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112)

作品数:16 被引量:125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兆斌陈淑丽赵淑清赵三虎冯丽恒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氨基
  • 3篇酰基
  • 3篇甲酸
  • 3篇苯氨基
  • 3篇苯甲酸
  • 3篇N-
  • 2篇对氨基苯甲酸
  • 2篇乙酰
  • 2篇乙酰基
  • 2篇甲基
  • 2篇氨基苯
  • 2篇氨基苯甲酸
  • 2篇苯基
  • 2篇N
  • 1篇电池
  • 1篇电解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途径
  • 1篇氧化镍

机构

  • 11篇山西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8篇陈兆斌
  • 4篇陈淑丽
  • 2篇别红彦
  • 2篇赵淑清
  • 1篇邱丽娜
  • 1篇陈卓
  • 1篇宋艳丽
  • 1篇史伟华
  • 1篇曾群
  • 1篇王琳琳
  • 1篇郭剑波
  • 1篇薛鹏冲
  • 1篇李新锋
  • 1篇虞启辉
  • 1篇马廷丽
  • 1篇谭心
  • 1篇高玉荣
  • 1篇郑红莲
  • 1篇卫星
  • 1篇夏炽中

传媒

  • 7篇精细化工
  • 2篇化学世界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山西林业科技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苯甲酰基苯基)丙酸的合成研究
2002年
以苯甲酸为原料 ,铁粉做催化剂 ,在 1 4 0~ 1 50℃下滴加Br2 ,然后在 1 50℃下回流反应 1h ,再在 1 60℃回流反应 6h ,反应混合物用碳酸钠的水溶液碱化后 ,再用c(HCl) =2mol/L的盐酸酸化 ,得苯甲酸溴代的产物 ,将溴代物在常压下升华 1 6h ,除去 2 溴苯甲酸 ,收集不升华的 3 溴苯甲酸 (Ⅰ )。将Ⅰ与氯化亚砜在 50~ 60℃反应 ,然后减压蒸馏 ,收集 1 32℃ / 2 4kPa的馏分 ,为 3 溴苯甲酰氯 ,它被滴加到苯与升华过的无水三氯化铝组成的混合液中 ,在 55~ 56℃下回流 ,经Friedel Crafts反应制成苯基 3 溴苯基甲酮 (Ⅱ )。将Ⅱ在对 甲苯磺酸存在下 ,与乙二醇在 78~ 80℃下反应 2 4h ,进行羰基保护 ,制得 2 苯基 2 (3′ 溴苯基 ) 1 ,3 二氧杂环戊烷 (Ⅲ ) ,然后将Ⅲ制成格氏试剂 ,与α 溴化丙酸乙脂在 50~ 60℃下反应 1 5h ,并进一步用盐酸和醋酸混合物与酯类产物一起加热回流 8h ,使酯类水解 ,得产物 2 (3′ 苯甲酰基 苯基 )
郑红莲陈兆斌夏炽中卫星
关键词:苯甲酸
二元离子液体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对6种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二元离子液体电解质进行了考察,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在1.39%~4.98%,其中,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碘化1-丁基-3-甲基咪唑类电解质具有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对这种二元离子液体电解质体系进一步优化,测试了不同碘浓度下相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结果表明,随着碘单质浓度的增大,铂-电解质界面的传荷电阻(RPt)、TiO2-电解质表面的传荷电阻(Rct)和瓦尔堡阻抗(Zw)逐渐减小,而电解质对紫外光的吸收逐渐增大,在AM1.5的条件下,当碘单质的浓度为0.25 mol/L时电池效率最高,达到5.20%。
陈卓刘秀梅高玉荣王琳琳马廷丽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4-(N-苯氨基)苯甲酸的合成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将对氨基苯甲酸加入到用HCl气饱和的无水乙醇中 ,回流反应 2 4h ,然后将反应液加水并加固体碳酸钠 ,调体系的 pH =8,得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产率 77 7%。将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与乙酸酐在 130~ 14 0℃下反应 8h ,得对 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 ,产率 93 3%。对 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在铜粉、碳酸钾存在下 ,以硝基苯做溶剂 ,与碘苯在回流下反应 18h ,水蒸气蒸馏除去溶剂硝基苯后 ,加入氢氧化钠后回流水解 1 5h ,然后在酸化下得 4 (N 苯氨基 )苯甲酸 ,产率 6 1 3%。
陈兆斌史伟华陈淑丽
关键词:对氨基苯甲酸酸化产率
拟南芥晚花突变体的筛选被引量:1
2006年
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从营养生长到开花是发育过程的重要转折。花启动的时机对生殖生长的成功至关重要。植物开花时间突变体的获得,在揭示植物花发育的奥秘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 rabid op sis tha liana)为材料,将野生型拟南芥(Co lum b ia生态型)的种子用甲基黄酸乙酯(EM S)诱变处理,将经诱变处理的种子M1播种收获M2种子用于突变体筛选。以初生莲座叶片数作为筛选指标,筛选出一株晚花突变体,命名flx(flow ering locus x)。
曾群
关键词:拟南芥营养生长
