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01L078)

作品数:22 被引量:258H指数:9
相关作者:徐德忠张治英张波席云珍易彬樘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广州军区联勤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钉螺
  • 7篇登革热
  • 6篇信息系统
  • 6篇江滩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血吸虫
  • 5篇植被
  • 5篇吸虫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江滩钉螺
  • 4篇血吸虫病
  • 4篇遥感
  • 4篇植被指数
  • 4篇疟疾
  • 4篇孳生
  • 4篇吸虫病
  • 4篇虫病
  • 3篇登革热流行

机构

  • 22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广州军区联勤...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南京军区联勤...
  • 3篇潮州市疾病预...
  • 3篇江苏省江宁县...
  • 2篇海南省热带病...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万宁市卫生防...

作者

  • 21篇徐德忠
  • 20篇张治英
  • 11篇张波
  • 9篇席云珍
  • 8篇易彬樘
  • 7篇周晓农
  • 7篇孙志东
  • 5篇付建国
  • 4篇龚自立
  • 3篇温亮
  • 3篇傅建国
  • 3篇苏永强
  • 3篇刘士军
  • 3篇周云
  • 3篇刘少群
  • 2篇李才旭
  • 2篇王善青
  • 1篇任东青
  • 1篇庞轶兵
  • 1篇李承毅

