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20)

作品数:19 被引量:269H指数:11
相关作者:伍永平解盘石王红伟高喜才张艳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然科学总论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煤层
  • 9篇大倾角
  • 7篇倾角煤层
  • 7篇大倾角煤层
  • 5篇围岩
  • 3篇软岩
  • 3篇失稳
  • 3篇综放
  • 3篇巷道
  • 3篇覆岩
  • 3篇采动
  • 3篇长壁开采
  • 2篇导水
  • 2篇导水裂隙
  • 2篇导水裂隙带
  • 2篇导水裂隙带高...
  • 2篇底鼓
  • 2篇岩体
  • 2篇岩体结构
  • 2篇岩巷

机构

  • 19篇西安科技大学
  • 10篇教育部

作者

  • 18篇伍永平
  • 14篇解盘石
  • 9篇王红伟
  • 8篇高喜才
  • 6篇张艳丽
  • 5篇曾佑富
  • 4篇任世广
  • 2篇胡宝峰
  • 2篇郎丁
  • 2篇于水
  • 1篇王俊超
  • 1篇李柱
  • 1篇张泽龙
  • 1篇曹沛沛
  • 1篇尹建辉
  • 1篇高永刚

传媒

  • 5篇煤炭工程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采矿与安全工...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炭学报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元数值仿真技术在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克服传统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多元数值仿真实验方法,利用多种数值仿真方法对岩石力学特性、巷道与采场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仿真,实现了复杂实验的可重复、可视化,易操作,对巩固采矿工程学生专业知识和完善实验辅助教学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解盘石伍永平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大倾角煤层开采覆岩应力场形成及演化特征被引量:33
2013年
针对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开采矿压显现和围岩破断活动的复杂性.基于对不同类型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开采数值计算分析,开展了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开采覆岩应力场形成与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内发生应力重新分布,应力传递路线发生偏移形成三维空间应力拱壳,其演化形态可由判别系数确定,随着工作面推进,应力拱壳逐渐向外围岩层扩展,且非对称特性显现程度增加,沿煤层走向应力拱扁平率逐渐增大,沿煤层倾向应力拱扁平率逐渐减小,且应力拱最大高度位置不断向回风巷道一侧偏移.以上研究结果为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红伟伍永平解盘石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应力分布支承压力
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分析及控制技术被引量:8
2012年
以清水营煤矿110202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巷道外接圆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建立倾斜煤层巷道底鼓力学模型,推导出倾斜巷道底板围岩压力公式,得出倾斜巷道底鼓力学机制:巷道顶板和两帮松动岩体的垂直应力向下传递,在底板岩层中形成水平挤压应力,当底板被动塑性区内的底板围岩压力大于围岩强度时,底板破坏并向巷道临空区移动,形成底鼓。提出倾斜煤层巷道底鼓控制的"顶板—两帮—底板"系统结构支护方式,并运用到清水营煤矿110202工作面辅助运输巷,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倾斜煤层巷道底鼓的发生。
王红伟张建华曾佑富
关键词: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底鼓
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研究长壁综放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根据胡家河矿综放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和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建立相似模拟试验模型,对上覆岩层破坏后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与经验公式进行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并考虑了推进距离对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从而为预测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伍永平于水高喜才张艳丽
关键词: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
急斜煤层群重复采动沿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被引量:9
2013年
急倾煤层沿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复杂,多次采动影响下巷道维护难度大.利用现场调研实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赵家坝急斜煤层群重复采动沿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赵矿急斜巷道变形破坏是十分复杂的时间、空间问题,即在初次采动阶段:非对称岩体结构及应力分布导致巷道变形失稳;二次扰动阶段:非对称原岩应力释放机理导致巷道变形失稳;三次、四次扰动阶段:拱脚效应与层间压剪变形失稳机理导致巷道变形失稳,为该类型巷道支护形式与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解盘石伍永平王红伟高喜才张艳丽曾佑富
关键词:重复采动沿空巷道
基于AutoCAD的FLAC^(3D)地下工程快速建模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FLAC3D网格建模主要采用命令驱动模式。在模型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情况下,其建立三维网格模型的效率明显降低。针对采矿工程领域的数值模拟计算问题,研究了AutoCAD平面图形向FLAC3D模型转换的方法。利用AutoCAD建立了FLAC3D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方法与步骤,实现了利用FLAC3D分析问题时方便、快捷地建立复杂地质模型。
伍永平高永刚解盘石
关键词:FLAC3DCAD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空间活动规律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针对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覆岩变形、破坏和运移规律复杂,对工作面安全开采影响大等问题,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研究总结了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直接顶、基本顶和高位岩层空间的变形、破坏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机械化开采过程中,沿倾斜方向采场顶板低位岩层与高位岩层均呈现出非对称力学特征,且破坏运移呈现出时序性和不均衡性。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中、上部区域内"三带"特征明显,且层位较高,而下部则顶板岩层没有明显的"三带"特征或"三带"形成的层位较低且不完整;多区段、多煤层开采时,上覆岩层影响程度远大于单一煤层,且具有一定冲击性。
解盘石伍永平王红伟任世广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时序性
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倒架原因及处理措施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长山子煤矿1121工作面倾角大、煤层松软、煤层沿倾向起伏大、综放开采的条件,采用现场观测结合理论分析,从液压支架的受力状态与围岩的关系,对1121工作面在初采中发生支架倾倒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倾向中上部顶煤破碎在支架上方冒漏形成空顶,导致"R-S-F"系统中的元素"R"缺失、未及时安装支架防倒滑装置为支架倾倒主要原因。
伍永平刘黎明曾佑富赵平风郎丁
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确定被引量:14
2014年
为提高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R-S-F"系统稳定,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长山子煤矿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工作面倾向,中部区域支架载荷最大,最大平均载荷为5 540 kN,上部区域支架载荷次之,最大平均载荷为5 340 kN,下部区域支架载荷最小,最大平均载荷为4 966kN,且工作面中上部区域支架易发生逆向侧翻失稳,工作面下部区域易发生错动性滑落失稳.并将测得的支架工作阻力与采用载荷估算和R-S-F动力控制理论计算等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支架工作阻力在合理范围内,并确定长山子煤矿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液压支架工作阻力5 000 kN.
王红伟伍永平解盘石张艳丽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失稳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宏观应力拱壳分析被引量:29
2012年
基于大倾角煤层开采物理相似材料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围岩宏观应力拱壳的力学特征,认为应力拱壳是开采扰动破坏原岩应力平衡后,围岩在自组织作用下形成的起主要承载作用的高应力形态,是在某一强度准则下强度包络线的空间展布形态,具有几何形态非对称性和应力分布非均匀性。据此,建立了应力拱壳分析模型和坐标系统,推导出宏观应力拱壳的形态方程,给出应力拱壳的稳定性判别准则,其失稳关键部位失稳主要有壳顶拉伸破坏失稳、壳肩压剪破坏失稳、壳基复合失稳3种形式,根据应力拱壳关键部位失稳过程可将应力拱壳的失稳分为"壳基-壳顶(壳肩)"失稳模式和"壳顶(壳肩)-壳基"失稳模式。
伍永平王红伟解盘石
关键词:分析模型失稳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