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703)

作品数:24 被引量:215H指数:9
相关作者:杨泽民陈蔚文陈龙辉林静唐思梦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唾液
  • 7篇多糖
  • 7篇脾虚
  • 7篇黄芪多糖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唾液淀粉酶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5篇虚证
  • 5篇脾虚证
  • 4篇血糖
  • 4篇柠檬
  • 4篇柠檬酸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高脂
  • 3篇表达谱
  • 2篇淀粉

机构

  • 13篇广东药学院
  • 12篇广东药科大学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广东药学院附...
  • 3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19篇杨泽民
  • 9篇陈蔚文
  • 7篇陈龙辉
  • 7篇林静
  • 4篇唐思梦
  • 4篇陈思羽
  • 3篇杨小蓉
  • 3篇陈伟强
  • 3篇杨小蓉
  • 2篇李茹柳
  • 2篇何震宇
  • 2篇李红枝
  • 2篇张杰
  • 2篇卢群
  • 2篇林传权
  • 2篇洪敏
  • 1篇王颖芳
  • 1篇陈滢宇
  • 1篇刘伟忠
  • 1篇谢数涛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柠檬酸滤纸面积及浓度对刺激健康人唾液分泌和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面积和浓度柠檬酸滤纸刺激对健康人唾液流率(mL/min)和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活性比值的影响。【方法】募集9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给予0.2 mol/L 0.5 cm×0.5cm、0.2 mol/L 1 cm×1 cm、0.2mol/L 2 cm×2 cm、0.1 mol/L 1 cm×1 cm和0.4 mol/L 1 cm×1 cm 5种不同规格的柠檬酸浸泡滤纸刺激1 min,坐位采集刺激前2 min、刺激时1 min和刺激后2 min全唾液标本,并记录唾液量(mL),以碘—分光光度法测定sAA活性(单位),分别计算刺激时和刺激后的sAA活性比值以及刺激前、刺激时和刺激后唾液流率。【结果】对于不同面积0.2 mol/L柠檬酸滤纸,以2 cm×2 cm刺激下唾液流率(刺激时:1.583 3±0.813 9 mL/min;刺激后:0.675 0±0.258 0 mL/min)和sAA活性比值(刺激时:1.296 7±0.318 4;刺激后:1.463 7±0.109 3)增加最为显著(P<0.05);对于不同浓度1 cm×1 cm柠檬酸滤纸,以0.4 mol/L浓度刺激下唾液流率(刺激时:1.494 4±0.569 2 mL/min;刺激后:0.852 8±0.404 7 mL/min)和sAA活性比值(刺激时:1.557 1±0.458 5;刺激后:1.724 6±0.452 7)增加最为显著(P<0.05);对于刺激开始后不同采集时间段,除0.1 mol/L 1 cm×1 cm和0.2 mol/L 0.5 cm×0.5 cm柠檬酸滤纸刺激时1 min的sAA活性比值比刺激后2 min高之外,其他都表现为刺激后2 min的sAA活性比值比刺激时1 min显著增加(P<0.05);对于流率与sAA活性的关系,虽然刺激时1 min的唾液流率均高于刺激前2 min和刺激后2 min,但刺激后2 min的唾液流率与sAA活性正相关性(R2=0.858 8),跟刺激前2 min(R2=0.815 1)相近(P>0.05),且显著高于刺激时1min(R2=0.462 5,P<0.05)。【结论】健康人唾液流率和sAA活性与柠檬酸滤纸的面积和浓度密切相关;sAA活性比值实验唾液的采集,可以选择0.2 mol/L 2 cm×2 cm柠檬酸滤纸刺激舌尖1 min,以采集刺激后2 min的全唾液为宜。
陈龙辉杨泽民李茹柳林传权张杰陈蔚文
关键词:唾液唾液淀粉酶唾液流率
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流率和pH值的性别差异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唾液淀粉酶(sAA)活性、流率和pH值以及sAA活性与流率相关性的性别差异。方法采集105名健康志愿者酸刺激前后的唾液标本,测定其sAA活性、流率和pH值,分析sAA活性和流率的相关性,比较唾液测定指标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柠檬酸刺激能增加sAA活性、流率和pH值,其中以流率增加最大(P<0.01);sAA活性、流率和pH值在酸刺激前后以及对刺激的反应(前后的差值)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酸刺激前后sAA活性和流率之间以及sAA活性差值和流率差值之间都存在正相关(P<0.05),并且相关系数相对稳定;男性只在酸刺激后的sAA活性和流率之间表现正相关(P<0.01)。结论 sAA活性、流率和pH值在基础和应激状态下都没有性别差异,但是sAA活性和流率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杨泽民林静陈龙辉张敏陈蔚文杨小蓉
关键词:唾液Α淀粉酶PH值柠檬酸性别
3种方法对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及其活性比值检测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碘-淀粉法、Bernfeld法和EPS-G7速率法3种方法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的差异,探讨3种方法检测sAA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例健康志愿者柠檬酸刺激前后的唾液标本各5份,分别用3种方法3次重复检测每份唾液标本的sAA活性,计算s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的变异系数,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sAA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种方法检测的sAA活性及其总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EPS-G7速率法检测sAA活性和总变异系数最小;3种方法检测的sAA活性比值及其比值的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中的任意2种方法检测的sAA活性都有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结论 3种方法检测的sAA活性可以通过回归方程进行相互转换,检测精度以EPS-G7速率法的最高,而且sAA活性比值的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减少3种方法之间变异系数的差异。
