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

作品数:168 被引量:442H指数:9
相关作者:汤皎宁陈慧玉辛剑刘伟强王松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1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5篇建筑科学
  • 19篇理学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电气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电子电信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细胞
  • 8篇网络
  • 8篇纳米
  • 7篇蛋白
  • 7篇机器人
  • 6篇城市
  • 5篇电机
  • 4篇妊娠
  • 4篇生长因子受体
  • 4篇受体
  • 4篇水合
  • 4篇水合肼
  • 4篇钴纳米粒子
  • 3篇电池
  • 3篇氧化物
  • 3篇脂肪
  • 3篇隧道
  • 3篇子宫
  • 3篇小鼠
  • 3篇灵芝

机构

  • 48篇深圳大学
  • 1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1篇山东大学
  • 10篇清华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9篇中山大学
  • 8篇深圳职业技术...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暨南大学第二...
  • 7篇南方科技大学
  • 6篇清华大学研究...
  • 5篇武汉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深圳大学总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深圳市血液中...

作者

  • 10篇汤皎宁
  • 7篇辛剑
  • 7篇陈慧玉
  • 7篇刘伟强
  • 5篇王松
  • 4篇曹广忠
  • 4篇苏栋
  • 4篇叶贤林
  • 4篇杨火电
  • 4篇黄苏丹
  • 4篇党建章
  • 4篇涂景梅
  • 4篇李彤
  • 3篇曾劲峰
  • 3篇徐国斌
  • 2篇姚营
  • 2篇张亚历
  • 2篇李玉超
  • 2篇赖卓胜
  • 2篇辛公明

传媒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微电机
  • 4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篇现代护理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建筑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机床与液压

