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4-013)

作品数:18 被引量:18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秀梵彭大新赵国赵坤坤刘晓文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流感
  • 12篇病毒
  • 8篇禽流感
  • 6篇遗传进化
  • 6篇遗传进化分析
  • 6篇进化分析
  • 5篇禽流感病
  • 5篇禽流感病毒
  • 5篇基因
  • 4篇病原学
  • 3篇基因分
  • 3篇基因分析
  • 2篇低致病性禽流...
  • 2篇鸭源
  • 2篇疫苗
  • 2篇致病性禽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基因特性

机构

  • 12篇扬州大学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生物工程...

作者

  • 12篇刘秀梵
  • 6篇彭大新
  • 6篇赵国
  • 5篇赵坤坤
  • 4篇刘晓文
  • 4篇鹿欣伦
  • 3篇顾敏
  • 3篇钟蕾
  • 3篇刘文博
  • 2篇曹永忠
  • 2篇郑涛
  • 2篇黄一伟
  • 2篇甘军纪
  • 2篇张妍
  • 2篇胡世雄
  • 2篇许晴
  • 2篇张红
  • 2篇徐全刚
  • 2篇李芳彩
  • 2篇祖正虎

传媒

  • 3篇病毒学报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表达禽流感HA和N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
2012年
为了评价共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11SH5NA)接种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用106 PFU的rFPV接种9周龄家犬,间隔4周进行二次接种,观察接种犬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并对接种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理生化分析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接种犬没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但免疫犬未能检测有效的抗AIV血凝抑制(HI)抗体应答。
甘军纪李贤舟张胜文孟霞彭大新刘秀梵
关键词: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安全性抗体
1株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Jiangsu/022/2009的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对2009年分离自华东地区某活禽交易市场的1株国内未见报道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以探讨该病毒各基因片段的可能来源。方法通过常规的血清学试验确定病毒HA亚型,经RT-PCR方法扩增出各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利用BLAST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已收录的H6N6亚型流感病毒及其它相关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BLAST结果显示该H6N6病毒的HA基因与近年台湾分离株A/duck/Kingmen/E322/2004(H6N2)的核苷酸一致性最高(94.0%),推导的氨基酸剪切位点序列为P-Q-I-E-T-R-G,是典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序列;NA基因与华东地区分离株A/duck/EasternChina/160/2002(H4N6)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一致性91.0%);而PB1基因与荷兰2003年间分离的H7N7亚型流感病毒关系密切;PA基因则与1999-2000年间意大利分离的H7N1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NS1蛋白在第218位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致使C末端缺失13个氨基酸。结论国内首次分离到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构成较为复杂,但8个基因片段均属于欧亚系,与分离自北美地区的H6N6病毒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别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
顾敏宋庆庆李彦芳徐全刚彭大新刘秀梵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化分析H7
2002—2009年中国华东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为确定中国华东地区家禽中禽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的流行和分布状况。【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活禽市场(live poultry markets,LPMs)采集来自不同省份的家禽泄殖腔拭子11 645个,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进行了长达8年的LPAI的病毒学监测。【结果】禽流感阳性样品1 158个,总分离率9.94%。所分离到的亚型及各亚型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3、H6、H11、H1、H4、H9、H10、H8。【结论】禽流感的分布季节性非常明显,以冬、春为高,各亚型又有其不同分布特点。到目前为止,已经从家鸭中分离到8种HA亚型,依次为H1、H3、H4、H6、H8、H9、H10、H11;7种NA亚型,包括N1、N2、N3、N4、N5、N6、N8,两者之间有17种组合,与野鸭的带毒情况十分相似。家鸭还很容易发生混合感染,2007年以来以H6亚型为主,H3、H11、H4、H9等很多亚型都可与其混合感染,这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基因重组产生新的亚型及毒力的变异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赵国刘晓文钱忠明薛峰彭宜彭大新刘秀梵
关键词:低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家禽
1株含H9N2内部基因的H5N1亚型基因重配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在对华东地区家养水禽中流感病毒的带毒状况的流行病学监测过程中,从表观健康家鸭体内分离到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09/2008(简称Dk/SD/009/08)。为了解该毒株的基因组构成,对该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该毒株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PLRERRRK-R/GL,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且参照H5N1国际统一命名准则,Dk/SD/009/08的HA基因属于2.3.4进化支。BLAST结果显示,HA、NA、NP及NS基因均与H5N1亚型病毒的核苷酸一致性最高,而RNA聚合酶基因(PB2、PB1、PA)及M基因则与H9N2亚型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故推测该分离株可能是一株天然重组病毒;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流行于华南地区鹌鹑中的G1-like H9N2亚型病毒可能为该分离株提供部分的内部基因。
顾敏刘文博曹军平曹永忠张小荣彭大新刘秀梵
关键词:H5N1H9N2禽流感病毒
