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30058)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朱平李强樊春梅韩青王彦宏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台州市博爱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类风湿
  • 6篇关节炎
  • 6篇风湿
  • 4篇细胞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风湿关节炎
  • 2篇凋亡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突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突触
  • 2篇巨噬细胞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炎症
  • 1篇早期类风湿关...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台州市博爱医...

作者

  • 8篇朱平
  • 3篇樊春梅
  • 3篇李强
  • 2篇戎梦瑶
  • 2篇朵瑞雪
  • 2篇王彦宏
  • 2篇韩青
  • 1篇汪丽
  • 1篇王聪华
  • 1篇吴小乐
  • 1篇陈丽娜
  • 1篇吴振彪
  • 1篇张葵
  • 1篇郭慧芳
  • 1篇陈志南
  • 1篇张欣
  • 1篇赵雯
  • 1篇李颖
  • 1篇郭娜
  • 1篇王永丽

传媒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与超声影像学缓解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缓解与超声影像学缓解的差异,探讨超声影像学在评估RA病情活动和在目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严格随访且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2.6持续至少3个月的RA患者,按不同的缓解标准划分成缓解和未缓解组,比较各自的缓解率。对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评价临床缓解患者的超声影像学滑膜炎活动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检验及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4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行超声检查,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缓解标准的37例(77%),达到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缓解标准中的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缓解29例(60%),布尔定义缓解标准32例(67%)。比较SDAI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超声表现,缓解组超声病情活动与未达缓解组相比并没有明显改善[灰度等级评分(GS),P=0.38;多普勒评分(PD),P=0.32]。SDAI缓解组仍有23例(79%)患者存在Gs和(或)PD活动,其影像学缓解率与未达SDAI缓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庠0.29)。将影像学数据纳入达标治疗的参考依据时,即在患者达到临床缓解而未达到影像学缓解时继续强化治疗尽可能地减少影像学活动,患者获得的临床持续缓解时间更持久(RO.01)。结论使用更严格的临床缓解标准可以减少残留的炎症活动,但超声病情活动并没有明显减少。综合临床体格检查及包含超声在内的影像学指标,对疾病活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指导治疗,有助于实现真正的严格控制,减缓疾病进程。
李强朱平赵雯韩青
关键词:超声检查
痛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痛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痛风患者的生化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刚果红染色、PAS染色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多关节肿痛3年,加重伴发热3个月。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多发性皮下结节、多关节肿胀压痛。左腕、左肘皮下结节活检,经HE染色后光镜查见大量肉芽肿性病变,有的多核巨细胞内查见被吞噬的异物,有的病灶尚查见呈均质状物(尿酸盐结晶),其周围有较多异物巨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呈结节状,在结节的周边纤维血管周围可查见残留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粒细胞。刚果红、PAS染色均为阴性。偏光显微镜下,刚果红未查见绿色强折光晶体,但见多量略呈淡黄色具有强折光性的晶体呈棒状或梭形。结论:痛风在刚果红染色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淡黄色梭形或针状结晶,具有强折光性晶体,但这是否是痛风在刚果红染色的特征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颖吴振彪符向辉王彦宏朱平
关键词:痛风临床病理特征刚果红染色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7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的血清anti-CCP、RF检测结果,其中anti-CC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测定,RF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①anti-CCP单独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5%、89.5%、93.9%、70.0%、83.5%。②RF单独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8.9%、64.2%、81.4%、60.6%、74.0%。③anti-CCP与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7.4%、98.5%、99.0%、68.8%、84.5%。结论 Anti-CCP与RF联合检测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特异度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童丹红王永丽朱平吴小乐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
CsA通过抑制免疫突触的形成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巨噬细胞的凋亡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经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100μg/L)包被后与活化的Jurkat T细胞(human acute T-cell leukemia cell line)共培养促免疫突触形成,加或不加CsA(1 mg/L),置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诱导凋亡16 h后,以Annexin V-PI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临床收集10例健康对照及10例确诊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法阴性分选CD4+T细胞并将其与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共培养,亦设加或不加入CsA(1 mg/L)组,研究CsA对免疫突触调控巨噬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细胞株、健康人及RA患者外周血由单核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触后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2.9±2.8)%、(24.7±1.6)%、(14.5%±1.2)%,较相应单独培养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61.4±2.4)%、(45.5±2.6)%、(22.9±1.5)%显著降低(P<0.05)。而在加CsA组,细胞株来源的巨噬细胞及RA患者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8.8±2.0)%、(16.9±1.1)%,较相应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有所升高(P<0.05),而加入CsA对健康对照巨噬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外周血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后可显著抑制其凋亡率,而CsA能减弱突触对巨噬细胞的这一保护功能,起到促进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该结论为减少RA炎性因子的分泌、减弱关节破坏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朵瑞雪戎梦瑶朱平
