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F115)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晓蓉刘成杨宗国陆云飞陆玲庆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纤维化
  • 5篇肝纤维化
  • 4篇甲基
  • 4篇二甲基亚硝胺
  • 3篇鼠肝
  • 3篇干预作用
  • 3篇大鼠肝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性
  • 2篇胆汁淤积性肝...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细胞
  • 2篇巨噬细胞
  • 2篇黄疸
  • 2篇肝脏
  • 2篇大鼠肝脏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扎
  • 1篇胆酸

机构

  • 4篇上海市公共卫...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9篇杨宗国
  • 9篇刘成
  • 9篇陈晓蓉
  • 7篇陆云飞
  • 3篇吕震
  • 3篇徐庆年
  • 3篇潘奇
  • 3篇汤伯宗
  • 3篇孙媛
  • 3篇吕莹
  • 3篇陆玲庆
  • 2篇张文思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8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茯苓多糖退黄疸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以异硫氰酸-α-萘酯(alpha-naphthylisothi,ANIT)大鼠黄疸模型为载体,探索茯苓多糖退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NIT处理组(40只),2%的ANIT按照6 mL·kg-1ig,48 h后ANIT处理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5,50,500 mg·kg-1),每组10只。模型大鼠每天ig给予生理盐水。茯苓多糖组ig给药1周,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检测大鼠肝功能及实时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ANIT处理组大鼠肝功能紊乱,与正常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升高(P<0.01),为正常组的52.7倍,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P<0.01),为正常组的6.31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为正常组的8.31倍。茯苓多糖退黄疸保肝作用呈剂量依赖型增高,中剂量组退黄有一定作用,高剂量组退黄作用最为显著。ANIT造模组IL-1β,TNF-αmRNA促炎症因子显著升高(P<0.01),分别为正常组的14.24,10.65倍;而模型组IL-4 mRNA表达仅为正常组的0.33(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茯苓多糖显著抑制IL-1β,TNF-α的mRNA表达(P<0.01),茯苓多糖高剂量组显著提高IL-4 mRNA表达(P<0.01)。结论:高剂量茯苓多糖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发挥退黄作用。
刘成杨宗国陆云飞吕震徐庆年潘奇汤伯宗吕莹孙媛陆玲庆陈晓蓉
关键词:茯苓多糖黄疸
消黄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激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消黄方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组织库普弗细胞(KCs)激活的干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BDL),BDL大鼠在造模后2周末再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组。造模第3周起消黄方组予灌胃消黄方煎出液(1.73 g/kg),每日1次,至5周末;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留取肝组织样本及血清,以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KCs标志物CD68及炎症因子TNF-α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肝组织CD68表达极低,几乎呈阴性表达;模型组肝组织CD68阳染表达显著升高,主要分布在肝窦及增生的胆管周围;消黄方组CD68表达显著下降。实时定量PCR结果和免疫印迹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PCR结果显示TNF-αmRNA表达在假手术组较低,模型组TNF-αmRNA表达有所升高,但并不明显;消黄方对TNF-α降低作用不明显。ELISA法检测显示,假手术组血清TNF-α含量相对较低,模型组大鼠TNF-α含量显著升高,而消黄方组显著降低。结论:消黄方可显著抑制肝脏KCs激活和降低血清TNF-α含量,但对肝脏TNF-α表达无作用,提示TNF-α多器官来源性及消黄方的多靶点治疗作用,而TNF-α来源于何器官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成杨宗国陈晓蓉
关键词:肝纤维化胆汁淤积库普弗细胞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致肝纤维化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巨噬细胞激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过程中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巨噬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D68表达。结果肺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在DMN染毒2周即降至较低水平,染毒4周维持低水平状态。MDA含量在DMN染毒2周到达较高水平,消黄方显著降低MDA含量并显著升高SOD活性及GSH含量。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CD68在肺泡周呈弱阳性表达,DMN染毒过程中,CD68阳染进行性增强,消黄方组CD68阳染较弱。结论 DMN诱导肝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氧化应激和巨噬细胞激活紊乱。消黄方显著抑制肺组织氧化应激及巨噬细胞激活。
刘成杨宗国陈晓蓉
关键词:巨噬细胞肺泡二甲基亚硝胺
消黄方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测消黄方对胆管结扎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BDL)。BDL大鼠在2周末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组,第3周开始消黄方组每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BDL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3周。5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0.01),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黄方显著降低ALP活性和TBIL含量,显著抑制Alb含量的降低(P<0.05或0.01),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5),同时病理学显示消黄方组肝纤维化程度也显著减轻。结论:消黄方能显著抑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刘成杨宗国陆云飞陈晓蓉
关键词:肝纤维化胆管结扎
