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1077)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姜树坤张凤鸣张喜娟王嘉宇姜辉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水稻
  • 3篇性状
  • 3篇数量性状
  • 3篇基因
  • 2篇性状基因
  • 2篇数量性状基因
  • 2篇位点
  • 2篇发育
  • 1篇稻苗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移栽
  • 1篇颖花
  • 1篇幼穗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措施
  • 1篇生态因子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机构

  • 6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北...

作者

  • 6篇姜树坤
  • 5篇张喜娟
  • 5篇张凤鸣
  • 3篇王嘉宇
  • 3篇孙世臣
  • 3篇白良明
  • 3篇姜辉
  • 2篇王彤彤
  • 2篇丁国华
  • 2篇徐正进
  • 1篇刘丹
  • 1篇陈温福
  • 1篇夏天舒
  • 1篇洛育
  • 1篇陈丽丽

传媒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稻幼穗-颖花发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2年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水稻幼穗和颖花的发育还是最终产量赖以依托的基础。对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分子遗传学和作物科学共同的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关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对幼穗和颖花的发育过程、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幼穗和颖花发育的影响以及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相关基因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研究对策。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张凤鸣
关键词:水稻颖花发育栽培措施生态因子
水稻顶端颖花退化的形态与发育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指导水稻生产,提高其产量,以水稻顶端颖花退化材料ats1和对照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幼穗及颖花的形态状态及发育规律。结果表明:ats1在株型、生育进程、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与秋光无明显差异。形态上,ats1上部颖花退化,下部颖花正常。抽穗后,上部颖花败育脱落,穗顶仅留下部分穗轴。发育上ats1的上部退化颖花能发育出1对副护颖、1对护颖、外颖、内颖、2枚浆片、6枚雄蕊和l枚雌蕊等花器,但发育不成熟。ats1顶端颖花退化发生在幼穗发育的In8阶段。
姜辉姜树坤陈丽丽王嘉宇白良明孙世臣张凤鸣丁国华王彤彤张喜娟夏天舒
关键词:水稻发育
水稻移栽后新生根系相关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揭示水稻移栽后新生根系相关特性的遗传基础,以笹锦、北陆129及其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构建包含对应的由245个分子标记组成的遗传图谱对水稻移栽后的新生根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控制根平均直径、总根长、平均根表面积、平均根长和根数等性状的 QTL.这些 QTL 分布在第1、2、5、9和11染色体上,并在第9和11染色体上成簇分布,表型贡献率为10.7%~28.5%.随后利用“选择作图”策略对主效 QTL 进行了验证分析.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上标记 C477和 G320B 之间(5461121-6686166 bp)的同时控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数的 QTL qRL11.1, qASA11和 qRN11.1是新发现的位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姜树坤张凤鸣白良明孙世臣王彤彤丁国华姜辉张喜娟
关键词:水稻移栽根系数量性状基因座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QTL剖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发育动态规律及其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动态QTL分析。共检测22个条件QTL和14个非条件QTL,分布在第5条染色体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控制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条件QTL分别有5个、7个和10个;控制分蘖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非条件QTL各有7个。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叶绿素含量动态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叶绿素含量QTLs的数目、效应及作用方式不同,反映出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复杂性。与其他研究比较发现,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28-RM580区段、第3染色体RM426-RM514区段、第4染色体RM470-RM559区段、第8染色体RM408-RM25区段和第9染色体RM566-RM242区段的位点可以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其中,第3染色体上qCT3a、qCH3、qCM3以及第9染色体qCT9、qCH9b和qCH9等区域是提高叶绿素含量的重要功能区。对这些区域开发稳定并易于检测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培育高产新品种。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徐正进陈温福张凤鸣
关键词:粳稻叶绿素含量持绿性
水稻顶端颖花退化基因ATS1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增加每穗颖花数是提高每穗粒重、进而实现超高产的主要途径。成熟时每穗颖花数的多少取决于幼穗分化前期颖花的分化数和幼穗分化后期颖花的退化数两个方面。因此,揭示水稻颖花退化机理,阐明减少颖花退化的调控途径与技术,对于破解颖花退...
姜树坤刘丹王嘉宇陈丽丽徐凡徐正进张凤鸣
水稻苗期抗冷QTL的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2011年夏初(5月30日至6月3日)的低温天气,对粳稻Nipponbare、籼稻Kasalath及其杂交后回交衍生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苗期自然低温处理。通过分析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与苗期抗冷能力的关系,共检测到控制苗期抗冷的2个主效QTL和1个微效QTL,主效QTL分别是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qCTS1和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qCTS3;微效QTL是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qCTS8。其中,两个主效QTL的抗冷等位基因来自于粳型亲本日本晴,而微效QTL的抗冷等位基因来自于籼型亲本Kasalath。三者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30.8%、22.7%和10.3%。这些QTL将为水稻抗冷设计育种提供"元件",同时为阐明水稻抗冷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信息。
姜树坤张喜娟姜辉孙世臣洛育白良明徐正进张凤鸣
关键词:水稻苗期抗冷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