关键词:免疫突触巨噬细胞凋亡类风湿性关节炎环孢素A
CD147介导CD4^+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促进乳腺癌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147的表达水平以及CD147表达量在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的变化,分析CD147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Robust Multi-array Averaging的标准化方法提取GEO芯片GSE14308、GSE36765和GSE6532中的CD147表达数据。不同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D147在C57BL/6J小鼠淋巴结中的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表达水平是Th0细胞的8~12倍。在乳腺癌患者的CD4+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CD4+T细胞。Log-Rank分析中,CD147表达量高低与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相关。Cox多元回归模型显示CD147高表达是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风险度=1.764;95%可信区间:1.088~2.859)。结论 CD147可能通过上调CD4+T细胞的功能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乳腺癌的进展。
争鸣张欣郭慧芳樊春梅陈志南朱平
关键词:CDL47TH2细胞THL7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乳腺癌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应用于早期RA的检测并与MRI检测的滑膜炎、骨髓水肿比较,探讨其分子病理基础。方法20例早期RA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SPECT/CT[标记物: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单手(第2~5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局部断层扫描和MRI(3.0T)检查。SPECT/CT和MRI图像分别由2名医生进行盲法读片分析。对骨代谢增加区域行感兴趣区分析计算摄取率,MRI采用RAMRI评分指数(RAMRIS)进行定量评价。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检验、矿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早期RA患者单侧手共计160个关节中,MRI检查发现滑膜炎39处(24.4%),骨髓水肿24处(15.0%),共63处(39.4%o标记物99Tcm-MDP在79处(49.4%)关节区域增加,摄取率高于正常关节区域(分别为1.59±0.26,1.15±0.09,t=6.408,P〈0.01)。SPECT/CT发现与炎症相关的异常信号(49.4%,79/160)高于MRI对炎性病灶的检出率(39.4%,63/160)0(2=9.608,P=0.002)。不同滑膜炎等级摄取率与RAMRIS的滑膜炎评分呈正相关(r=0.535,P=0.001)。不同骨髓水肿等级的摄取率与骨髓水肿评分呈正相关(r=0.765,P=0.001)。结论在早期RA患者中,SPECT/CT可以发现与炎症相关的骨代谢异常,而且比MRI对炎症病灶的检出率高,SPECT/CT可以作为早期RA关节炎症分子病理改变的检测手段。
李强韩青朱平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骨髓水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和CD161^+Th17细胞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IL-17+T细胞(Th17)和CD4+CD161+IL-17+T细胞(CD161+Th17)的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RA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CD161+Th17的细胞百分率。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h17及CD161+Th17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161+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Th17细胞百分率(P<0.01);Th17细胞百分率与CD161+Th17细胞百分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h17及CD161+Th17细胞在RA患者外周血中均增高且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缪金林张葵李强吕明华郭娜樊春梅王彦宏朱平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TH17细胞流式细胞术
免疫突触对类风湿关节炎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亲环素A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后对其自身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亲环素A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单核细胞系(THP-1)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经葡萄球菌肠毒素(SEB)(100 ng/ml)包被后,与活化的Jurkat T细胞共培养,促免疫突触形成后置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诱导凋亡,16 h后以Annexin V-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单独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培养的巨噬细胞作为对照.同时,观察加或不加亲环素A(200 ng/ml)对突触调控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临床收集10名健康对照及10例确诊的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细胞,将其与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进行共培养.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在细胞株、健康者及RA患者外周血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9±2.8)%、(24.7±1.6)%、(14.5±1.2)%,较单独RPMI-1640培养液培养的巨噬细胞凋亡率(61.4±2.4)%、(45.5±2.6)%、(22.9±1.5)%显著降低(P〈0.05).经亲环素A作用后,上述来源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进一步降至(27.2±2.1)%、(20.1±1.1)%、(12.9±1.0)%,与相应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较单独培养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亲环素A能进一步促进该效应,以上结论 为RA患者体内巨噬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从而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并导致炎症加剧和骨破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朵瑞雪朱平王聪华戎梦瑶陈丽娜汪丽樊春梅
关键词:巨噬细胞细胞凋亡亲环素A免疫突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