NO-3-N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对冻融循环的响应显著(P<0.01),冻融交替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含量。
- 范志平李胜男李法云高洪翠闫加亮
- 关键词:冻融交替无机氮土壤微生物量氮河岸缓冲带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