传媒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8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特征遥感图像在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由LandsatETM +遥感图像组成的特征图像在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以LandsatETM +图像组成的 3种特征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 ,并通过现场勘察和计算类别间分离度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以ETM的第 2、3、4波段组成的ETM2 34伪彩色复合图像的分类识别效果比较好 ,能有效地将江滩芦苇、梭叶草和杂草滩等识别出来 ,有助于江滩钉螺孳生地的监测。结论 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能有效识别江滩地表植被的分布而用于钉螺孳生地的监测 ,但应根据研究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特征图像。
张治英徐德忠周云 孙志东张波周晓农刘士军龚自立
关键词:遥感特征图像非监督分类
协同克立格和标化植被指数在广东省登革热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索用标化植被指数 (NDVI)预测登革热 (denguefever,DF)流行和媒介种群的空间分布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广东省 1995年各市县DF发病资料、同期的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广东省县界数字化地图。用ERDAS8.5软件从卫星图像中提取各监测点NDVI。用ArcGIS8.1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协同克立格 (Co Kriging)分析。 结果 DF流行、种群媒介及NDVI三者的空间分布呈现地域一致性 ;从Co Kriging可见 ,用NDVI对DF发病和BI进行局部估计作图时 ,也呈现了一致性。用NDVI对DF发病、BI同时替代进行三者协同时也取得了一致性的效果。分布图的交叉核验时 ,DF发病、媒介和NDVI的平均预测误差 (MPE)接近于 0 ,估计的方差 (RMSE)与平均标准误 (ASE)都较小 ,且极为接近 ,预测误差的变异程度 (RMSSE)接近于 1。结论 Co Kriging方法是描述DF空间分布特征的较好方法 。
易彬樘张治英徐德忠张波席云珍付建国罗军袁明辉周干成刘少群邝铿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江宁县钉螺孳生地环境特征的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江宁县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征。方法 在 Arc View8.1软件支持下 ,建立江宁县钉螺孳生地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 ,并利用其方位分析及图层叠加分析钉螺孳生地的空间方位及土壤类型特征。结果 通过建立 2 0 0 0年江宁县钉螺孳生地分布地理信息系统 ,可见江宁县钉螺分布呈聚集性 ;在此基础上 ,空间方位分析显示江宁县山区钉螺孳生地有 78.95 %分布在朝东及朝南等阳光充足的地区 ;进一步通过空间叠加发现 ,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灰潮土及水稻土 ,且螺密度以灰潮土 >水稻土 ;虽然山区钉螺孳生地土壤类型较多 ,但还是以紫色土、水稻土及黄棕壤土为主 ,且螺密度以石灰岩土 >紫色土 >黄棕壤土 >水稻土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同时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土质沙粘、微碱性、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钉螺密度较大 ,酸性土壤中的钉螺密度则较小。结论 江宁县钉螺在东向或南向阳光充足、土质较粘。
张治英孙志东徐德忠周云龚自立刘士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钉螺孳生地寄生虫血吸虫
MODIS遥感图像在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分析MODIS遥感卫星图像中植被指数 (NDVI)与江宁县江滩各钉螺孳生地钉螺分布之间的关系 ,探索Terra MODIS遥感卫星图像在小范围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可能。方法 利用现场测量的江宁县 2 0 0 1年度各钉螺孳生地经纬度在ArcView 8.1软件上制作钉螺分布Vector图层 ;利用ERDAS 8.5软件空间模板板块中图层间信息添加功能 ,通过 2 0 0 1年度钉螺分布Vector图层从MODIS卫星图像中提取各钉螺孳生地NDVI。以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NDVI与钉螺分布间的关系。结果 江滩钉螺孳生地的螺密度与 4月下旬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N2mean)、5月中旬各钉螺孳生地最大NDVI(N2 0max)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1、0 .50 ,P <0 .0 5) ;同时活螺框出现率与 4月下旬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N2mean)呈正相关 (r=0 .51 ,P <0 .0 5)。进一步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江滩钉螺孳生地钉螺密度与 5月中旬各钉螺孳生地最大NDVI(N2 0max)存在 :Y1 =0 .0 0 947×N2 0max(P <0 .0 1 ,R2 =0 .73) ;活螺框出现率与 4月下旬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值(N2mean) ,存在 :Y2 =0 .0 1 86×N2mean(P <0 .0 1 ,R2 =0 .90 6)。结论 通过研究显示MODIS卫星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分布状况 。
张波张治英徐德忠孙志东周晓农龚自立刘士军刘诚许斌周云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遥感植被指数
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分析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植被特征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特征。方法 在ERDASIMAGINE 8.5软件支持下 ,根据LANDSAT7ETM图像中各波段的光谱特征 ,选择对植被敏感的 2、3、4波段的伪彩色复合图像ETM2 34进行非监督分类 ,并通过计算分离率 (TD值 )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将分类结果图与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矢量图重叠 ,提取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的植被特征 ,并分析钉螺在各植被中的分布。结果 通过对ETM2 34进行非监督分类 ,可将江宁县江滩地表特征分为包括水、沙滩、裸露地表等非植被区域在内的 1 0种地表类型 ;对分类分离率评价显示 ,虽然总体分离率较好 (TD =1 860 ) ,但存在类间的混杂错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效率 ,以植被指数为参考滤掉ETM2 34图像中无植被的像素然后再进行分类 ,消除了非相邻类间的混杂错分。提取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植被类型发现 ,钉螺孳生地的植被主要为非监督分类的第 3(C3)、5(C5)、6(C6)三类 ,且钉螺密度以C3
