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3z3-c7361)
- 作品数:8 被引量:159H指数:7
- 相关作者:吕颂辉李英徐宁欧美珊谢隆初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周年变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于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设立6个监测站位,连续监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sp.)种群周年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的密度高峰出现在春季(4月至5月),最高密度达到20.4cells·mL-1,其它季节则密度较低。亚历山大藻密集出现的温度为22.8~30.0℃、盐度范围为25~30。在亚历山大藻种群密度高峰期里,N/P都较高,DIN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亚力山藻的生长,DIP含量却很低,使得此藻比其他藻更具竞争优势。可溶性Fe含量可能成为亚历山大藻增殖的限制性因子。
- 赵水东徐宁吕颂辉王朝晖
-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种群动态环境因子
- 不同N源及N/P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6年
- 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形态的N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NH4Cl为N源时,当N浓度为5.20 μmol/L(N/P为8)时藻的比生长率最高,达0.499 d-1;在NaNO3为N源时,最适N/P为12。以尿素为N源时,N/P为16时藻的比生长率最大。东海原甲藻对无机N(NH4Cl和NaNO3)和尿素都可以利用,适宜生长的N/P范围在8~20之间,而相对高的N/P(32、100)不利于生长。当以甘氨酸和L-丙氨酸为N源时,随着N浓度的增高,原甲藻生长的速率和生物量反而下降,表明该藻对两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不高,高浓度时反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吕颂辉欧美珊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NH4CL尿素甘氨酸L-丙氨酸比生长率
- 2003~2004年大亚湾澳头养殖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特征被引量:14
- 2008年
- 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对大亚湾赤潮高发区澳头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周年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57属118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42属84种,占总种类数的71.2%;甲藻11属27种。浮游植物数量分别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出现两个高峰值,年均值为5.68×105/L。角毛藻属为全年优势属,平均占浮游植物数量的35.4%。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0和0.44。该海域共发现赤潮生物58种,锥状斯氏藻是最常见的甲藻赤潮生物,2003年8月该藻与海洋卡盾藻在澳头海域首次引发甲藻和针胞藻双相型赤潮。
- 张玉宇吕颂辉齐雨藻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赤潮
- 我国西加鱼毒流行现状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6年
- 吕颂辉李英
- 关键词:POISONING食品安全管理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公共卫生FISH
- 东海原甲藻对不同磷源的利用特征被引量:39
- 2005年
- 采用单因子实验,以NaNO3作为唯一氮源,固定初始氮浓度为40μmol.L-1,设置六个初始磷浓度梯度:0.1μmol.L-1、0.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对比研究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4种不同磷源的利用特征及其这4种不同磷源对东海原甲藻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既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无机磷——磷酸二氢钠(NaH2PO4),又可以不同程度地利用3种小分子有机磷: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TP)、D-葡萄糖-6-磷酸钠(G-6-P)和甘油磷酸钠(G-P);东海原甲藻在以NaH2PO4、G-6-P和ATP分别作为磷源时的最大比生长率(μmax)值相差不大,3种磷源对最大生物量的贡献也基本相近;但是以G-P作为磷源时则明显有最低的μmax值,其对最大生物量的贡献也最低。东海原甲藻对这4种磷源的利用特征说明:长江口自然海水中与三种小分子有机磷结构相似的溶解有机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东海原甲藻赤潮的爆发和维持提供磷源。
- 李英吕颂辉徐宁谢隆初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磷比生长率
- 我国东海4种赤潮藻的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对比被引量:49
- 2006年
- 以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的4种代表性赤潮藻(硅藻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甲藻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对比了其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及藻细胞利用胞内储存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2种甲藻的RN值(41.5和42.4)和RP值(4.3和10.7)都明显高于2种硅藻的RN值(2.6和6.0)和RP值(2.5和1.2),4种赤潮藻在生活史策略上的差异决定了我国东海春季甲藻赤潮与硅藻赤潮呈现出演替型爆发的态势;2种甲藻的tN值(5.32和6.81d)和tP值(2.08和4.31d)明显高于2种硅藻的tN值(0.56和1.24d)和tP值(0.53和0.13d),2种甲藻的高生长潜力和k-生活史策略都有助于我国东海春季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伴生赤潮呈现出长时间持续的态势.
- 吕颂辉李英
- 关键词:赤潮藻氮磷
- 不同无机氮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形态的氮(NaNO3、NH4Cl和NaNO2)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Cl浓度为5.20μmol.L-1(N/P为8)时藻的比生长率最高,而N/P为32和100时,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NaNO3为氮源时,最适N/P为12(氮浓度为7.80μmol.L-1)。而NaNO2作氮源,N/P为16(10.40μmol.L-1)时藻的比生长率最高,N/P为32和100时藻的生长也明显受到抑制。研究显示,东海原甲藻对无机氮NH4Cl和NaNO3和NaNO2都可以利用,最适生长的N/P比范围在8~20之间,相对高的N/P(32、100)不利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
- 欧美珊吕颂辉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氯化铵硝酸钠亚硝酸钠比生长率
- 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被引量:22
- 2006年
- 详细介绍了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其进入水体后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溢油对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鸟类、贝类和鱼类等生物的影响,以及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并说明了溢油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机制。统计了近年来在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发生的溢油事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科学阐明了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研究相应的溢油应急对策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 吕颂辉陈翰林
- 关键词:溢油事故油污染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