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30040)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陆豪杰杨芃原闻玉梅赵超张莹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胸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质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离
  • 1篇阳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表面...
  • 1篇预富集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机制
  • 1篇质谱分析
  • 1篇生物质谱
  • 1篇鼠肝
  • 1篇切片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小鼠
  • 1篇转录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篇闻玉梅
  • 2篇杨芃原
  • 2篇陆豪杰
  • 1篇张莉娟
  • 1篇田晓晨
  • 1篇陈岗
  • 1篇任军
  • 1篇李潇潇
  • 1篇马张妹
  • 1篇谢幼华
  • 1篇张莹
  • 1篇赵超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ALDI质谱成像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成像技术分析组织切片已在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中迅速发展。质谱成像技术通过对冰冻组织切片表面的质谱扫描可以快速直观地得到组织中的分子,如蛋白、多肽等分布信息。采用质谱成像技术对人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及癌旁组织切片进行研究,对基质覆盖方式和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建立了以质谱成像法寻找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在-20℃制备10μm的冰冻组织切片,用15g·L^-1的α-腈基-4-羟基肉桂酸(含0.1%三氟乙酸)的50%乙腈水溶液,以气流辅助喷洒的方式覆盖在组织切片表面,循环10次,置于干燥器中待干后,用正离子反射式和线性模式分别进行质谱扫描。通过对来自3位患者的10对肺癌/癌旁组织研究,结果表明,癌组织中有m/z3000~3500范围内的特征性簇峰出现。质谱成像技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能够直观地在分子水平上反映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有望进一步提高肺癌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张莹陈岗陆豪杰杨芃原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
Expression and semi-quant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protein in a prokaryotic system
2006年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protei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has been successfully expressed by recombinant technology in Eschericahia coli ( E. coli) .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develop a semi-quantitative assay for the study of HBV RT protein using this system. Complete HBV polymerase gene from a wild type virus (rt306P) and the polymerase gene from a mutant, with rt306P substituted by serine (rtP306S) were separately fused to the maltose binding protein (MBP) gene and expressed in E. coli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BV polymerase genes from the wild type virus and its counterpart mutant at rt306 were compared. When these proteins were semi-quantified by Western blotting using rabbit anti-TP serum, the rtP306S mutant showed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MBP-HBV polymerase. By this method, we have shown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BV RT could be affected by substitutions in its amino acid sequences, and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BV RT protein.
CHAO ZHAO YONG XIANG WANG ZHENG HONG YUAN YU MEI WEN
关键词:半定量分析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持续表达的新致病机制被引量:7
2010年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是控制乙肝中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通过揭示HBsAg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寻找抑制或清除HBsAg的新途径。通过建立有可比性的HBsAg转基因鼠和稳定表达细胞系及相应对照,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HBsAg在HBV慢性感染中的一些新致病机制。其中包括:HBsAg促进肝细胞内CypA分泌,后者可趋化炎症细胞在HBsAg阳性灶周围浸润;在细胞模型中,HBsAg分泌可引起胞内GRP78蛋白下降,导致肝细胞抗凋亡能力减弱;发现HBsAg在细胞中可上调截短的LEF1基因的表达,缺乏活化全长LEF1促成瘤和增殖活性;而肝癌组织中LEF1则倾向于核内分布,并活化Wnt下游基因Cyclin D1与c-myc,有促肿瘤活性。在转基因鼠和细胞模型中都发现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化,并与临床慢性乙肝患者表现相符。研究中有关CypA的发现提供了抑制HBsAg的新途径;有关代谢的变化提出了改变饮食内容与习惯可能有利于HBsAg阳性感染者的预后。
赵超田晓晨闻玉梅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致病机制慢性感染
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脏中昼夜节律基因dbp转录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验证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脏中昼夜节律表达基因dbp(coding for the D site albumin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转录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比研究雌、雄及个体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及对照鼠肝脏dbp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不同时间点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及对照鼠肝脏dbp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59及#10品系组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dbp转录水平均较对照组动物上调,但个体间差别较大。初步结果显示雌性正常小鼠dbp转录水平较雄性高。而在雌性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中dbp上调进一步增强。与此相反,雄性转基因小鼠dbp上调则较同性对照鼠更弱。转基因小鼠dbp转录在8:00及14:00时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鼠,然而在20:00及2:00时与对照鼠相当。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脏中dbp表达的上调,提供了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表达与昼夜节律基因变化有所联系的证据。至于本研究在转基因鼠中的发现是否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及其意义还有待在患者中作进一步临床验证与研究。
李潇潇任军王隆马张妹王铸钢谢幼华闻玉梅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DBP
蛋白质组学中质谱分析前的预富集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回顾了近年来生物质谱分析鉴定蛋白质及多肽前的预富集方法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固相微萃取富集方法、靶上富集方法、电洗脱富集方法以及磷酸化蛋白质/肽段的富集方法,总结和归纳了各种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引用文献59篇。
张莉娟陆豪杰杨芃原
关键词:生物质谱蛋白质多肽预富集磷酸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