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1NG54)

作品数:18 被引量:160H指数:8
相关作者:陈强常恩福李品荣毕波尹艾萍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滇东南
  • 7篇东南
  • 6篇石漠化
  • 5篇岩溶
  • 4篇岩溶地区
  • 4篇造林
  • 3篇地力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水土
  • 3篇土壤
  • 3篇退耕还林
  • 2篇育林
  • 2篇造林模式
  • 2篇水土流失
  • 2篇退耕
  • 2篇群落
  • 2篇群落学
  • 2篇群落学特征
  • 2篇桤木

机构

  • 13篇云南省林业科...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云南省肉牛和...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2篇陈强
  • 11篇毕波
  • 11篇李品荣
  • 11篇常恩福
  • 10篇尹艾萍
  • 2篇谷勇
  • 2篇段新慧
  • 2篇陈芳
  • 2篇周自玮
  • 1篇李乡旺
  • 1篇吴昊
  • 1篇张磊
  • 1篇曹建新
  • 1篇陈娟
  • 1篇徐驰
  • 1篇曾觉民
  • 1篇李秀华
  • 1篇李昆
  • 1篇李正红
  • 1篇张光飞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东南岩溶地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对滇东南岩溶地区3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坡耕地的径流和植被、土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还林恢复植被后,能取到明显的固土保水增肥作用。营造纯林、乔草混交林或经济林与牧草复合经营,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考虑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川滇桤木∶红三叶>墨西哥柏>花椒∶大百脉根。与坡耕地相比,川滇桤木与红三叶混交林能减少37.23%的径流和99.40%的土壤流失,固体养分流失量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减少99.37%,99.43%,98.68%,98.86%,99.34%,99.35%和99.58%,液体养分流失中氮、磷、钾分别减少32.45%,19.80%和21.57%。不仅减少了水土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土壤养分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养分则有所下降。
陈强常恩福毕波李品荣尹艾萍刘永国侬时增
关键词:岩溶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水土保持
云南拟单性木兰的组织培养被引量:12
2005年
陈芳陈强陈娟
关键词:云南拟单性木兰植物名称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结合植被恢复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段新慧徐驰周自玮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模式林草结合水土流失
川滇桤木的生境适应性、木材纸浆性能与林分生态效益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川滇桤木是一个生态经济型的纸浆原料林树种,适于在亚热带地区重点发展,或与桉树混交及作桉树林退化后的替代种植树种,以实现纸浆原料林的可持续发展。川滇桤木的生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除干旱的阳坡不宜种植外,对各种立地环境都较适应,其人工林林木高和径的年均生长量都在1以上。川滇桤木木材的造纸性能良好,其木材密度为0.48 g/cm3,纤维长度1.19 mm,纤维长宽比91.47,综纤维素87.17%,苯醇抽出物2.56%,细浆得率43.6%,黑液残碱7.0 g/mL,撕裂指数8.2 mN.m2/g,抗张指数48.79 N.m/g,耐破指数3.31 kPa.m2/g。川滇桤木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营造人工林后,林分生物多样性增加,林地的水湿条件得到改善,其人工林群落特征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致,改良林地土壤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
陈强朱全福李品荣常恩福毕波尹艾萍
关键词:川滇桤木
滇青冈幼苗的光合和生长对不同生长光强的适应被引量:27
2008年
研究了3种光强(全日照的80%、20%和2%)下生长的滇青冈幼苗的光合一光强响应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3种光强生境滇青冈幼苗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20%和2%生长光强下光补偿点显著低于80%生长光强。3种光强生境幼苗的光合饱和点在400-45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也很低(6~10μmol·m^-2·s^-1),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征。但滇青冈幼苗较强的耐荫能力,是以牺牲生长为代价的。在2%的弱光生境中滇青冈幼苗比叶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和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多,具有利用较强辐射的潜力,一旦林窗出现就可以利用增加的辐射提高光合速率,及时进入快速高生长。
曹建新张光飞张磊李秀华苏文华
滇东南岩溶地区两种地类的水土流失比较被引量:7
2007年
对西畴岩溶地区坡耕地和封山育林地的水土流失测定结果表明:降雨多少和降雨强度对径流影响较大,一般降雨量多的年份或月份,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也较多。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平均每年产生径流170.06t/hm2,土壤侵蚀模数为162t/(km2.a)。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后,增加了盖度,减少了土地的裸露,植株对降雨有效截留,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径流量比坡耕地减少了37.30%,土壤侵蚀模数为39t/(km2.a),泥沙的流失量减少75.78%,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封山育林后流失的土壤养分也得到控制,固体养分流失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有机质51.79%、全氮70.82%、全磷38.85%、全钾75.36%、速效氮72.10%、速效磷10.75%、速效钾70.21%,液体养分流失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氮34.55%、磷23.16%、钾61.31%。封山育林由于有植被的保护,枯枝落叶及微生物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大多数营养成份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营养成份在下降。
陈强常恩福毕波李品荣尹艾萍刘永国李玉文
关键词:岩溶坡耕地封山育林
贮藏温度对川滇桤木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川滇桤木种子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川滇桤木种子采收后冷藏(4±1℃)贮藏是最适宜的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最小;冷冻(- 18±1℃)贮藏的种子发芽率与冷藏的种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发芽势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与冷藏的种子存在显著差异;常温贮藏下的种子发芽率与冷藏的种子差异显著,发芽势和高峰值差异极显著。用冷藏和冷冻的方法贮藏种子可以较好的保持其发芽率,但贮藏时间过长种子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腐坏霉变。
毕波陈强常恩福李品荣尹艾萍
关键词:贮藏温度川滇桤木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指数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植被的群落学特征,从生活型谱、叶型谱、光照生态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谱和优势植物等群落特征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水湿条件有所改善,群落正向地带性植被—半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从物种多样性来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均有很大的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性增强,且破坏后修复能力增强。结果说明封山育林措施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很好措施之一。
李品荣陈强常恩福毕波尹艾萍
关键词:石漠化群落学特征物种多样性封山育林滇东南
石漠化地区不同豆科牧草品种与经济幼林共生性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对不同牧草品种与石漠化典型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ianica、苦刺Acacia mearnsii,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与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在前3年共生性良好,紫花苜蓿不适于重度放牧,只能刈割饲喂。大百脉根Lotus uliginosus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在第1年可以共生,以后双方形成竞争,牧草的生长影响了花椒树的生长,共生性差。任豆Zenia insignis、黑荆Acacia mearnsii、海法白三叶T.pratensecv.haifa生性良好,是石漠化典型地区林草配置的优化组合。林草结合最大的优点是在经济林木成材前就可在植树地间获取经济效益,植树地的产出至少提前了3年。
段新慧周自玮
关键词:豆科牧草
建水石质山地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效被引量:4
2007年
在建水县石质山地进行了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模式和干香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的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林木的生长状况也较好。前者中墨西哥柏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车桑子均为94.44%;后者中干香柏的造林成活率为77.78%、保存率为72.22%,车桑子均为100%。经用层次分析法对两种混交模式的乔灌木层次的明显性、群落的盖度、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等4个方面作比较,得出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的稳定性优于干香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由于石质山地的土壤较为瘠薄,影响了乔木树种的生长,使两种乔灌混交林中乔木树种墨西哥柏和干香柏的生长高峰期提前在第3-4年到来。相比较墨西哥柏比干香柏更能适应试验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其造林后第6年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仍达0.99m和1.08cm,而干香柏只有0.44m和0.46cm。
张清李乡旺黄春良
关键词:石质山地造林成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