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510015)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国兴郑卫东林雯何青谢茂松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网膜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病变
  • 3篇玻璃体
  • 3篇玻璃体视网膜
  • 3篇玻璃体视网膜...
  • 3篇玻璃体视网膜...
  • 2篇蛋白酶抑制
  • 2篇抑制剂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玻璃体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医学科...
  • 1篇福建省眼科研...

作者

  • 6篇徐国兴
  • 3篇郑卫东
  • 2篇冯春燕
  • 2篇谢茂松
  • 2篇潘永明
  • 2篇何青
  • 2篇林雯
  • 1篇邓思珊
  • 1篇胡建章
  • 1篇王婷婷
  • 1篇郑学栋
  • 1篇郑玉聪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MP-2、TIMP-2在外伤性PVR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研究外伤性PVR和外伤后应用GM6001干预大鼠视网膜组织MMP-2、TIMP-2在不同病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伤性PVR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正常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伤性PVR组玻璃体腔内注射PRP血浆制成外伤性PVR大鼠动物模型;外伤后应用GM6001组在外伤后12h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于1、3、7、14、21、28天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MP-2、TIMP-2的表达检测。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示MMP-2、TIMP-2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视锥视杆层、视网膜内外网状层、神经纤维层。2.MMP-2在正常对照组、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各个亚组微弱表达。MMP-2在外伤性PVR组14、21、28天表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MMP-2的表达呈进行性增高的趋势。TIMP-2在外伤性PVR组与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各个亚组均有明显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MMP-2/TIMP-2比率外伤性PVR组14、21、28天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MMP-2、TIMP-2参与了PVR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MMP-2/TIMP-2比率增高促进PVR发生发展的进程。人工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可促进MMP-2/TIMP-2动态平衡的重新建立,从而在外伤性PVR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徐国兴冯春燕郑学栋何青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下液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变化及毒性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后PVR与Glu和GABA含量的关系。方法实验分对照组、非PVR组和PVR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液和视网膜下液(对照组为玻璃体)中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液中的Glu和GA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网膜下液中Glu含量明显增高,且PVR组较非PVR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31,P〈0.001);视网膜下液中GABA含量增高,且PVR组较非PVR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11,P=0.001);视网膜下液中Glu/GABA明显增高,且PVR组较非PVR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11,P=0.022)。结论视网膜脱离后GABA含量不足以拮抗Glu的毒性作用,导致视网膜三级神经元传递功能发生障碍,影响视功能。
郑卫东谢茂松徐国兴郑玉聪邓思珊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外伤性PVR大鼠视网膜中MMP-9、TIMP-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研究外伤性PVR和外伤后应用GM6001干预大鼠视网膜组织MMP-9及TIMP-1、在不同病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伤性PVR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正常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伤性PVR组玻璃体腔内注射PRP血浆制成外伤性PVR大鼠动物模型;外伤后应用GM6001组在外伤后12h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于1,3,7,14,21,28d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MP-9及TIMP-1的表达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MMP-9、TIMP-1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视锥视杆层、视网膜内外网状层、神经纤维层。MMP-9在正常对照组、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各个亚组微弱表达。MMP-9在外伤性PVR组1,3,7d显著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MMP-9的表达呈进行性减弱的趋势;TIMP-1在外伤性PVR组与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各个亚组均有明显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MP-9/TIMP-1比率在外伤性PVR组1,3,7d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后应用GM6001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9、TIMP-1参与了PVR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MMP-9/TIMP-1比率增高促进PVR发生发展的进程。人工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可促进MMP-9/TIMP-1动态平衡的重新建立,从而在外伤性PVR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徐国兴冯春燕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GM6001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水通道蛋白0,1在STZ-糖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0,1(AQP0、AQP1)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组2组,用STZ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每周观察晶状体的变化。分别于实验开始后2,8周末摘取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AQP0及AQP1在晶状体中的表达,各检测10只大鼠20眼。结果对照组晶状体保持透明,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在2周末出现空泡,8周末完全混浊。AQP0及AQP1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糖尿病性白内障组2周表达较对照组强,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QP0:t2周末=3.598,P=0.001;AQP1:t2周末=3.103,P=0.004);糖尿病性白内障组8周表达较对照组弱,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QP0:t8周末=6.994,P<0.001;AQP1:t8周末=4.475,P<0.001)。结论AQP0及AQP1表达异常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关。
林雯谢茂松徐国兴何青郑卫东
关键词:水孔蛋白类链脲菌素免疫组织化学白内障糖尿病并发症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眼科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2006年
潘永明徐国兴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疾病关系新生血管形成眼科即刻早期基因组织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1及MMP2,9在糖性白内障(23例)和正常晶体状体(7例)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GFβ1与MMP2,9在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晶状体(P<0.01),且TGFβ1与MMP2、MMP9均为正相关。结论TGFβ1介导的MMP2,9表达的失衡,对糖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后囊膜下的纤维化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徐国兴胡建章潘永明王婷婷郑卫东林雯
关键词:白内障金属蛋白酶类转化生长因子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