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2)

作品数:13 被引量:150H指数:8
相关作者:朱清科张岩邝高明薛智德吴秀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黄土区
  • 5篇土壤
  • 4篇半干旱
  • 4篇半干旱黄土区
  • 3篇黄土丘陵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形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银川平原
  • 1篇优化配置
  • 1篇鱼鳞坑
  • 1篇造林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职业技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2篇朱清科
  • 3篇邝高明
  • 3篇吴秀芹
  • 3篇薛智德
  • 3篇张岩
  • 2篇谢静
  • 2篇朱岩
  • 2篇秦伟
  • 2篇陈卫平
  • 2篇许智超
  • 2篇王晶
  • 1篇沈瑞昌
  • 1篇赵磊磊
  • 1篇李镇
  • 1篇王蕊
  • 1篇赵维军
  • 1篇云雷
  • 1篇王晓学
  • 1篇张惠
  • 1篇李安怡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干旱黄土区退耕还林十年植被恢复变化分析——以陕西吴起县为例被引量:35
2011年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已逾10 a,了解植被恢复变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方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吴起县为例,基于实地调查及遥感等数据,对退耕还林(草)以来植被覆盖度、主要植被类型变化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变化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9年,植被覆盖度大于30%的面积在全县总面积中的比例由不足1%上升至91.96%;其中缓坡立地类型上的乔灌林地类型面积增长最为显著,而阳向陡坡等恶劣生境下的植被恢复缓慢;有林地、灌木林地及疏林地均呈现规模增大趋势,属扩张状态;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坡耕地及耕地呈现规模减少趋势,属缩减状态。
许智超张岩刘宪春朱清科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土壤结皮理化性质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盖度水平结皮的机械组成、养分、化学元素以及土壤因子与生物结皮盖度的相关性和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结皮的发育,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长趋势,pH值则相反;土壤细砂粒含量(0.25~0.05mm)减少,粗粉粒(0.05~0.01mm)含量增加;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pH值、细砂粒、粗粉粒、Ca,Mg,Na和Fe含量与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密切相关(P〈0.01)。此外,各土壤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特别是粗粉粒含量和pH值,与其他因子有显著的相关性。
王蕊朱清科卜楠秦伟安彦川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理化性质黄土丘陵沟壑区
对恢复生态学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8
2008年
人类经济依赖于健康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服务。生态恢复旨在通过自然过程,辅以人为积极的干扰,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能够自我维持、具有恢复力和相互连接的状态,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环境支撑与资源保障。为恢复而做的参照生态系统是建立在对过去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充分研究、以及对各种生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动态变化的目标综合体。鉴于变化的环境和人口压力,恢复的生态系统没有必要恢复到其原来的状态,它将可能沿着一个改变了的轨迹发展。对不同退化类型、程度和区位的生态系统,采取什么措施、强度和投入规模,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追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等,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些因素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结合国内外恢复实践的经验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原则。
常磊朱清科薛智德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
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化学性质被引量:18
2011年
由于侵蚀等原因使陕北黄土坡面不平整形成了各种微地形,造成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对黄土区自然恢复状态下的微地形土壤化学性质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微地形之间的土壤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种微地形与原状坡相比相对土壤化学性质均有一定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表现为塌陷微地形最高,切沟、缓台和浅沟微地形居中,原状坡和陡坎微地形最低;2)全效养分中,全效氮的质量分数与有机质质量分数规律一致,而全效磷和全效钾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小;3)速效养分中,缓台、切沟、塌陷微地形中3种速效养分的质量分数较高,而陡坎微地形速效养分质量分数比较低;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土层深入而减小,在5种微地形中顺序为浅沟>塌陷>切沟>原状坡>缓台>陡坎,pH值和碳酸钙质量分数在5种微地形中差异较小;5)通过对5种微地形和原状坡的3个土层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塌陷和缓台微地形的关联度最高,而原状坡和陡坎微地形最低。
张宏芝朱清科赵磊磊邝高明谢静李镇
关键词: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化学性质
