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004)

作品数:20 被引量:72H指数:4
相关作者:林健雷永平吴中伟符寒光夏志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有限元
  • 5篇金属
  • 4篇接头
  • 4篇金属过渡
  • 4篇合金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增材制造
  • 3篇薄板
  • 3篇
  • 3篇超薄板
  • 2篇电弧
  • 2篇有限元模拟
  • 2篇失稳
  • 2篇失效模式
  • 2篇钎料
  • 2篇钛合金
  • 2篇无铅钎料
  • 2篇力学性能
  • 2篇接头强度
  • 2篇激光

机构

  • 20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首都航天机械...
  • 2篇首钢集团
  • 2篇中航工业太原...
  • 2篇北京宇航系统...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热工研究...
  • 1篇通用汽车公司

作者

  • 20篇林健
  • 17篇雷永平
  • 4篇吴中伟
  • 3篇符寒光
  • 3篇夏志东
  • 2篇程四华
  • 2篇杨硕
  • 2篇尹兰礼
  • 2篇黄培
  • 2篇钟毅
  • 1篇张永强
  • 1篇孔德凝
  • 1篇白海林
  • 1篇相志磊
  • 1篇鲁立
  • 1篇肖荣诗
  • 1篇高鹏
  • 1篇郭福
  • 1篇梁振新
  • 1篇赵翀