张治英徐德忠孙志东张波周晓农周云龚自力刘士军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非监督分类
运用空间局部内插研究海南省疟疾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海南省疟疾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 1 995~ 1 999年海南省各市 (县 )疟疾发病率资料 ,在ArcGIS 8.1软件支持下 ,建立海南省疟疾发病的地理信息系统 ,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空间局部内插分析建立海南省疟疾空间分布图 ,以交叉评价指标为依据选择无偏最优的空间分布图。结果  1 995~ 1 999年海南省疟疾空间分布图显示 ,南部疟疾发病率显著高于北部 ;南部地区发病主要集中于五指山、鹦哥岭山脉为中心的地区 ,且东部沿海的发病率普遍高于西部沿海。交叉评价指标显示 ,建立的海南省疟疾空间分布图是对海南省疟疾分布的无偏最优估计。结论 空间局部内插法能很好估计海南省疟疾的空间分布特征 。
苏永强张治英徐德忠席云珍王善青李才旭
关键词:疟疾地理信息系统
联合使用SRS、GIS与PCA研究登革热及媒介分布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通过 SRS、GIS、PCA三者在实际中的应用 ,找出登革热 (DF)及媒介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 ERDAS8.5软件从 AVHRR卫星图像中提取各监测点 NDVI、利用 Krig-ing在 Arc GIS8.1上作 DF发病和媒介的空间分布图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成分。结果 从 NOAA- AVHRR卫星图片提取全省 1995年度平均 NDVI为 135 ,DF流行区域的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的 NDVI要高于广东省其它地方 ,流行季节的 NDVI要高于非流行季节 ,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GIS对 DF分析表明 ,广东省的两个高发区域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 ,DF发病和伊蚊密度的 MPE、RMSE、ASE、RMSSE分别为 0 .0 18、0 .377、0 .372、0 .981和 0 .0 17、0 .32 8、0 .338、1.0 2 6。主成分分析显示四个主要成分综合了原 17个指标的 91.5 2 4 %。结论 三者的联合应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克服和弥补在
易彬樘徐德忠张治英张波席云珍傅建国罗军袁明辉刘少群邝铿
关键词:登革热SRSGIS流行病学信息系统
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与海南省疟疾流行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疟疾流行空间分布与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探索海南省疟疾流行空间分布的环境预测方法.方法:获取2000年海南省雨季(5-10月)各市县疟疾发病资料以及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等数据,分析疟疾发病率与上述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应用负二项回归分析建立发病率的预测模型.结果:海南省2000年雨季各市(县)疟疾发病率与各地的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的面积构成比显著正相关;与日间地表温度、夜间地表温度及水田、旱地、水库坑塘、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的面积构成比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无明显相关性.负二项回归分析引入方程的因子为夜间地表温度及水田、旱地、其他建设用地的面积构成比.结论:海南省疟疾流行空间分布与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可以利用有关环境指标来预测疟疾流行的空间分布.
温亮施润和徐德忠袁正泉李承毅王勇
关键词:疟疾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
普通克立格法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分布的预测方法。 方法 以变异函数分析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 ,并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 (OrdinaryKriging)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 结果  2 0 0 0年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呈空间自相关性 ,其变异函数为球型模型 ,且当距离小于 0 .0 3 0 1时 ,钉螺空间分布变异与距离有关。进一步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建立了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预测图 ,交叉核验显示预测图是对江滩钉螺分布最优无偏估计 ,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 =0 .973。 结论 普通克立格法能有效利用监测资料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状况。
张治英徐德忠彭华周云张波刘士军周晓农龚自立
关键词:江滩钉螺血吸虫病钉螺孳生
广东省伊蚊密度与AVHRR卫星图像中植被指数的关系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分析美国国家海洋与航空管理局 甚高分辨率辐射计 (NOAA AVHRR)遥感卫星图像中植被指数与伊蚊密度之间的关系 ,探索AVHRR遥感卫星图像在大范围伊蚊种群监测的应用可能性 ,为建立伊蚊分布遥感预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广东省 1995年度实地监测到的各地伊蚊密度 ,计算出各市县每月的平均伊蚊密度 ,并以各市县的中心点经纬度在ArcGIS8.1软件上制作伊蚊分布“vector”图层 ;利用ERDAS8.5软件空间模块中图层间信息添加功能 ,通过1995年度伊蚊密度分布“vector”图层 ,从AVHRR卫星图像中提取各伊蚊点植被指数 .以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植被指数与伊蚊分布间的关系 .结果 :广东省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的标准化植被指数 (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 tionindex ,NDVI)存在明显差异 ,且流行季节的最大标化植被指数 (NDVIMax e)、平均标化植被指数 (NDVIMean e)、最小标化植被指数 (NDVIMin e)要大于非流行季节的最大标化植被指数 (NDVIMax ne)、平均标化植被指数 (NDVIMean ne)、最小标化植被指数 (NDVIMean ne) (P <0 .0 1) ;相关分析表明 ,与伊蚊密度相关的植被指数有 7,8,9,10和 12mo的最大NDVI,3,7,11和 12mo的平均NDVI和 11mo的最小NDVI ,(P <0 .0 1) ;且有 :^YBI=- 14 86 5 +0 .
易彬樘徐德忠张治英张波席云珍傅建国罗军袁明辉刘少群
关键词:登革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