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888)

作品数:45 被引量:551H指数:17
相关作者:黄裕新王景杰秦明王庆莉高巍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电针
  • 22篇足三里
  • 13篇电针足三里
  • 12篇细胞
  • 11篇粘膜
  • 11篇胃粘膜
  • 10篇足三里穴
  • 8篇应激
  • 8篇针刺
  • 8篇基因
  • 7篇胃运动
  • 7篇胶质
  • 7篇胶质细胞
  • 6篇电针足三里穴
  • 6篇胃肠
  • 6篇膜损伤
  • 5篇血流
  • 5篇黏膜
  • 5篇胃酸
  • 5篇胃黏膜

机构

  • 4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42篇黄裕新
  • 24篇王景杰
  • 20篇秦明
  • 18篇王庆莉
  • 17篇高巍
  • 12篇赵保民
  • 10篇赵宁侠
  • 10篇饶志仁
  • 8篇杨琦
  • 7篇孙大勇
  • 6篇王旭霞
  • 5篇褚自宏
  • 5篇段丽
  • 4篇曹荣
  • 3篇郭庆东
  • 3篇张洪新
  • 3篇邱建勇
  • 3篇王键
  • 3篇张少玲
  • 2篇尚磊

传媒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针刺研究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6篇2002
  • 15篇2001
  • 3篇200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络酮和西咪替丁对电针大鼠足三里胃酸分泌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电针调节胃酸分泌的机制 .方法 采用精密酸度计测定电针后空腹胃液 p H值 ,滴定法测定胃液酸度 ,放免法测定胃液、血浆、胃粘膜及颌下腺 Gas和 EGF含量 .结果 注射纳络酮大鼠胃液酸度较生理盐水组有明显提高 (35 .3± 1.7) vs (2 6 .8± 2 .0 ) mmol· L- 1 ,P<0 .0 1,并用电针足三里后胃液酸度降低 ,p H升高 (2 .9± 0 .1) vs (1.9±0 .2 ) ,P<0 .0 1,两组胃液、血浆及胃粘膜 Gas明显增高 ,EGF含量降低 .注射西咪替丁胃液量减少 p H升高 ,胃酸度明显下降 (19.8± 0 .8) vs (2 6 .8± 2 .0 ) mmol· L- 1 ,P<0 .0 1.并用电针足三里无显著变化 .胃液、血浆、胃粘膜及颌下腺 Gas和EGF均显著升高 .结论 纳络酮促进电针足三里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 .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 ,同时促进颌下腺、胃粘膜 EGF合成与释放 .
黄裕新赵保民张卫东赵宁侠王庆伟王庆莉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纳络酮西咪替丁胃肠激素
甘珀酸对内脏痛大鼠延髓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反应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对福尔马林灌胃致内脏疼痛大鼠的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反应的影响。方法: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后向大鼠胃内灌入2.5%福尔马林2ml诱发内脏疼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VSC)内抗Fos蛋白(标记神经元)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单一或双重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福尔马林灌胃后大鼠出现烦躁易激惹,呼吸变快,持续1h;而预先侧脑室注射CBX则动物疼痛行为学反应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福尔马林灌胃后大鼠VSC中的Fos免疫反应数目增强;大鼠预先侧脑室注射CBX后VSC中的Fos免疫反应数目明显减弱。结论:延髓VSC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参与福尔马林灌胃致内脏痛的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内脏痛的调节功能。
秦明饶志仁王景杰杨琦赵保民王旭霞黄裕新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甘珀酸内脏痛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 2 0只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每组 5只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 ,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肽 (CGRP)含量 ,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 (与针剌前比P <0 0 5或P <0 0 1) ,使血浆和胃体粘膜中的CGRP含量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而针剌上巨虚穴有同样的作用趋向 ,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针刺非经非穴组未见这一变化。【结论】说明电针足阳明胃经穴位 ,尤其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粘膜的血流量 ,这种改善可能与针剌影响血浆和胃粘膜的CGRP含量升高有关 ,这可能也是电针足三里可以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孙大勇黄裕新高巍褚自宏王庆莉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胃粘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电针对噪音刺激大鼠胃酸分泌及延髓Fos和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枪击噪音致大鼠胃酸分泌紊乱的调节作用与延髓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反应的相互关系,以探讨电针调控胃酸分泌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噪声刺激组(B)、电针足三里穴+噪声刺激组(C)和电针非经非穴+噪声刺激组(D)。实验结束后测定动物的空腹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并取各组动物的延髓组织切片后进行抗Fos/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记(标记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空腹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均明显增加,且迷走孤束复合体(VSC)内Fos和GFAP阳性免疫产物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C组的空腹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均明显减少,同时VSC内Fos和GFAP阳性免疫产物明显减少(P<0.01)。D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噪音应激性大鼠的胃酸分泌亢进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延髓VSC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秦明饶志仁赵保民杨琦王景杰王旭霞黄裕新
关键词:电针胃酸FOSGFAP
电针调节心理性应激状态下胃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采用高压恒流脉冲刺激器制备心理性应激模型 ,探讨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运动功能障碍 ,而针刺对心理性应激状态下胃动力障碍具有防治调节作用的机理。将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心理性应激组及心理性应激 +针刺组。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 ,细胞外引导测定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DMV)自发放电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正常情况下 ,大鼠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较为规律。在心理性应激状况下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不规律 ,胃电活动出现紊乱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应激条件下给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与正常状况相接近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二者无差异 (P >0 0 5 )。提示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动力障碍且二者关系密切 ,针刺“足三里”对其有明显的调节防治作用。
