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70389)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庆松向阳郑宇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海马
  • 1篇实验大鼠
  • 1篇树突
  • 1篇癫痫
  • 1篇持续性

机构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郑宇
  • 3篇向阳
  • 3篇王庆松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致大鼠持续性情绪唤醒障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是否可引发实验大鼠较长时间的情绪唤醒障碍。方法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ubclinical epileptifor mdis chargesgroup,SED组,n=16)、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 group,HK组,n=16)、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control of electrode group,EC组,n=15)、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n=15),建立大鼠反复SED动物模型,通过运动活性、探究行为、拒俘反应性、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测电刺激停止后1、7和30 d时实验大鼠情绪唤醒水平改变。结果与EC组相比,电刺激后7 d,HK组、SED组大鼠旷场爬越行为明显减少(P<0.01),后肢性站立、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次数百分比和滞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电刺激后30 d上述差异仍存在(P<0.05),同时,HK组、SED组大鼠拒俘反应性在电刺激后30 d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起了实验大鼠持续性运动活性减少、探究行为受抑、警觉水平过高、焦虑不安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惊恐逃避反应等多种情绪唤醒障碍。
向阳王庆松郑宇
关键词:癫痫
反复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致实验大鼠持续性临床下痫样放电研究
2008年
目的:通过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建立可持续较长时间、无明显惊厥行为的临床下痫样放电动物模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5只,通过反复大鼠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观察大鼠惊厥行为,纪录电刺激停止后1、3、7、14、30 d时大鼠皮层脑电图改变。结果:采用刺激频率30 Hz,波宽1 ms,串长10 s,刺激强度0.1 mA,串隔5 min,10次/d,连续刺激4 d,最后一次电刺激后30 d内,均可在大鼠皮层记录到稳定发放的散在或阵发性高幅尖波、棘波、棘慢波,而实验动物并无明显的惊厥行为表现(Racine 0级)。结论:反复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可较长时间诱发实验动物出现无明显惊厥行为的临床下痫样放电。
郑宇王庆松向阳
关键词:海马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致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改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subconvulsive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对海马突触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ED组,n=15)、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HK组,n=17)、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electrode control,EC组,n=16)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n=16),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电刺激后1、7、30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等改变。结果电刺激后1 d,HK、SED组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较NC、EC组均有显著减少(P〈0.01),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有减少(P〈0.05),电刺激后30d,HK、SE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较NC、EC组增多(P〈0.05),而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均有显著增多(P〈0.01)。结论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发了实验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增加、树突棘密度增高、树突分支点数增多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增大等突触发生改变,在癫痫性情感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向阳王庆松郑宇
关键词:海马树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