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30066)

作品数:33 被引量:347H指数:13
相关作者:罗佳波郑芳昊陈飞龙徐文杰谢颖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佛山市中医院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麻黄
  • 12篇桂枝
  • 11篇配伍
  • 7篇甘草
  • 6篇药动学
  • 5篇杏仁
  • 5篇抗炎
  • 4篇药对配伍
  • 4篇有效成分含量
  • 4篇生物碱
  • 4篇麻黄碱
  • 4篇不同配伍
  • 3篇体内组织分布
  • 3篇皮层
  • 3篇抗炎作用
  • 3篇苦杏仁
  • 3篇苦杏仁苷
  • 3篇额叶
  • 3篇额叶皮层
  • 3篇UPLC-M...

机构

  • 32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佛山市中医院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西双版纳州人...

作者

  • 30篇罗佳波
  • 8篇郑芳昊
  • 7篇陈飞龙
  • 6篇谢颖
  • 6篇徐文杰
  • 5篇马钦海
  • 5篇宋帅
  • 4篇汤庆发
  • 3篇方芳
  • 3篇李汉成
  • 3篇谭晓梅
  • 3篇余林中
  • 3篇周慧芳
  • 3篇赵杰
  • 2篇郭阳
  • 1篇邢学锋
  • 1篇梁少瑜
  • 1篇牛波
  • 1篇王晓明
  • 1篇梁德东