生物信息学在A型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生物信息学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启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5年,在HGP第一个五年总结报告中,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发、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顾敏曹永忠刘秀梵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A型流感病毒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意义
湖南省2006-2009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6--2009年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基因重配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方法鸡胚分离核酸检测H5N1病毒阳性标本,获得高致病性H5N1病毒,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0进行同源性比对、基因进化分析和各基因分子特征分析。结果4株病毒的基因片段均为禽源,并未发现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之间发生重配,且与当地禽类中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显示,4株病毒在分支2.3.4中,2株为基因型V、2株为新的基因型。分子特征分析显示,4株病毒的血凝素(HA)分子裂解位点均为PLRERRKR/G,均出现A160T位点突变,神经氨酸酶(NA)分子49~68位均出现20个氨基酸(aa)缺失,非结构蛋白1(NS1)分子80~84位均出现5个aa的缺失。在HA分子大部分位点,4株病毒仍然表现出与禽类受体的亲和性,HN/I/09和HN/2/09出现可能使病毒对α-2,6连接的唾液酸人类受体的亲和性增强的T1921突变。HN/1/08的PB2基因出现增加小鼠致病力的D701N改变。耐药性基因片段分析显示,4株病毒对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均敏感。结论2006—2009年湖南省4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为禽源,但存在多种基因型,而且发生了部分位点的突变:
黄一伟董丽波李俊华刘运芝高立冬张红陈长胡世雄李芳彩舒跃龙
关键词:基因特性
恐怖组织网络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文章利用复杂网路分析方法,结合数据挖掘相关理论,对包含1998—2004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3 411起恐怖袭击事件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提取相关信息整理后按照一定规则建立起恐怖组织网络,绘制其网络拓扑结构图并计算其复杂网络特征参数,得出其符合小世界网络特征的结论,网络的度分布符合无标度特征,标度指数γ≈2.7。
许晴祖正虎郑涛
关键词:复杂网络恐怖组织度分布
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5
2010年
目的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X1.83和MEGA4.0生物软件对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之-(12/19,63.2%)。在12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中,变异株GⅡ-4/2006b是引起暴发的流行优势株(11/12,91.7%),其他型别包括GⅡ-17、GⅡ-6和GⅡ-3。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发生场所多样,且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同时,12起诺如病毒暴发中有2起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且在同一起暴发中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结论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引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变异株GⅡ-4/2006b为流行优势株。
靳淼孙军玲常昭瑞李慧莹刘娜章青崔淑娴张静王子军段招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胃肠炎基因分型
湖南省2009~2011年甲型H1N1流感哨点监测病原学结果及病毒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了解和掌握2009~2011年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动态和变化规律,掌握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基因特性及耐药性情况。收集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通过荧光PCR法或病毒分离法对流感病毒进行检测,选取部分阳性毒株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使用MEGA 5.05软件完成进化分析。2009年第20周至2011年52周,共检测标本17 773份,检出流感阳性标本3 831份,检测阳性率为21.6%,其中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1794份,占流感阳性的比例为46.8%。甲型H1N1流感共有2个流行高峰,分别出现在2009年第41~53周和2011年第1~12周。测序的23株毒株HA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病毒在基因进化树中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分布。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7株毒株的所有8个基因片段均与疫苗株同源,并未发现基因重配。23株毒株的HA氨基酸位点相对于疫苗株高度相似(同源性为98.2%~100%),但均有P83S、S203T和I321V的突变。在A/Hunan/YQ30/2009毒株中发现了可能导致病毒毒力增强的222位点突变,突变为D222E。所有检出毒株均未发现对奥斯他韦耐药性的突变。2009~2011年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呈双峰分布,未发现病毒基因发生大规模变异,临床上使用奥斯他韦仍然是有效的。
张红黄一伟刘运芝李芳彩陈长李文超邓志红胡世雄高立冬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基因特性
两株鸭源H1N3亚型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
2010年
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每月定期在华东地区扬州活禽市场采集健康家鸭泄殖腔拭子,并从中分离鉴定了14株H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中的2株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2株病毒均属于H1N3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各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均与类禽猪流感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除血凝素(haemagglutini,HA)基因外,其它所有的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基因重组。其中H5N1病毒参与了多聚酶蛋白PB1与PB2基因的重组,H9N2病毒参与了PA基因的重组。
赵国赵坤坤鹿欣伦陈朝阳王晓泉刘秀梵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基因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