6-羧基-1,2,3-苯并噻二唑的合成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合成了用于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化合物 6 羧基 1,2 ,3 苯并噻二唑 ,其合成步骤如下 :以对氨基苯甲酸 (I)为原料 ,用乙酰酐作为乙酰化试剂 ,在加热回流下反应 4h ,将化合物I的氨基进行保护 ,得对 乙酰氨基苯甲酸 (Ⅱ )。将化合物Ⅱ在 12~ 15℃下缓慢加入到氯磺酸中去进行氯磺化反应 .氯磺酸对化合物Ⅱ的量比为n(氯磺酸 )∶n(对 乙酰氨基苯甲酸 ) =4∶1,反应温度维持在 6 0℃ ,得化合物 2 乙酰氨基 5 羧基苯磺酰氯 (Ⅲ )。以锌粉加醋酸作为还原剂 ,在 70℃下搅拌回流 6h ,将化合物Ⅲ还原为 3 巯基 4 氨基 -苯甲酸 (Ⅳ )。将化合物Ⅳ在 0~ 5℃下用亚硝酸钠加冰醋酸去进行重氮化反应 ,然后用乙醚萃取 ,蒸去溶剂后得红棕色固体产物 6 羧基 1,2 ,3 苯并噻二唑 (V) ,产率 43 %
陈兆斌宋艳丽
关键词:农药
5-甲基-2-(对-N,N-二苯氨基苯基)-4-乙酰基噁唑的合成被引量:6
2002年
将亚硝酸钠溶液加入到溶于冰醋酸中的乙酰丙酮中 ,温度保持在 0~ 5℃得到了羟亚氨基乙酰丙酮 (Ⅰ ) ,产率 4 4 %。对 N ,N 二苯氨基苯甲醛 (Ⅱ )由三苯胺、N ,N 二甲基甲酰胺、三氯氧磷经Vilsmeier反应合成 ,产率 89%。羟亚氨基乙酰丙酮和对 N ,N 二苯氨基苯甲醛溶于冰醋酸中 ,在干燥的氯化氢作用下 ,温度保持在 0~ 5℃ ,首先生成盐酸盐中间体 (Ⅲ ) ,然后控制温度为 4 0~ 5 0℃ ,盐酸盐在冰醋酸中经锌粉还原为 5 甲基 2 (对 N ,N 二苯氨基苯基 ) 4 乙酰基口恶唑 (Ⅳ ) ,反应时间 3h ,产率 2 2 %
陈淑丽陈兆斌
4-(N,N二苯氨基)-苯磺酸的合成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以三苯胺为原料,浓硫酸(或氯磺酸)为磺化剂,制备了4-(N,N-二苯氨基)-苯磺酸,具体合成步骤为:将三苯胺加热到180°C使其熔融,然后加入浓硫酸,在充分混合下,反应1.3min后,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中,在搅拌下加入ρ=20g/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强碱性,将固体4-(N,N-二苯氨基)-苯磺酸钠滤出,溶于稀盐酸中,调pH值至酸性,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蒸去溶剂乙酸乙酯,得紫色固体4-(N,N-二苯氨基)-苯磺酸,产率86%
陈兆斌别红彦邱丽娜
关键词:三苯胺磺化反应
4-(N-异丙氨基)-苯甲酸的合成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对分子中既具有吸电子基,又具有给电子基的化合物4-(N-异丙氨基)-苯甲酸进行了合成,具体的合成步骤和反应条件为:50mL水中加入3g(0.022mol)对氨基苯甲酸,再加入无水碳酸钾1.5g(0.011mol),调整pH约为8,使成羧酸盐,经过滤后加入2-溴丙烷2.5g(0.02mol),加热回流12h,直至下层的2-溴丙烷基本消失,冷却,得灰白色固体,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得白色晶体4-(N-异丙氨基)-苯甲酸。
陈兆斌冯丽恒
关键词:对氨基苯甲酸烷基化反应
转基因植物中报道基因GUS的活性检测及其应用被引量:33
2004年
GUS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报道基因。GUS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活性检测方法有组织化学定位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原位分析法等。
李新锋赵淑清
关键词:活性检测转基因植物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lant被引量:1
2003年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known as the broad-spectrum, inducible plant immunity, is a defense response triggered by pathogen infection. The response starts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plant resistance (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virulence (avr) gene from the pathogen. There are some genes for convergence of signals downstream of different R/avr interacting partners into a single signaling pathway. Salicylic acid (SA) is required for the induction of SAR and involved in transducing the signal in target tissues. The SA signal is transduced through NPR1, a nuclear-localized protein that interacts with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ar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SA-mediated gene expression. Some chemicals that mimic natural signaling compounds can also activate SAR.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emical activators to agriculture for plant protection is a novel idea for developing green chemical pesticide.
ZHAO Shu-qing and GUO Jian-boLaboratory of Biotechnology , S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030006 ,P. R. Chi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