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22201)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8
相关作者:陈建平王翔许延波刘少峰奚晓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月球
  • 9篇嫦娥
  • 9篇嫦娥一号
  • 6篇地质
  • 6篇撞击坑
  • 3篇玄武岩
  • 3篇月海玄武岩
  • 3篇哥白尼纪
  • 3篇LQ
  • 2篇地质填图
  • 2篇定标
  • 2篇定年
  • 2篇形貌特征
  • 2篇数字地质填图
  • 2篇填图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构造物理
  • 2篇构造物理模拟
  • 2篇构造样式
  • 2篇反射率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山东黄金地质...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市国土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光...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山东大学威海...
  • 1篇航天恒星科技...
  • 1篇西安航天天绘...

作者

  • 7篇陈建平
  • 6篇奚晓旭
  • 6篇许延波
  • 6篇刘少峰
  • 6篇王翔
  • 5篇李力
  • 5篇郑永春
  • 5篇颜丹平
  • 5篇韦蔚
  • 4篇李珂
  • 4篇焦中虎
  • 4篇俞天石
  • 3篇刘建忠
  • 3篇王梁
  • 3篇吴志远
  • 3篇邹永廖
  • 3篇庞健峰
  • 3篇韩坤英
  • 3篇丁孝忠
  • 2篇胡森

传媒

  • 12篇地学前缘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地质通报
  • 1篇Geosci...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7篇2012
  • 4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月球雨海北部陆地区域构造及其含义被引量:5
2012年
月球雨海北部陆地是雨海多环盆地的第二层,平均高程约-1 km。DEM图像显示,大量来自虹湾与柏拉图月坑的掘积物使本地区高程变得非常不均一。统计了研究区内的月坑,并根据其深度与宽度之比(深宽比)将它们划分为4组。深宽比较小而扁率较大的月坑被认为是较古老的月坑。这些古老月坑分布于比较接近月海的位置。对研究区内线性构造的制图研究揭示了3个优选方位,分别是E—W、NEE—SWW和NW—SE向。这种分布样式与月球格子构造系统大致匹配,因而它们很可能形成于雨海事件之前。这些线性构造,包括断裂与月溪,在月海玄武岩泛滥时期为玄武质岩浆的侵入提供了大量通道。在研究区内一些地形较低的地点,玄武岩上侵并出露在月表,它们的FeO平均含量接近但是略低于月海玄武岩。总结了本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并且推论月球上的确存在类月海的陆地。
王敏沛陈建平
关键词:嫦娥一号
月岭形成机制及其与潮汐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月岭作为月表常见的线性构造类型之一,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利用LRO(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的DEM数据提取月岭剖面并进行了构造分析,认为月岭主体为逆冲断层叠加牵引褶皱的挤压构造形成机制。前人多用月海盆地沉降叠加月球热能收缩解释月岭的成因,但它无法解释盆地中央月岭呈近南北向的优选方位,这种现象可能是受到近东西向区域性挤压应力的影响,与潮汐力对月球中低纬度区域的应力作用状态相符,推测潮汐力可能是盆地中央月岭形成的主因。综合利用嫦娥一号CCD影像数据、Lunar Orbiter和LRO全色波段影像数据,解译识别出月球正面中低纬度1 464条月岭。对其进行方向统计,结果表明,月岭整体走向也与Melosh预测的在潮汐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样式相似。由此推测,月岭的展布与潮汐力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了月岭的形成与潮汐力有关。
韦蔚刘少峰王凯奚晓旭李力焦中虎吴志远
关键词:潮汐力
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数据的柏拉图(Plato)月坑地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CCD图像对Plato坑周围区域的线性地貌进行解译和构造方位统计,发现2组明显的线性构造优选方向,一组为NNE—SSW向,一组NWW—SEE向。分析后认为,这是在早期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之后受到雨海事件和Plato事件的影响发生再活动,但是区域总体构造格架基本保持不变。使用IIM光谱研究发现,溅射物造成了Plato坑西部和东部在光谱上的差异。坑底玄武岩相对月海玄武岩基性物质含量要低,结合DEM分析认为坑底玄武岩并非从单点溢出。通过对Plato坑壁因垮塌而出露基岩的光谱研究和对本区域平底型月坑宽深比的统计,认为本区域属于高地与月海过渡的地区,在物质成分上受到雨海堆积物的影响而含有较多的低反射率基性物质。最后尝试性地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推演,得出对本地区地质演化的粗略认识。