杨泽民林静杨小蓉陈龙辉陈蔚文
关键词:速率法唾液淀粉酶
脾虚证患者血清微RNA表达谱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筛选脾虚证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miRNA水平探讨脾虚证的发病机制和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选择高脂血症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各4例,以及健康志愿者5名,提取其血清 RNA,进行 miRNA 定量 PCR 芯片检测。筛选脾虚证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进行层次聚类、靶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脾虚证患者9个候选血清miRNA,其中6个表达上调,3 个表达下调;候选miRNA的表达在脾虚证患者、脾胃湿热证患者及健康志愿者3组样本间存在差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6个上调miRNA调控的83个靶基因显著富集于7个通路,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病原虫感染性疾病、免疫/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和胰腺癌等;3个下调miRNA调控的365个靶基因显著富集于5个通路,主要涉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RNA 运输、磷酸肌醇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9个脾虚证患者候选 miRNA 可作为脾虚证临床辨证的潜在血清标志物,为脾虚证患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依据。
杨泽民陈滢宇袁前发陈思羽杨小蓉何震宇洪敏
关键词:脾虚证脾胃湿热证微RNA生物信息学
流率及唾液淀粉酶活性用于评价大鼠酸刺激前后唾液样本采集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柠檬酸刺激对大鼠唾液淀粉酶(s AA)活性和唾液流率的影响,探讨味觉刺激下的唾液标本采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正常雌性SD大鼠30只,先用微量取样器抽取刺激前的全唾液,然后用0.4 mol/L 0.50 cm×0.50 cm的柠檬酸滤纸每隔2.5 min刺激大鼠舌尖30 s,5 min采集的唾液混合为一管,连续采集15 min,共3管唾液样本,记录每管唾液采集量,用Bernfeld法测定s AA活性,计算唾液流率、酸刺激前后流率和s AA活性比值,检测流率和s AA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大鼠酸刺激后0~5 min、6~10 min、11~15 min 3个时间段的s AA活性和唾液流率以及其比值都显著增加(P〈0.05),但这些指标在刺激后的3个时间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唾液流率与s AA呈显著正相关(P〈0.05),刺激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柠檬酸刺激能显著增加大鼠唾液流率和s AA活性。以0.4 mol/L 0.50 cm×0.50 cm柠檬酸滤纸,每隔2.5 min刺激大鼠舌尖30 s,采集酸刺激后全唾液的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鼠酸刺激后唾液标本的采集。
林静杨泽民卢群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
黄芪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疾病模型组(28只),疾病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取其中25只NAFL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7只)、辛伐他汀组(9只,6.7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给药)和APS组(9只,700 mg·kg^(-1)·d-1 APS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双蒸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排泄量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采集大鼠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的能量摄入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饮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辛伐他汀组和APS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和排泄量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AFLD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和APS组大鼠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增加(P均<0.05),且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以及肝脏指数和肝细胞内脂滴数目、脂滴面积均下降(P均<0.05)。APS组大鼠血清中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NAFLD模型组(P均<0.05),但辛伐他汀组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S可有效调节NAFLD大鼠的血清葡萄糖、血脂和肝脏脂滴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PS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袁前发唐思梦陈思羽杨泽民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黄芪多糖辛伐他汀血糖脂类