年份

  • 44篇2023
  • 52篇2022
  • 33篇2021
  • 1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22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复发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患者无瘤生存(DFS)率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共纳入262例患者,82.06%患者为男性;71.76%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59.16%既往有肝硬化,35.11%既往行抗病毒治疗。93.51%为单发肿瘤,39.7%患者肿瘤直径≥50 mm;5.3%影像学提示有门静脉癌栓PVT;11.1%肿瘤为低分化;30.53%有微血管浸润(MVI)。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50 mm、γ-谷氨酰基转移酶(GTP)≥36 U/L、MVI以及MPVI是影响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总评分的最佳截断值12.3,分为高危复发风险及低危复发风险患者,其中低危复发风险患者1年、3年及5年DFS率分别为77.8%、66.1%、60.7%,高危复发风险患者1年、3年及5年DFS率分别为37.9%、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2,P<0.001)。结论通过肿瘤直径≥50 mm、GTP≥36 U/L、MVI以及PVTT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准确地评估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高危组的患者应尽早干预。
张文坚崔理锋杨继林鲍世韵刘利平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列线图
奥希替尼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时间窗研究
2021年
目的明确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损伤对照组(injury组)和5个奥希替尼治疗组:0天组(0 d组)、1天组(1 d组)、3天组(3 d组)、5天组(5 d组)、7天组(7 d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奥希替尼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 d、3 d、5 d、7 d给予奥希替尼进行干预,损伤对照组使用溶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应用BBB评分量表于术后1 d及术后每周评估各组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每天记录各组残余尿量;术后14 d,各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处死,取脊髓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AP-43的表达。结果(1)0 d组、1 d组和3 d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明显优于5 d组、7 d组和injury组(P<0.05),0 d组、1 d组和3 d组无明显差异(P>0.05);(2)0 d组、1 d组和3 d组大鼠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其他各组(均P<0.05),0 d组、1 d组和3 d组无明显差异(P>0.05);(3)大鼠脊髓损伤后14 d,0 d组、1 d组和3 d组的GAP-43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分别P<0.05,P<0.01),0 d组、1 d组和3 d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是脊髓损伤后0 h~72 h。
李在望武晶晶王倩涂景梅韩晶
关键词:脊髓损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BBB评分生长相关蛋白4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建立与验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在中国发病率高,且病情复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危害。基于患者医学影像建立有限元模型可有效分析脊柱应力,模拟不同治疗方法的恢复效果,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式种类繁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模型质量参差不齐,验证方法也有待完善。目的:从软件选择、关键结构建模(椎体、椎间盘、韧带和躯干模型)及材料赋值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从几何形态、已有文献对比、实验验证等角度概述模型验证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有限元模型的不足与发展方向。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12月应用计算机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今发表的相关文献,以“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Finite Element,Biomechanical”为英文检索词,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追溯高引用权威参考文献,最终纳入83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有限元法能够重建脊柱的三维模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模拟脊柱的生理状态,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参考。(2)国内外有限元模型建立方式差别较大,中国学者多采用全脊柱CT检测,通过逆向工程重建椎骨,根据椎骨模型反推椎间盘、韧带、上下终板及关节软骨等结构,国外多使用具有多平面自校准X射线的EOS成像系统建立椎骨模型。(3)尽管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具体软件选择有所区别,但从软件分类上看均包括医学影像处理软件、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4)关于椎骨、椎间盘的有限元材料赋值已形成较为统一标准,但韧带模型由于单元设置不同,材料赋值也有所差异,而韧带的赋值会显著影响模型的结果。(5)有限元模型的验证方式主要
彭路段治理李振宇李俊辉李运洪王松刘伟强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建模方式
东江流域客家城堡式围居的形制源流与社会生态
2022年
以客家城堡式围居为例,通过解析东江流域客家人口迁徙路径,摘取重要迁徙节点的围居样本进行平面要素肌理和主立面图析对比,解释其空间传播的稳定性和微变特点,进而探讨城堡式客家围居类型在粤流播背后的社会生态。
杨希
关键词:客家围屋东江流域社会生态
泛炎症性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泛炎症性死亡是2019年Kanneganti团队研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时提出的,他们发现甲型流感病可同时激活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该现象是由同一种复合物调控的,被称为泛炎症性死亡小体(PANoptosome)[1-3]。作者对泛炎症性死亡(PANoptosis)定义为一种由PANoptosome调控的独特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包含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三者的交互作用[4]。
谢天杜楠王士凯程新生
关键词:甲型流感程序性细胞死亡炎症性团队研究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机拟合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线性回归和一维函数极值搜索,编写程序在弱极化区对Butler-Volmer方程进行拟合,找出拟合误差最小的参数值,取得较好结果,拟合曲线接近实验曲线,误差小于一个数量级.
汤皎宁樊璠姚营刘锐森
EPS颗粒含量对混合土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研究聚苯乙烯(EPS)颗粒含量对混合土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常水头渗透仪测定河源石英砂、福建标准砂与EPS颗粒的混合土在EPS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4%、0.6%、0.8%和1%共六种掺量下的渗透系数。提出图像处理方法,用于计算颗粒的粒径分布;基于柯森-卡门渗透公式,拟合无因次参数C_(0)与EPS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泊肃叶定律,建立渗透物理模型。研究表明,混合土中EPS颗粒对混合土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的影响很小;随着EPS颗粒含量的增大,混合土的密度及孔隙率均减小;颗粒的形态对孔隙率具有较大的影响;混合土的渗透系数随EPS颗粒含量的增加呈二次函数变化,河源石英砂混合土的渗透性高于福建标准砂混合土;由于颗粒形态的不同,产生的水头损失也将不同,引入叠合系数对这部分损失进行描述,通过拟合证实叠合系数与EPS颗粒含量呈线性变化。
叶文黄林冲
关键词:轻量土
氯离子腐蚀对滨海地区输电塔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研究
2023年
滨海地区的输电塔结构长期遭受海洋腐蚀性大气环境的侵蚀,其构件有效承载面积因腐蚀而削减,力学性能逐渐降低;长期的环境腐蚀与滨海强风耦合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服役安全性及耐久性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准确刻画长期氯离子侵蚀对滨海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致动力响应的影响机制,首先在实验室对输电塔角钢进行盐雾加速腐蚀试验,腐蚀时长分别设定为0,800,1600,2400 h;之后利用腐蚀后角钢制作拉伸试件并采用MTS试验机对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探究腐蚀对角钢截面损失率以及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规律,构建腐蚀时长(截面损失率)与角钢力学性能参数的回归模型;最后基于修正的二次溯流模型来刻画腐蚀后角钢的本构模型,并采用SAP 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考虑腐蚀影响的输电塔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振响应分析,探究滨海氯离子侵蚀对输电塔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氯离子侵蚀时间的增加,角钢力学性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腐蚀时长为800 h时,极限强度退化率与屈服强度退化率分别为4.00%与3.01%,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则分别下降了5.33%和7.02%;当腐蚀时长达到2400 h后,极限强度退化率与屈服强度退化率相较于未腐蚀工况分别达到16.49%和15.22%,下降幅度显著,伸长率和弹性模量下降幅值分别达到9.74%与14.33%。通过对输电塔结构的动力分析发现,随着腐蚀累积,输电塔结构的自振频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腐蚀时长达2400 h时,输电塔结构的一阶自振频率相较于未腐蚀前下降了4.08%,且腐蚀对输电塔结构的高阶频率影响更加显著;对应于3种腐蚀工况(腐蚀时长分别为800,1600,2400 h)的输电塔结构风振位移响应和塔身杆件应力呈逐渐增加趋势,腐蚀时长达到2400 h时,塔身顶部最大位移已达0.466 m,较未腐蚀工况时塔身顶部位移增幅达9.8%,杆�
李利孝荣祥熙李强古俊等刘世增周海俊
关键词:氯离子腐蚀输电塔结构风振响应
高温液相醇解法制备钴纳米粒子
2006年
利用1,10-癸二醇做还原剂,在油酸和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两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磁性钴纳米粒子,利用XRD、XPS、TEM和激光光散射仪对所制备的钴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钴纳米粒子具有hcp相,平均粒径大约为30 nm。
陈慧玉汤皎宁辛剑杨火电
关键词:钴纳米粒子磁性
SiO_(2)/聚四氟乙烯复合介质材料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数值模拟
2022年
SiO_(2)/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主要受到SiO_(2)填充量的影响,如何准确预测其影响至今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SiO_(2)/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结果表明,随着SiO_(2)填充量的增加,SiO_(2)/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降低,介电常数增加,且与文献报道数据取得良好的一致性(Han K K,Zhou J,Li Q Z,Shen J,Qi Y Y,Yao X P,Chen W 2020 J.Mater.Sci.Mater.Electron.319196).研究发现,实心SiO_(2)球(体积分数为30%)/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最小,为7.5×10^(-5)K^(-1);而空心SiO_(2)球(体积分数为10%)/PTFE的介电常数最小,为2.06.由于底部的实心SiO_(2)球充当支撑作用,底部实心SiO_(2)球较密集的实心SiO_(2)/PTFE复合介质材料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SiO_(2)填料的大长径比会降低SiO_(2)/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成型工艺对实心SiO_(2)/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该工作为通过调控SiO_(2)/PTFE复合介质材料的微观结构来控制其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提供清晰的思路.
刘曰利赵思杰陈文周静
关键词:数值模拟热膨胀系数介电常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