王敏沛陈建平葛肖虹
关键词:嫦娥一号
基于多源数据的月球大地构造纲要图编制:以LQ-4地区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要素主要包括环形构造、线性构造、地体构造及大型盆地构造等。月球大地构造纲要图从物质组成、构造要素、构造单元上对月表的构造状态进行全面的梳理、统计和分析。利用CE-1CCD 2C像数据、LROC宽视角影像数据、CE-1IIM 2C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Clementine紫外可见光影像数据、LOLA激光高度计数据识别月球表面各类矿物组分、线形构造、环形构造、火山构造和穹窿构造以及确定构造要素和构造单元的时代、古老撞击坑和大型盆地边界以及对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及月球断裂和环形影像解译,充分认识月表基本情况,精细划分月表构造地貌单元,综合利用上述分析结果与国际上研究的进展,确定大地构造区划的基本原则,厘定月表重大构造事件与演化序列。依据岩石、月壤、构造地貌与构造形迹的综合分类,拟定大地构造区划的图例、图识规范,确定不同类型环形构造影像、线性构造影像、高地、盆地和月海等大地构造单元,进而编制大地构造区划图,并对重点区域构造形迹进行研究。虹湾区域(LQ-4)月球数字构造编图研究,充分借鉴国际行星地质编图的已有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国内数字地质编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月球与行星地质编图标准、规范和制图流程,也为最终完成月球大地构造区划提供地貌和构造方面的基础信息。
陈建平王翔许延波颜丹平刘少峰郑永春闫柏琨吴昀昭
关键词:月球撞击坑
基于嫦娥数据的月球虹湾区域TiO2、MgO含量反演被引量:17
2012年
月球虹湾地区覆盖多种地质类型,构造类型众多,包括较古老的高地、风暴洋(目前发现了最年轻的玄武岩喷发单元)、雨海(重要的月面历史划分节点)和冷海等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撞击坑类型众多,从碗型撞击坑到较大型内部发生玄武岩填充的柏拉图撞击坑均有。虹湾也将是中国未来的探月着陆区候选区域。反演该区域TiO2、MgO含量的分布对于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月球资源开采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Ti元素对月海玄武岩的演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研究Mg元素的分布可以探索高地区域富镁月岩等。文中利用LSC2;的Apollo样品,采用修正光谱角度与基于光谱反射率多元统计(MNF)的数学模型,依据嫦娥一号高光谱数据反演TiO2、MgO含量,将LQ-4区域划为高钛、中钛、低钛区域以及富镁岩高地区域,将它们与Lucey、Shkuratov等人的光学模型用于aementine影像和伽马射线谱仪数据填图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具较好的一致性。
王翔陈建平许延波郑永春闫柏琨吴昀昭
关键词:嫦娥一号TIO2MGO
虹湾东缘雁列式月岭构造带形貌特征与成因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月岭作为月海中一种广泛分布的线性构造,多表现为褶皱逆冲推覆为主的构造样式,且具雁列式展布。因此,月岭对月表区域乃至全月的构造应力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但其成因机制不清。虹湾是中国嫦娥绕月探测工程研究的重点区域,区域内最明显的线性构造是虹湾东缘呈雁列式展布的月岭构造带,对这一月岭构造带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虹湾地区的区域应力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文中通过对虹湾东缘雁列式月岭构造带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解译并与其他区域对比分析,结合虹湾地区已有地质资料和前人提出的相关构造演化模式及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虹湾东缘雁列式月岭构造带受虹湾撞击坑坑缘基底和表面玄武岩性影响,虹湾撞击盆地沉降引起的径向挤压应力和表面熔岩流导致的挤压应力由于方向与大小的差异,共同导致该月岭构造带呈类似走滑剪切中右阶左行的形貌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此月岭构造带的演化过程,并根据月岭与撞击坑的交切关系,发现虹湾东缘月岭构造带在哥白尼纪仍在继续活动。
俞天石颜丹平许延波