黄土区适宜性植物群落优化配置——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案例,在大尺度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背景下,按照主导性原则,筛选出在小尺度上对植物群落分布有影响的指标(降雨量、高程、坡度和坡向),应用GIS等技术完成了该县的适宜性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吴起县宜生态建设区为3740.98km2,占吴起县总面积的99.08%。各适宜植物群落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宜疏林草地区、宜灌木草地区、宜典型草地区和宜森林区。宜森林区多分布于吴起县东南地区的沟谷中。宜疏林草地区和宜灌木草地区是吴起县内主体适宜群落类型。这两种适宜植物群落类型在全县范围内分布都相当广泛,且面积相当。吴起县适宜典型草地群落区主体在高海拔地区。在进行吴起县适宜性植物群落配置时应重视小叶杨、刺槐、侧柏等14种植物物种。研究结果可为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沈瑞昌吴秀芹朱清科
关键词:黄土区优化配置地理信息系统
半干旱黄土区沟间地浅沟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浅沟侵蚀是半干旱黄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方式。基于陕北吴起县2004年SPOT影像,提取各小流域的浅沟分布,并结合吴起县境内35个小流域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沟缘线以上土地利用、坡度与浅沟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浅沟密度依次为:丘陵区旱地<林地<草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浅沟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上浅沟密度与平均坡度呈显著正相关,浅沟主要分布在25°~35°的坡度段上。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赵维军许智超张岩朱岩朱清科
关键词:坡度土地利用土壤侵蚀黄土丘陵区
荒漠绿洲的土壤异质性分析--以银川平原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以银川平原为例,分析了荒漠绿洲主要土壤类型即淡灰钙土、灌淤土、风沙土、潮土的地带性分布、机械组成及分维数、肥力特征等异质性表现。各土壤类型的平均分形维数大小顺序是:灌淤土>潮土>淡灰钙土>风沙土;分维数的大小确切地反映了银川平原主要土壤的组成和质地。0-80cm范围内各土壤类型的垂直分维特征表现为:淡灰钙土和风沙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也随之变大;潮土分维值的垂直分异则表现为0-40cm的分维值较高,土壤深度>40cm后分维值随之下降;灌淤土质地均匀一致,分维值变化很小。灌淤土和潮土的全N含量明显高于淡灰钙土和风沙土,除风沙土外,其它3种土壤类型的全P含量相差不大,荒漠土壤的全K含量都比较高。除风沙土,灌淤土、潮土、淡灰钙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表层向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且灌淤土和潮土的土层厚。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发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最后针对土壤的异质性特点,提出土地利用的分区建议。
陈卫平朱清科薛智德
关键词:土壤异质性荒漠绿洲银川平原
黄土高原不同规格鱼鳞坑土壤水分状况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鱼鳞坑是坡面水土保持的一项工程治理措施,同时又是一种坡面植树造林的整地方法。由于鱼鳞坑施工简单,在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促进林木生长等方面作用比较显著,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不同规格鱼鳞坑的土壤水分变化,采用固定点监测方法对陕北黄土区4种规格的鱼鳞坑土壤水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半阳向陡坡和极陡坡上,4种规格鱼鳞坑土壤含水量表由大到小表现为:中规格>大规格>较小规格>小规格>对照,而在半阴向缓坡和阴向缓坡上,4种规格鱼鳞坑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大规格>中规格>较小规格>小规格>对照。
王晶朱清科云雷雷声坤谭枭谢静邝高明
关键词:黄土高原鱼鳞坑土壤含水量
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文章综述了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内容、步骤以及灰色线性规划、耗散理论等方法和3S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模型在农林复合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文章最后展望了农林复合规划设计的研究前景。
陈卫平朱清科薛智德张惠
关键词: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
半干旱黄土区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群落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高效植被恢复途径,选取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合沟封禁流域和柴沟人工造林流域为研究区,在两流域内,沿顺坡和横坡方向,选择一系列20 m×20 m的样地,各组成2条样带。在每个样地内的对角线交点和对角线四分之一处选取5个样方进行植被调查,草本样方和乔灌样方的尺寸分别为1 m×1 m和5 m×5 m。共获得草本样方185个、乔灌木样方80个,其中,合沟封禁流域105个,均为草本样方,柴沟人工造林流域草本样方与乔灌样方各80个。运用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方法,调查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株数、株高、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树木基茎、树高、冠幅等植被群落特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两流域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流域的植被种类共61种,其中柴沟人工造林流域46种,合沟封禁流域51种,共存物种36种;(2)经过10年生态恢复,柴沟人工造林流域已形成乔-灌-草群落,合沟封禁流域仍为草本群落,且两流域草本群落均以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和茭蒿(Artemisiagiraldii Pamp.)为主要建群种;(3)柴沟人工造林流域的植被盖度、平均高、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合沟封禁流域的相应指标。两流域植物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差异较小,Sorensen指数为0.742,主要草本植物种的指标差异不显著。以上特征反映出,在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人工造林可加速该区植被恢复的进程。
刘中奇朱清科秦伟李萍王晶邝高明
关键词:封育人工造林植物群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