传媒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材料工程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导报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16L超薄板激光焊接的失稳变形规律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以能量准则判定的薄板稳定理论,建立超薄板激光焊接头失稳变形的有限元模型。使用ABAQUS模拟了0.07 mm厚的316L钢箔平板堆焊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获得其固有应变的分布情况。以固有应变作为等效载荷对薄板的焊后失稳变形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与实测变形结果进行对比,优化数值模型,发现在较低热输入下,超薄金属板产生凹-凸变形,在较高热输入下产生反向的凸-凹变形。讨论了薄板变形模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引入低阶特征值屈曲模态作为初始变形趋势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分析失稳变形量,与实际变形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保持薄板长宽比为1∶1,改变薄板尺寸,拟合了薄板临界失稳载荷与其尺寸的数值关系。结果表明,薄板面积越小,薄板的临界屈曲载荷越大。而随着薄板厚度的增大,临界屈曲载荷显著增大。
张景祺林健雷永平许海亮王细波
关键词:超薄板激光焊屈曲分析有限元模拟
TA7钛合金板材高温拉伸变形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板厚为4 mm的TA7 ELI材料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和1000℃,应变速率为0.01 s^−1和0.001 s^−1下进行高温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的温度区间和应变速率范围。采用炉中高温拉伸实验对Gleeble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出在950~1000℃范围内,应变速率低于0.001 s^−1时,TA7 ELI钛合金高温拉伸会出现超塑性变形。伸长率最高可达260%。在应变速率0.001 s^−1、800℃时,TA7钛合金的断口组织中有动态再结晶现象。1000℃时,断口出现较为粗大的层片状α组织和明显的晶粒长大现象。m和n值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50℃时到达最大值。硬化现象能够有效的抑制颈缩,变形温度为950℃时,材料的硬化和软化达到较好的平衡,易获得较大的伸长率。
张景祺林健呼啸魏瑞刚苑少乾
关键词:超塑性高温拉伸应变硬化指数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电解化学镀镍液钛离子的转化定量分析方法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解决化学反应中有色价态离子转化的快速定量分析问题,开展了化学镀镍液中钛离子的电解转化研究.在化学镀镍过程中还原剂Ti Cl3的Ti3+因被氧化为Ti4+而失去还原作用.采用电解法对以Ti Cl3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产生的镀液进行再生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镀液Ti3+的质量浓度,计算得到离子转化率,并通过采集电解过程镀液图像,分析其RGB色度值,建立色度相对值与Ti3+的质量浓度拟合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电解可以将Ti4+还原为Ti3+,其转化率η为94.16%;图像比色法可用于判断电解离子转化进程;溶液色度相对值U与Ti3+的质量浓度经拟合可得相关系数R为0.976 03的关系式.
夏志东崔颂黄培林健
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H13钢块体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机器人辅助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五层十五道结构的H13钢块体,研究了沉积块体的表面质量、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13钢块体表面无宏观裂纹;块体主体区组织为晶粒取向均匀的针状马氏体,搭接区组织由晶粒取向杂乱的针状马氏体和不规则铁素体组成;块体主体区的平均显微硬度为479HV,远高于退火态H13钢的(254HV),而搭接区因存在铁素体,其硬度明显降低,平均值仅为381HV;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H13钢块体的整体拉伸性能优于退火态H13钢的。
白涛林健程四华雷永平符寒光葛进国
关键词:增材制造显微硬度
钛合金电子束焊接表面残余应力的测试和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多束电子束流焊接Ti60钛合金,并利用小孔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测试和模拟焊后残余应力值。对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和焊前预热+焊后缓冷三种焊接工艺下的残余应力值进行比较,研究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焊缝截面上,纵向残余应力σ_x的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在平行焊缝截面上,实测与模拟纵向残余应力σ_x的分布规律相似。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采用预热+焊接的焊接工艺对残余应力影响不大,采用焊接+缓冷的焊接工艺可以改变残余应力的分布。
刘晓佳林健雷永平吴中伟刘昕付鹏飞
关键词:电子束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焊接温度对热镀锌钢/铝合金压力焊接头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使用热模拟试验机对热镀锌钢板和6061铝合金板的压力焊接试验进行模拟,研究了焊接温度(390~490℃)对接头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焊接温度下接头界面层的微区成分。结果表明:随着焊接温度升高,界面层中的铝锌二元化合物逐渐减少,铁铝金属间化合物逐渐生成,接头的剪切力先减小后增大;当焊接温度为390℃时,界面层主要由铝锌二元化合物组成,接头的剪切力最大,为6.45kN;当焊接温度为430℃时,接头的剪切力最小,为4.39kN;焊接温度超过430℃后,界面层中的铝锌二元化合物完全消失,主要为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接头的剪切力又开始增大。
余本红林健白海林雷永平
关键词:热模拟
410马氏体不锈钢块体材料的冷金属过渡焊电弧增材制造与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21年
电弧增材制造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不受成形尺寸限制等独特优势,在新型制造、修复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获得力学性能良好、显微组织均匀的电弧增材制造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冷金属过渡焊(CMT)丝材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制备了两种410马氏体不锈钢块体材料。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现有工艺可制备显微组织均匀、硬度平均值为530HV、抗拉强度平均值为1196 MPa且延伸率均匀的沉积件。本工作还探讨分析了电弧增材制造件的力学性能特点及成因,并与锻造、激光增材制造等方法制得的H13热作模具钢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电弧增材制造件的性能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工件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考察了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410不锈钢在修复件中使用的可行性,阐述了提升电弧增材制造件力学性能的方向。
朱兵钺林健雷永平符寒光张永强程四华
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接头的强度及失效模式被引量:8
2014年
铝合金在汽车车身材料中的应用是实现汽车结构轻量化的重要途径,而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方法的研究则是解决铝合金在汽车车身材料中应用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涉及的连接方法包括电弧熔钎焊、激光焊接、电阻点焊和搅拌摩擦焊等;重点讨论了文献中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接头在静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和失效模式,以方便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还讨论了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方法的发展趋势.
林健杨上陆雷永平
关键词:接头强度失效模式汽车车身结构
钢/铝CMT接头熔合面积对接头抗剪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低碳镀锌钢板与6061铝合金CMT熔钎焊接头熔合面积对其抗剪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熔钎焊过程中,随着焊枪相对于搭接接头中心线偏移量的增大,接头的熔合面积逐渐减小,润湿角增大,进而导致接头的抗剪强度逐渐减小,接头的断裂位置由铝熔合区破坏向钢/铝界面层破坏转变。根据实验结果,考虑界面层的失效判据,建立CMT接头拉剪过程的数值模型,讨论熔合面积影响接头抗剪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原因。
杨硕林健杨上陆雷永平孔德凝
关键词:抗剪强度
超声雾化工艺参数对无铅钎料粉体质量的影响
2012年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雾化工艺参数对SnAgCu系无铅钎料粉体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熔化炉炉腔内氮气压力为1.2 MPa、液态钎料出口温度为340℃、雾化室氮气进风量为2.1 m3/min、超声雾化头振幅为7.5μm时,SnAgCu系无铅钎料的出粉率可达65.6 kg/h,且获得粉体粒径不大于75μm的粉体质量分数为94%,粉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保持在64×10–6以下,炉内氮气的压力对粉体的出粉率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吴中伟雷永平林健郭福符寒光
关键词:无铅钎料超声雾化粉体正交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