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90011)

作品数:44 被引量:545H指数:14
相关作者:齐红倩邓创金晓彤王志涛徐曼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金融
  • 8篇P-V
  • 7篇城镇化
  • 6篇AR模型
  • 5篇农民
  • 5篇农民工
  • 5篇民工
  • 5篇货币
  • 5篇TV
  • 4篇新生代农民
  • 4篇新生代农民工
  • 4篇时变特征
  • 4篇货币政策
  • 3篇债务
  • 3篇实证
  • 3篇农村
  • 3篇农村金融
  • 3篇农业
  • 3篇资产
  • 3篇资产价格

机构

  • 45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

  • 22篇齐红倩
  • 10篇邓创
  • 9篇金晓彤
  • 7篇王志涛
  • 5篇李杨
  • 5篇徐曼
  • 4篇庄晓季
  • 2篇黄宝敏
  • 2篇杨潇
  • 2篇王金明
  • 1篇赫永达
  • 1篇王天新
  • 1篇王广亮
  • 1篇崔宏静
  • 1篇赵太阳
  • 1篇徐尉
  • 1篇常芳
  • 1篇韩成
  • 1篇宋南
  • 1篇夏冰

传媒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数量经济研究
  • 2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管理现代化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经济学家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调研世界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经济评论
  • 1篇求索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6
  • 15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镇化发展缘何未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同步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是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但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出现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并存的现象。对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2-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PVAR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消费增长的影响,发现中国"城市偏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提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强化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引致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福利损失等途径抑制了城乡消费的同步增长。基于PSTR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消费水平的影响效果随着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较为平坦的"S"型特征,城市和农村地区进入影响显著区制的收入"门限"分别为7778元和5367元,但城市地区达到"门限"值的时间远远早于农村地区。
齐红倩席旭文曹莉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差距PVAR模型
供给和需求冲击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中国产能过剩被引量:13
2014年
产能过剩受供给与需求双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其他冲击,构造包含劳动与资本要素的计量方法,测算出我国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及其变化,并实证检验我国产能过剩的本质特性及趋势特征。实证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供求关系的一个阶段性特征。2001年之前的大部分年份供给与需求冲击正相关且二者表现为积极冲击,2001年之后供给冲击稳定而正向需求冲击不断增加,由于产能过剩将伴随着供给冲击的增加和需求冲击的下降或者不变,因此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不存在真正长期产能过剩的结论,产能过剩只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过程中的暂时性特征。
齐红倩黄宝敏李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产能过剩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模式建构与实施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轨道,"三农"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农"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村镇银行通过信贷产品的创新,可以加强助农支农的力度,满足"三农"发展中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的模式与路径设计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联保贷款、农业供应链融资两种模式,并分别从畜牧业和种植业两方面给出了信贷产品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促进我国村镇银行信贷产品的创新,必须加强内部的风险管理,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的信贷担保机制,促进农业保险的迅速发展,营造适宜信贷产品创新的发展环境。
韩成金晓彤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
中美金融周期的协动性及其传导途径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文章选取利率、货币供给、信贷、汇率、房价和股价6类金融指标,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合成了中美两国的金融形势指数,以考察两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协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协动性水平下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金融形势均存在3年左右的短周期波动,并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非对称性特征;近年来中美两国金融周期的协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金融风险的传递渠道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中美两国金融周期的波动态势和联动机制,有效防御国际金融波动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邓创徐曼
关键词:金融周期金融形势指数协动性
中美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时变特征研究被引量:35
2013年
本文通过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利率冲击对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时变影响动态,以此考察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时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内对本国产出缺口和价格水平产生了良好的逆风向调控效果,而美国货币政策却并没有产生逆风向的调控效果;中美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存在本质区别且表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所表现出的"火车头"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而近年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整体上表现为迅速增强的"以邻为壑"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邓创席旭文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
退休女性消费者购买决策风格的实证研究
2014年
从自我概念理论视角出发,研究退休女性消费者决策风格的差异性,以及决策风格对于服饰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不同自我概念下的消费者呈现不同的决策风格,不同决策风格的消费者对于服饰购买的意愿不同,而渴望群体的价值表达性影响对于决策风格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解作用。
李杨金晓彤
关键词:自我概念
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本文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中国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以此考察了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表明,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和缓慢扩张快速收缩的非对称性特征,且分别领先于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11个月和5个月左右;金融状况变动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冲击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金融状况好转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促进作用要比金融状况恶化对二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中国金融状况处于松紧适度的良性区间,因而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
邓创滕立威徐曼
关键词:金融状况指数经济波动
农民工群体购买意愿形成机理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自我概念一致性、参照群体和感知风险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自我概念一致性和参照群体影响的农民工购买意愿形成机理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真实自我概念一致性与理想自我概念一致性对农民工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参照群体的信息影响、价值表达影响和功利影响也能够提高农民工的购买意愿;此外,感知风险对真实自我概念一致性、参照群体影响与农民工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企业营销措施及政府政策建议。
金晓彤杨潇王天新
关键词:农民工消费真实自我理想自我感知风险
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时变特征被引量:32
2015年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1996—2013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趋势,并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源与环境对城镇化发展表现出持续的抑制作用;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提升存在长期的正向促进效应,但2005年以后其促进效果逐渐弱化,特别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出现了明显减弱。我们认为:在人口红利消失的约束下不宜过分高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从智慧城市、节能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齐红倩席旭文高群媛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时变特征
经济新常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思维及其模式转变——基于生态均衡的视角被引量:3
2016年
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均衡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传统"最优增长"模式下的环境约束仅仅解释了短期内的生态均衡,而对于中长期生态均衡水平的考察,"最优增长"模式则无法解决生态失衡所产生的系列非平稳性问题。结合"精明增长"的内在要求,从长期生态均衡的角度探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生态逻辑以及可行的实施路径。表明在"最优增长"基础上补充"精明增长"的生态补偿性修复以及维护生态的长期均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保障。由此产生的四种可能性区域发展路径中,生态均衡优先下的经济增长驱动模式和生态发展驱动模式较为符合我国现阶段区域转型的发展实际,两种模式不仅转型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实施效果也较为显著。
齐红倩王志涛
关键词:精明增长生态思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