王景杰黄裕新郭庆东王庆莉
关键词:针刺心理性应激动力障碍
电针对狗血浆部分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为观察电针对狗血浆中部分脑肠肽 (BGP)含量的影响 ,以初步探讨电针调控胃功能的作用机制 ,将 2 0条狗随机分为 4组(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 ,每组 5条 ,采用放免分析法监测电针不同穴位针刺前后狗血浆中胃泌素 (GT)、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SS)及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电针足三里穴后血浆中GT、VIP含量上升 (P <0 0 5 ) ,SS、ET含量下降(P <0 0 5 ) ;电针上巨虚穴后血浆中ET含量下降 (P <0 0 5 ) ,但下降趋势不如足三里组明显 ,而GT、VIP、SS含量无显著变化 ;其他组各监测指标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 ,电针可影响狗血浆中脑肠肽的含量 ,并可能通过这种影响来调整胃功能 。
孙大勇黄裕新高巍褚自宏王庆莉
关键词:电针治疗血浆脑肠肽胃功能
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骶髓后联合核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UC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UC+电针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穴组)和UC+电针非经穴组(非经穴组),足三里穴组根据针刺的时间又分为1、3、5d 3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液灌肠法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动物,取骶髓切片,采用抗Fos/抗GFAP双标记(分别标记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抗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的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外,Fos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均集中对称分布于SDCN内。以UC组和非经穴组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阳性免疫反应表达最高,而足三里穴组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均较前两组明显减少(P<0.01)。电针足三里穴组各时间点比较,5d组较1d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骶髓后联合核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对UC大鼠的抗炎作用过程;电针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活动与针刺时间有关。
秦明饶志仁杨琦王景杰段丽曹荣黄裕新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结肠炎溃疡性
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调节大鼠胃酸分泌的作用比较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血浆、胃液GAS、EGF的变化 ,比较阴阳经穴对脏腑功能影响的差异关系 ,探讨电针调节胃酸分泌的机制。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穴组、“三阴交”穴组和联合穴位组 ,测定空腹胃液量、胃液 pH值及胃液酸度 ,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胃液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结果 :电针后“足三里”穴组和“三阴交”穴组胃液量均显著减少 (P <0 .0 1 ,0 .3 0± 0 .1 1mL ,0 .43± 0 .0 7mL ,与 0 .63± 0 .1 2mL对照 ) ,胃液 pH值变化不大 ,前者胃液酸度明显下降 (P <0 .0 5,3 0 .5± 3 .3mmol/L ,与 40 .9± 8.9mmol/L对照 ) ,后者无变化。二穴联合酸度显著下降 (P <0 .0 1 ,2 8.3± 4.5mmol/L ,与 40 .8± 8.9mmol/L对照 )。“足三里”穴组胃液胃泌素显著下降 (P <0 .0 5,2 72 .6± 60 .8ng/L ,与 2 84.3± 3 1 .9ng/L对照 ) ,EGF显著升高 (P <0 .0 1 ,3 .2 2± 1 .1 μg/L ,与 1 .8± 0 .4μg/L对照 ) ,“三阴交”穴组胃液GAS升高 (P <0 .0 1 ,453 .9± 8.1 1ng/L ,与 2 84.3± 3 1 .9ng/L对照 ) ,胃液EGF也升高 (P <0 .0 1 ,2 .6± 0 .2 μg/L ,与 1 .8± 0 .4μg/L对照 ) ,各组胃液EGF和GAS均无相关性 ,“
赵保民黄裕新郝悦赵宁侠尚磊王庆莉刘梅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胃酸分泌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
穴位电针影响狗血浆、胃粘膜组织中ET含量及意义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幽门压力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血浆、胃粘膜组织中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以初步探讨电针调控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 0条狗随机分为 4组 :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 ,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每组 5条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胃压测量仪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幽门压力的变化 ,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内皮素含量 ,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 :电针足三里组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升高 (P <0 .0 1) ,幽门括约肌压力下降 (P <0 .0 5 ) ,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内皮素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1) ,上巨虚组仅血浆内皮素含量下降。但足三里组变化趋势更明显 ,其他组各监测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电针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 ,影响幽门压力变化 ,对部分胃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并与影响某些脑肠肽的含量改变有关 。
孙大勇黄裕新高巍褚自宏王庆莉
关键词:电针胃粘膜血流量内皮素血浆
电针足三里对直结肠扩张大鼠腰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内脏疼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
秦明黄裕新饶志仁杨琦王景杰段丽曹荣
关键词:脊髓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电针足三里直结肠腰髓内脏疼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