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1090)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熊根良梁发云陈海初董增文顾嘉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英文
  • 1篇碳酸锰
  • 1篇微球
  • 1篇理性人
  • 1篇锰酸锂
  • 1篇模板法
  • 1篇耐久型
  • 1篇仿真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市香港科...

作者

  • 2篇熊根良
  • 1篇董增文
  • 1篇陆远
  • 1篇陈海初
  • 1篇梁发云
  • 1篇顾嘉
  • 1篇邓远富
  • 1篇袁伟豪
  • 1篇周玉波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研究与发展现状被引量:23
2013年
介绍了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的定义,对该过程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安全评价指标,并总结了目前该领域采用的安全策略。综述了国内外在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指出,目前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伤害分析和安全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钝/锐碰撞造成的骨骼和软组织伤害上,缺乏对脏器、血管、神经等损伤的研究。安全策略主要方法有碰撞避免、包裹软弹性材料、关节柔顺设计等。通过对比各种安全策略的设计思想和组成方案,总结出了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现有的研究表明单一的手段和策略无法保证人-机器人交互的安全性,提出将认知性人-机器人交互和物理性人-机器人交互相结合来增强后者的安全性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熊根良陈海初梁发云董增文
耐久型高倍率性能锰酸锂微球的合成(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以Mn2+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控制结晶法合成球形MnCO3前驱体模板。以LiNO3和MnCO3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机械混合,在700°C下煅烧8h,合成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的球形尖晶石LiMn2O4材料。分别考查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前驱体MnCO3形貌和产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MnCO3和LiMn2O4进行表征,对LiMn2O4样品进行室温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尖晶石锰酸锂微球在10C的放电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达90mA·h/g(1C放电容量为148mA/g),8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75%。该方法合成的LiMn2O4微球作为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周玉波邓远富袁伟豪施志聪陈国华
关键词:模板法
装配生产线仿真与优化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针对装配生产线的优化问题,首先阐述生产线仿真基本步骤及ECRS分析和操作分析等两种最常用的优化技术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随后以某装配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基于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了装配线建模并分析指出瓶颈在于铁框的装夹工序。由此结合作业流程优化和增加工位两个角度,提出了一套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最后再次应用FlexSim仿真加以有效性和可行性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的实施可大幅提升目标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对于类似制造系统或物流系统的建模和优化,也具备良好的借鉴意义。
顾嘉廖栋霞熊根良陆远
关键词: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