雨海地区月岭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月岭是月球表面上最常见的线性构造之一,大多分布于被玄武岩充填的月海之中。虽对于月岭成因的观点不一,但多数月岭具有明显的挤压变形特征,其展布形式有单列、组或群(常见)、网状或雁列状等。月岭的形成和展布既受到月海盆地构造的控制,又受到区域应力状态的影响。文中以雨海为研究区域,利用美国环月球巡逻者(LRO)的宽视角影像(WAC)数据和激光高度计(LOLA)数据对雨海地区的月岭构造进行解译和提取,对月岭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合雨海盆地构造特征以及月岭构造的样式解析,并运用沙箱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月岭的形成和分布进行模拟实验,讨论了雨海地区影响月岭形成和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月岭是挤压体制下形成的;盆地构造是控制月岭类型Ⅰ分布的主要因素;月岭类型Ⅱ的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控制,其走向主要反映区域构造的最大主应力方向。综上推断,雨海地区月岭形成于近东西向最大主应力并受到雨海盆地构造的控制,表现为月岭类型Ⅰ和月岭类型Ⅱ的综合样式。
许延波颜丹平俞天石王翔
关键词:构造样式构造物理模拟
月表澄海—静海区遥感地质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月海盆地作为月球表面重要的地貌单元,分析其玄武岩喷发历史和构造作用,对于了解月球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以澄海和静海两个相连通盆地为研究区,通过对LRO的DEM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两个月海的地形特征。基于Clementine多光谱数据处理,提取TiO2、FeO含量和成熟度分布图。经过对嫦娥一号CCD影像数据并结合LRO和LO全色波段影像的解译,提取了研究区126条月岭和114条月溪,并对比Cle-mentine提取的重力分布图,对其展布形式进行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盆地虽然相邻连通,但岩性和构造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别,玄武岩喷发不同期次界限明显,且澄海玄武岩年龄普遍晚于静海,相通处玄武岩与静海北部玄武岩同源。澄海中的线状构造展布形式与静海中的明显不同,呈现出一定规律,与质量瘤的有无及重力展布形式有关。
韦蔚刘少峰奚晓旭李力焦中虎吴志远
关键词:地质解译月海玄武岩嫦娥一号
月表典型区撞击坑形态分类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月球表面环形构造主要有撞击坑、火山口和月海穹窿3种,其中撞击坑分布最广泛,是研究月表环形构造的主要内容。由于月表撞击坑数量大、种类多及其形成伴随着整个月球地质的演化过程,因此这种月表地形地貌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月球表面地貌随时间的改造过程以及改造类型。文中通过研究撞击坑遥感影像及形貌特征,总结归纳为简单型、碗型、平底型、中央隆起型、同心环型、复杂型及月海残留型7种撞击坑类型,用来描述月表典型区域撞击坑的形态特征。从结构和物质两方面进行了月表典型区域撞击坑的形态地貌参数提取,综合利用嫦娥一号CCD影像数据、LROC数据,得到了该区域撞击坑形态数据(坑底、坑唇、坑壁、坑缘、溅射物覆盖层、中央峰)和形态测量数据(直径、深度、地理位置)。研究发现,LQ-4地区的撞击坑分布可分为月陆区和月海区,月陆区的撞击坑多以中小型撞击坑为主,其分布密度极高,形成年代较早,月海区撞击坑多为年轻的撞击坑,分化程度较低,分布密度也较低。
何姝珺陈建平李珂王翔李智强
关键词:嫦娥一号撞击坑形貌特征
雨海哥白尼纪月岭的构造样式与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月岭是月球表面月海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线性构造。虽然月岭的形貌特点已被广泛认识,但它的演化机制与过程却一直存在争论。月球目前所处的地质历史时期哥白尼纪形成的另一种线性构造叶状陡坎已被发现,改变了之前人类普遍认为月球自31亿年以来再无构造活动的认识,但月岭发育的时代特征还未确定,因此,对月岭成因过程和形成时代的研究是认识月球表面构造形成机制和月球演化过程的关键。基于美国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数据,对雨海地区的月岭构造进行解译;利用小型撞击坑直径与形貌相对关系定年法结合月岭与小型撞击坑的交切关系,证明在哥白尼纪月球表面仍然有月岭发育,进一步证实月球表面仍然有构造运动发生。利用哥白尼纪叶状陡坎的成因机制,文中设计了基底收缩作用下的月岭砂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并设置不同参数多次反复模拟,将模拟结果的顶面和剖面形态以及构造样式与实际月岭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月岭各项特征基本吻合,得出基底收缩可以作为哥白尼纪月岭的形成机制;此外,通过实验发现在这一机制下月岭是由先形成的叶状陡坎构造发展而来,并在月岭发育后又有新的叶状陡坎形成。通过实验过程的监测以及对实验数据的测算,发现月岭的演化过程经历塑性变形期、叶状陡坎发育期、月岭形成期和月岭成形后的叶状陡坎再发育期4个时期;月岭与叶状陡坎并不是受物质与环境约束完全独立发育的两类线性构造,在哥白尼纪以收缩为动力来源的应力环境下可以互相转化。
俞天石颜丹平许延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