血脂异常症脾虚证患者血清micro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对血脂异常症脾虚证患者血清microRNA(miRNA)表达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miRNA水平上探讨脾虚证的发病机制和辨证分型。方法选择5例血脂异常症脾虚证患者和5名健康志愿者,通过miRNA定量PCR芯片实验,筛选出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结果在血脂异常症脾虚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中发现12个差异表达miRNA,它们能将两组样本很好的区分。靶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显示,10个下调miRNA调控的178个靶基因显著富集到9个KEGG通路,主要涉及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脂肪酸代谢、DNA转录和修复、吞噬作用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个方面。2个上调miRNA调控的101个靶基因显著富集7个KEGG通路,主要涉及与增值和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剪接体、药物代谢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4个方面。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些血脂异常症脾虚证患者的血清miRNA标志物,并从代谢和免疫方面为脾虚证患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miRNA证据。
杨泽民陈滢宇杨小蓉袁前发陈思羽何震宇洪敏
关键词:脾虚证血脂异常症功能注释
唾液淀粉酶活性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的机制研究
目的:(1)探究唾液淀粉酶(sAA)活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2)明确T2DM大鼠唾液sAA的分泌表现;(3)从病理病变和唾液分泌调控通路探究T2DM大鼠唾液sAA分泌异常的具体机制。方法: SD大鼠随...
陈思羽
关键词:2型糖尿病SAA血糖唾液腺
文献传递
采用唾液淀粉酶活性指标对脾虚模型大鼠唾液采集方法的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脾虚模型大鼠唾液采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利血平所致脾虚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各24例酸刺激前后的唾液,其中刺激后的唾液以0.4 mol/l 0.50 cm×0.50 cm柠檬酸滤纸,每隔2.5 min刺激大鼠舌尖30 s,获得刺激后0~5 min、6~10 min和11~15 min的唾液。Bernfeld法测定唾液淀粉酶(s AA)活性,计算s AA活性比值。结果:脾虚组衰竭明显,体质量比正常组显著降低;正常组与分组前所有大鼠刺激前和刺激后s 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组酸刺激前的s AA活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酸刺激后3个时间段的s AA活性和活性比值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结论:建立唾液采集方法经s AA活性分析,表现出与人较为一致的趋势,可以用于脾虚大鼠s AA相关研究。
林静卢群杨泽民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脾虚大鼠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物质能量代谢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糖类和核酸代谢情况,从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脾虚证的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择4例2004年6月—2005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人4名,钳取患者及健康人胃黏膜进行DNA芯片实验,利用BRB ArrayTools和IPA软件对DNA芯片双通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15个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占总差异表达基因(20个)的75%,其中上调基因1个,下调基因14个,11个基因为酶基因。其中脂类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ACAA2和CYP20A1,表现为脂肪酸分解和胆固醇转化降低;蛋白质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ALDH9A1、ASL、ASS1、PCYOX1L、RPS28、UBE2D2、UBXN1、B3GNT1、GCNT1和PPP1R3C,表现为影响自主神经、尿素循环等生物学过程的氨基酸代谢降低,蛋白质合成降低,错误折叠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加,翻译后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饰降低;糖类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PPP1R3C、B3GNT1和GCNT1,表现为糖原和聚糖合成降低;核酸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RMI1、SMARCD3和PARP1,表现为DNA复制和转录降低,DNA损伤修复增加。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糖类和核酸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主要表现为酶基因表达下调,推测此可能是导致脾虚证营养代谢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杨泽民陈蔚文王颖芳
关键词:脾虚证DNA芯片物质代谢慢性浅表性胃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