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806)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赵景波邢闪顾静牛俊杰马莉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灾害
  • 1篇地区干旱
  • 1篇灾害成因
  • 1篇灾害特征
  • 1篇清代
  • 1篇西安北郊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明代
  • 1篇旱灾
  • 1篇洪水事件
  • 1篇分形
  • 1篇干旱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赵景波
  • 2篇邢闪
  • 1篇马莉
  • 1篇牛俊杰
  • 1篇顾静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安北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事件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西安北郊相家巷河漫滩沉积剖面中180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研究了西安北郊相家巷漫滩沉积代表的洪水事件。研究表明:西安北郊相家巷剖面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相家巷剖面洪水沉积厚度约为5.40m,可划分为28个层,指示发生了2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事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以中、粗砂和细砂为主,指示当时的洪水规模比近120年来关中渭河洪水明显大。这28次洪水事件发生时高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2m,剖面中的第12、14、19~28层代表特大洪水事件。西安北郊相家巷洪水沉积代表的大规模洪水主要是由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牛俊杰赵景波马莉顾静
关键词:洪水事件
陕南地区清代霜雪灾害及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对陕南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清代(1644-1911年)陕南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变化及不同等级灾害周期性等。统计分析显示,陕南清代发生霜雪灾害28次,平均每9.57年发生一次;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1%,72%和7%;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1644-1668年和1819-1868年的第1、第3阶段为灾害多发期,而1669-1818年和1869-1911年的第2、第4阶段为灾害少发期。霜雪灾害的自相似性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分形结果显示陕南地区清代各等级灾害呈周期变化,且这些灾害的集中性非常强。陕南清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发生分别存在着16~18 a,7~8 a和46 a振荡周期。该地区霜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偏暖月的持续性降雪、积雪或由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造成的。初步确定陕南清代发生了两次霜雪灾害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9-1663年和1817-1842年。
邢闪赵景波
关键词:清代灾害成因
明代济南地区干旱灾害特征与小波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在对明代济南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济南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阶段特征及各等级灾害周期性等问题。结果表明:明代济南地区干旱灾害共发生81次,平均每3.42年发生一次,其中主要以大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数的58%;其次是轻度旱灾.占旱灾总数的16.0%;中度旱灾的发生频率也较高,占旱灾总数的14.8%;特大旱灾发生频率最小.占旱灾总数的11.1%。明代济南地区旱灾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并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l阶段(1368-1419年)和第3阶段(1560-1609年)为旱灾较少发生期,第2阶段(1420--1559年)和第4阶段(1610-1644年)为旱灾多发期。经小波分析得出,明代济南轻度和中度旱灾存在着4~7yr、12—16yr的短期振荡周期,大旱灾存在着24~25yr左右的中期振荡周期,特大旱灾存在着33yr左右的长期振荡周期。明代济南地区旱灾频发主要是由气候变冷变干引起的年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对该区干旱灾害起到了明显的加强作用。
邢闪赵景波
关键词:明代旱灾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