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60058)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2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德伍彭燕王联群蓝蔚毛远桂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芪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0
- 2009年
- 背景:课题组以往的研究证实黄芪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体外扩展生长和表皮干细胞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如何特别是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分化的效应,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黄芪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6-09/2008-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黄芪、胎牛血清、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组成的诱导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含黄芪的上述培养液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63和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黄芪诱导后部分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扁园形,呈表皮样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诱导细胞p63、广谱细胞角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结论:黄芪可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细胞。
- 邹萍胡翔刘德伍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创面修复
- 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表皮干细胞是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强大的增殖潜能,被认为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MAPK、Wnt、Notch、骨形态发生蛋白等信号转导通路上,通过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引起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近来有研究显示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表皮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联群刘德伍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
- 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黄培信刘德伍毛远桂
- 关键词:组织工程学研究组织器官先天性疾病生物替代物同种异体免疫排斥
- hTERT基因转染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IRES2-EGFP-hTERT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培养。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组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强于非转染组。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具有可行性。
- 王联群刘德伍蓝蔚林尊文黄培信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体外
- 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的研究近况被引量:4
- 2009年
- 皮肤组织工程技术为烧伤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但现有各类组织工程皮肤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突出表现在:没有完整的皮肤功能,尤其是缺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难以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功能愈合"。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和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及多向分化潜能,通过整合素-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Wnt/β-连环素-Lef/Tcf信号通路、神经肽等途径诱导分化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及表皮等组织。由于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大部分是关于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其广泛的临床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 钟清玲刘繁荣刘德伍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肤附件
- 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被引量:4
- 2009年
- 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在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富含鸟嘌呤,具有保护染色体的作用,端粒长度反映细胞的复制史及复制潜能。影响端粒长度的因素包括:端粒结合蛋白、端粒帽蛋白、端粒酶及DNA复制酶等,其中端粒酶是最主要的因素。端粒酶位于端粒末端,作用是合成端粒DNA序列,以抵消或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体外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各种所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诱导和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维持干细胞分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延长干细胞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 王联群刘德伍
-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干细胞
- 不同发育阶段胎儿表皮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胎儿与晚期胎儿表皮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为进一步寻找表皮干细胞特异性发育调控基因提供新线索。方法收集胎龄8~12周人胎儿正常皮肤(早期胎儿组)及28~32周人胎儿正常皮肤(晚期胎儿组),采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组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基因芯片高通量地揭示了早期胎儿组与晚期胎儿组表皮干细胞的遗传信息。晚期胎儿组与早期胎儿组相比,DNA复制均与表皮干细胞的发育进程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有805个,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89个,主要是GTP结合蛋白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基因、MAKP活性蛋白基因等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16个,主要是与细胞成熟相关的细胞骨架结构蛋白基因等。结论体外培养的早期胎儿与晚期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明显的不同,其差异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及皮肤创伤修复能力不同密切相关。
- 蓝蔚彭燕刘德伍纪雪亮易先锋
- 关键词:差异基因基因芯片
- 胎儿表皮干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端粒酶不仅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多种干细胞中亦有表达,该酶活性与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的潜能密切相关。表皮干细胞(ES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1-3]。
- 王联群蓝蔚黄培信林尊文刘德伍
- 关键词: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表皮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皮肤组织工程肿瘤组织自我更新
-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被引量:8
- 2009年
-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叶1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0.01)。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
- 黄培信刘德伍王肖蓉毛远桂陈剑平蓝蔚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皮肤端粒酶创面修复
-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β-连环素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SD大鼠皮肤与正常大鼠皮肤组织表皮β-连环素(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角蛋白19(keratin19,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糖尿病皮肤难愈创面修复中的意义。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和正常对照组。DM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第4周取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并取正常皮肤标本作为对照,行HE染色及β-catenin、PCNA、K19和β1整合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表皮厚度及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结果:DM组皮肤组织表皮β-catenin、PCNA、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皮肤(P<0.01)。DM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表皮厚度[(12.45±1.46)μm vs(22.9±2.28)μm,P<0.01]及皮肤中β-catenin(169.78±37.29vs217.88±23.51,P<0.01)、PCNA(143.17±19.82vs175.05±20.84,P<0.01)、K19(139.54±20.69vs168.96±17.97,P<0.01)和β1整合素(150.58±19.98vs181.79±15.94,P<0.01)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表皮β-catenin、PCNA表达均较正常皮肤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表皮干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且创面难愈的重要机制之一。
- 钟清玲刘德伍刘繁荣彭燕王联群朱飞滨
- 关键词:糖尿病表皮干细胞Β-连环素增殖细胞核抗原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