传媒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成药
  • 2篇中药材
  • 2篇Chines...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药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黄对大鼠额叶皮层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造成的氧化损伤。方法分别灌胃(ig)给予大鼠生理盐水、麻黄碱(48 mg·kg^(-1))和不同剂量麻黄(30,15,7.5 g·kg^(-1))供试药,连续ig7天。末次灌胃给药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在冰台上立即取脑,分离额叶皮层部位,测定MDA、NO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麻黄碱组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和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麻黄低剂量组(7.5 g·kg^(-1))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的含量明显增加,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麻黄中、高剂量组(15、30g·kg^(-1))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GSH-Px活力显著降低。结论麻黄可以引起大鼠额叶皮层部位氧化损伤,可能是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部分机制。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中枢神经氧化应激
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8
2012年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探讨抗炎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抗炎作用;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 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角叉菜胶诱导胸膜炎实验观察抗炎作用,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肺组织TNF-α,IL-1β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抗炎机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可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胸膜炎大鼠胸腔液渗出(P<0.01),抑制渗出液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22.4 g·kg-1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麻黄-甘草药对3个剂量组对淋巴细胞比率没有明显影响;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抑制胸腔液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药对22.4 g·kg-1能抑制肺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1),11.2 g·kg-1能抑制肺组织IL-1β含量升高(P<0.01)。结论:麻黄-甘草药对有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赵杰余林中方芳徐文杰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甘草抗炎角叉菜胶
麻黄附子细辛汤及组方药材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方药材麻黄、附子、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4个成分,其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麻黄和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8、8、39个成分;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成分与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成分的种类与比例有较大差异。结论: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组成复方的汤剂中,不仅存在挥发性成分量的变化,还存在一系列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导致质的变化,由此可能导致了疗效的变化。
梁少瑜谭晓梅陈飞龙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GC-MS
桂枝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考察桂枝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习惯,按照桂枝生药量计分设立5、12、30g/kg的桂枝给药组,并设立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和桂皮醛24mg/kg阳性对照组。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方法,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不同剂量桂枝对大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及探索活动的影响;通过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观察不同剂量桂枝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相比生理盐水组,桂皮醛与不同剂量桂枝水煎液灌胃给药后,大鼠外观行为表现为自主活动减少,修饰及嗅探次数增加。随着桂枝给药剂量的增加,大鼠进入高架十字桥开臂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大鼠进入闭臂的次数明显降低,其中,桂枝12、30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桂枝12、30g/kg剂量组大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和比例明显增加;大鼠的跨格次数和站立次数明显增加,其中,桂枝30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桂枝5、12、30 g/kg剂量组大鼠总的运动距离明显降低。以上3个剂量组的桂枝水煎液可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桂枝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桂枝抗焦虑
麻黄-桂枝配伍对抗炎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考察配伍对麻黄-桂枝药对抗炎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观察麻黄、桂枝及麻黄-桂枝药对的抗炎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胸膜炎实验考察麻黄-桂枝药对的抗炎作用,并通过测定胸腔渗出液的体积、白细胞计数、PGE2、TNF-α、IL-1β的含量及肺部iNOS、ICAM-1免疫组化检测,探讨作用机制。结果麻黄、桂枝及麻黄-桂枝药对不同配比对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配伍后抑制率显著升高。麻黄-桂枝药对可以减少胸腔液渗出、白细胞数量及肺损伤;并能降低胸腔炎性渗出液中PGE2、TNF-α、IL-1β的含量及肺部iNOS、ICAM-1的表达。结论麻黄-桂枝药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二者配伍后作用优于单味药,抗炎机制与抑制致炎介质PGE2、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生成及抑制iNOS、ICAM-1的表达有关。
王晓明许良葵罗佳波
关键词:抗炎机制胸膜炎
不同配伍比例对麻黄-甘草药对中麻黄类生物碱成分血浆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MH-GC)药对不同配比水煎液灌胃给予大鼠后,血浆中麻黄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成4组,分别为MH,MH-GC(12∶3),MH-GC(12∶6)和MH-GC(12∶12),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给药量分别为7.42,9.28,11.13,14.84 g·kg-1。利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盐酸金刚烷胺为内标,采用UPLC-MS/MS测定血浆样品中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和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MH组相比,MH-GC(12∶3)组中NME和NMP的MRT0-t得到显著缩短,PE的t1/2z和Vz/F也显著降低;MH-GC(12∶6)组中NME,E和PE的AUC0-t均得到显著提高,PE的CLz/F和Vz/F显著降低;MH-GC(12∶12)组中E和PE的MRT0-t则显著延长,ME的CLz/F显著提高。结论:麻黄与不同比例的甘草配伍后,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甘草用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减毒或增效侧重点则不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古方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药物用量不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卫平郑芳昊霍慧灵陈飞龙罗佳波
关键词:配伍生物碱药动学麻黄碱伪麻黄碱
脑透析法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麻黄碱在额叶皮层部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脑部微透析法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麻黄碱局部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液质联用(UPLCMS/MS)技术,建立测定脑透析液中麻黄碱含量的方法。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3:2配伍水煎液,测定给药不同时间脑透析液的麻黄碱浓度。采用DAS3.0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AUC、MRT、Cmax和Tmax等药动学参数,比较不同给药组间的药动学差异。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UPLC-MS/MS测定脑透析液中麻黄碱含量的方法。不同给药组间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无显著性差异;与麻黄碱组相比,配伍组Tmax、T1/2和MRT显著缩短,VZ/F显著降低,CLZ/F显著增加;与麻黄组相比,配伍组Tmax、T1/2和MRT显著缩短,VZ/F显著降低。结论: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加速了麻黄碱在额叶皮层部位的代谢,降低了麻黄碱产生的蓄积毒性,可能是桂枝降低麻黄相对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桂枝药代动力学
微透析采样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神经递质Glu和GAB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Glu和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液质联用分析技术(UPLC-ESI-MS/MS),建立测定大鼠脑透析液样品中Glu和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方法。分别灌胃(ig)给予大鼠生理盐水、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3∶2配伍供试药。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收集额叶皮层部位的脑透析液,比较不同给药组间Glu和GABA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成功建立了UPLC-ESI-MS/MS测定大鼠脑透析液中Glu和GABA含量的方法。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麻黄碱组、麻黄组和配伍组的Glu、GAB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麻黄碱诱导的Glu水平升高得到显著抑制。结论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可以抑制麻黄碱诱导的中枢兴奋性变化。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药对中桂枝对麻黄碱诱导兴奋性变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拟合法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中桂枝对麻黄碱诱导的兴奋性变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3∶2)水煎液。借助微透析采样技术,以麻黄碱在脑脊液中的质量浓度变化为PK观察指标,以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动态变化为PD指标。结果最佳药效动力学模型为Sigmoid-Emax模型。各组Glu的药物浓度-效应(E-C)曲线均呈顺时针环,各组GABA的E-C曲线均呈逆时针环。结论麻黄碱易于产生耐受性,桂枝可以抑制麻黄碱引起的兴奋性变化。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药对解热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给药3 h后,与模型组比较,麻黄桂枝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肛温(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黄桂枝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的含量升高(P<0.05)。结论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解热作用明显,推断麻黄桂枝药对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PGE2、cAMP生成和释放有关。
徐文杰方芳余林中罗佳波
关键词:解热作用麻黄桂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