消黄方对α-萘异硫氰酸酯大鼠黄疸模型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大鼠黄疸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效应。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NIT处理组(30只)。ANIT按照2mL/kg一次性经口灌胃,48h后,ANIT处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消黄方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各10只),各组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黄方、UDCA治疗1周,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观测大鼠死亡率、检测肝功能及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肝功能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ALT、AST、ALP、TBIL、DBIL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和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DBIL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降低ALT、AST及ALP活性(P<0.05,P<0.01)。肝组织氧化应激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GST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消黄方显著降低GST活性及MDA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结论:消黄方具有保肝退黄作用;氧化应激是ANIT大鼠黄疸模型的重要病理环节,抗氧化应激效应是消黄方退黄主要机制之一。
陆云飞刘成陈晓蓉杨宗国
关键词:Α-萘异硫氰酸酯氧化应激熊去氧胆酸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DMN模型组,DMN模型组大鼠DMN(10 mg/kg)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共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3周,DM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消黄方组(例数10),消黄方组每天造模的同时给予方剂煎出液灌胃2周。造模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 prone,Hyp)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crase,GST)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N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及GST活性显著升高(P<0.01),分别为正常组的2.37倍和2.04倍,而GSH含量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P<0.01),分别是正常组的0.37和0.47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5),增高GSH含量和SOD活性(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Ⅰ型胶原造模后达到正常组的34倍,消黄方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氧化应激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消黄方能显著改善DMN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
刘成杨宗国吕震陆云飞徐庆年潘奇汤伯宗吕莹孙媛张文思陆玲庆陈晓蓉
关键词:氧化应激二甲基亚硝胺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刘成陈晓蓉杨宗国陆云飞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肝硬化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及促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巨噬细胞及促炎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周3 d连续腹腔注射DMN(10 mg.kg-1),4周后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2周末将DM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消黄方组(每组10只),造模第3周起消黄方组大鼠造模的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1.73g.kg-1,灌胃至4周末,模型大鼠每天给予双蒸水。留取肝组织样本及血清,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CD68主要分布在肝窦,小叶间也有零星分布,DMN造模后CD68呈强阳性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MN造模4周CD68表达显著显著升高(P<0.01);肝脏TNF-α和IL-1βmRNA与CD68表达一致。与模型相比,消黄方显著抑制CD68及TNF-α及IL-βmRNA表达(P<0.01或P<0.01))。结论:消黄方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其是发挥抗DMN肝纤维化效应机制之一。
刘成陈晓蓉杨宗国陆云飞吕震徐庆年潘奇汤伯宗吕莹孙媛张文思陆玲庆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炎症巨噬细胞
消黄方对急慢性黄疸治疗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急、慢性肝损伤所致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消黄方为研究对象,运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急性黄疸和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诱导慢性黄疸模型,观测消黄方的疗效。(1)急性黄疸: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NIT处理组(30只)。ANIT按照2mL/kg一次性经口灌胃,48h后ANIT处理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消黄方组及UDCA组(各10只),各组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黄方、UDCA治疗1周,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2)慢性黄疸: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DMN模型组(17只)。DM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DMN(10mg.kg-1)共4周制备肝硬化伴随黄疸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作为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14只)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实验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样本,观察大鼠的死亡率及肝功能情况。结果(:1)急性黄疸模型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ANIT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ALT、AST、ALP、TBIL显著升高(P<0.05或P<0.01)。UDCA和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降低ALT、AST活性(P<0.05或P<0.01),UDCA改善不明显(P>0.05)。(2)血清TBIL含量及ALT、AST活性随DMN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与正常大鼠比较,P<0.05或P<0.01);与4周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含量及ALT、AST活性(P<0.05或P<0.01)。结论: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法的消黄方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对急慢性肝损伤(黄疸)均有显著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
刘成陈晓蓉陆云飞杨宗国
关键词:ANITDM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