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131)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效东唐建维冯志立刘宏茂沙丽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群落
  • 3篇雨林
  • 3篇土壤
  • 3篇季节雨林
  • 2篇演替
  • 2篇土壤节肢动物
  • 2篇群落结构
  • 2篇次生
  • 1篇凋落
  • 1篇凋落叶
  • 1篇凋落叶分解
  • 1篇动物群落
  • 1篇砂仁种植
  • 1篇山地雨林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土壤动物
  • 1篇土壤动物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热带次生林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杨效东
  • 2篇唐建维
  • 2篇郑征
  • 2篇沙丽清
  • 2篇冯志立
  • 2篇刘宏茂
  • 1篇张建侯
  • 1篇邹晓明
  • 1篇宋启示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两种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比较被引量:37
2006年
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沟谷雨林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在不同位置季节雨林样地,采用不同网孔(2和0.15mm)分解袋,开展大中型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影响的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多样性、凋落叶分解速率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状况。结果显示:2mm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类群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67~2.83目·g^-1凋落物干重,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2.3-21.77个·g^-1凋落物干重,显著高于0.15mm网孔分解袋的类群相对密度0.27~0.28目·g^-1凋落物干重和个体相对密度2.88~2.77个·g^-1凋落物干重(P〈0.01),并且0.15mm网孔分解袋中极少量的动物个体主要为小型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原生动物、湿生土壤动物线虫不计),由此我们视2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分解由绝大多数土壤动物和其它土壤生物共同作用,而0.15mm网孔分解袋基本排除了大中型土壤动物对袋内凋落叶分解的影响。2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物质失重率(71%左右)、分解率指数(1.88-2.44)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率明显高于0.15mm分解袋(34%~35%,0.48~0.58)。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失重率和元素释放率的差异,显示出季节雨林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凋落叶物质损失的贡献率为年均值46%左右,并使凋落叶C/N和C/P明显降低,而对不同元素释放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对N、S和Ca元素释放率的影响较大,而对K素释放的影响作用最小。相关分析显示,2mm网孔分解袋内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的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物质残留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群落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凋落叶分解率指数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杨效东邹晓明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土壤动物
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生物量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演替初期的白背桐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0龄群落总生物量为 5 7. 819t·hm-2 ,其中乔木层为 5 1. 0 19t·hm-2 (占群落生物量的 88 2 4 % ) ,灌木层 5 . 6 4 4t·hm-2 (占 9. 76 % ) ,层间植物 1 .0 13t·hm-2 (占 1. 75 % ) ,草本层 0 14 3t·hm-2 (占 0. 2 5 % )。与其 5龄群落相比 ,10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增长了 10 5 .0 4 %、12 2 . 73%和 93 .32 % ,草本层生物量降低 83 5 3%。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少数优势树种 ,白背桐、木姜子、榕树的生物量合计 2 6. 170t·hm-2 (占乔木层生物量的 5 1. 2 9% )。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以小径级树木的生物量为主 ,其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干 >枝 >根 >叶。
冯志立郑征唐建维宋启示张建侯
关键词:次生演替生物量
西双版纳不同演替状态热带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20
2004年
采用样地调查法 ,对西双版纳 4种不同演替状况热带次生林 :中平树 (Macarangadenticulate)、崖豆藤 (Millettialaptobotrya)、野芭蕉 (Musaacuminata)与黄竹 (Dendrocalamusmembranaceae)林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4类不同演替状况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在数量优势类群组成上无较大差异 ,蜱螨目为所有 4类林地的突出优势类群 ,膜翅目、弹尾目和鞘翅目在不同林地中分别为不同数量等级的次优势类群 ,而在常见和稀有类群的组成上 ,各林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DG多样性指数以正向演替的崖豆藤林最高 ,偏途演替的黄竹林最低 ,但中平树、崖豆藤和野芭蕉林的差异不大 .4类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分别以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 (0~ 5cm)最高 ,其它各层分布因林地不同各异 ,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各林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季节消长总体表现出干季和雨季初期与末期高于雨量最大的雨季中期 ,由于不同林地植被结构、凋落物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水热状况不同 ,其季节变化显现样地差异 ,除了受林地降水量和温度变化影响外 。
杨效东唐建维
关键词:演替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砂仁种植对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为了探讨砂仁种植对热带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及林下砂仁种植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2种生境、不同季节 3次取样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 3772个 ,隶属 6纲 2 3目 ,其中砂仁地中膜翅目 (蚂蚁 )、蜱螨目、半翅目为优势类群 ,占全捕获量的 73 32 9% ,而季节雨林中膜翅目 (蚁类 )、蜱螨目、鞘翅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 ,占全捕量 89 778%。 2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的水平分布差异显示为季节雨林高于砂仁地 ,垂直分布显示季节雨林为土壤表层多于下层 ,表聚现象明显 ,砂仁地因受人为活动影响 ,其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具有较大变化 ,出现下层高于表层的逆向分布 ;2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化趋势相近 ,均表现为干季高于雨季 ,其中砂仁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在干热季最多 。
杨效东刘宏茂郑征沙丽清
关键词:砂仁种植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西双版纳2种热带雨林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02年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32个 ) ,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2类林地均具明显的表聚现象。从多样性尺度看 ,山地雨林密度 -类群指数高于季节雨林 ,这与
杨效东刘宏茂沙丽清冯志立
关键词: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山地雨林季节雨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