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ACX3-SW-332)

作品数:3 被引量:121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继松于君宝刘景双王金达李新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三江平原
  • 2篇湿地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动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沼泽
  • 1篇沼泽湿地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小叶章
  • 1篇小叶章湿地
  • 1篇P
  • 1篇N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王金达
  • 3篇刘景双
  • 3篇于君宝
  • 3篇杨继松
  • 1篇秦胜金
  • 1篇周旺明
  • 1篇孙志高
  • 1篇李新华
  • 1篇赵卫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枯落物分解及主要元素变化动态被引量:25
2006年
应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枯落物的分解失重及其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小叶章枯落物的年分解速率为0.257,二次指数模型:Wt/W0=0.0399e-0.545t+0.9601e0.018t(R2=0.945)能更好地描述其分解失重动态。分解过程中,C、N、P、Ca的积累系数(NAI)<100%(P<0.05),元素发生了净释放;K、Na的NAI>100%(P<0.05),元素发生了净积累;Mg、Mn、Fe的NAI值与100%无显著差异(P>0.05),元素既有释放又有积累。分解16个月后,小叶章枯落物各元素总体释放率的大小顺序为:Fe>P>Ca>N>C>Mg>Mn>K>Na,而相应元素的释放量分别为:0.106、0.147、0.971、0.568、65.37、-0.017、-0.114、-0.209和-0.125 g.m-2。
杨继松刘景双于君宝王金达赵卫
关键词:三江平原
草甸湿地土壤溶解有机碳淋溶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06年
采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草甸湿地有机士层(2~13cm)DOC的淋溶动态,并探讨了土壤呼吸、NH4^+产生速率和淋溶液pH与DOC生成速率的关系.试验第一周。小叶章湿草甸(Ⅺ)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Ⅻ)土壤DOC的释放速率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而后达到平稳水平,其DOC的释放动态可用一次指数衰减方程进行描述(R^2〉0.96,P〈0.05).整个试验期间(35d),两种草甸湿地土壤DOC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10.9(Ⅺ)和506.58μgC·g^-1(Ⅻ),CO2的累积释放量为679.64(Ⅺ)和455.54μgC·g^-1(Ⅻ),表明Ⅺ的低DOC释放可能与高CO2释放所造成的微生物碳源受限有关.DOC的释放速率与Nn4^+的生成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Ⅺ=0.886,P〈0.05;rⅫ=0.972,P〈0.01)。而与淋溶液pH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草甸湿地DOC的生成主要受土壤氮矿化潜势制约(P〈0.05).
杨继松刘景双于君宝王金达周旺明秦胜金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被引量:84
2006年
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P营养动态.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0.000612~0.000945 d^-1)在群落间差异显著,分解480d,分别损失初始重的45.36%(Carexpseudocuraica)、35.32%(Carex lasiocarpa)、33.72%(Deyeuxia angustifolia)和29.13%(Deyeuxia angustifolia-Shrub),即随淹水深度由大到小、淹水时间由长到短,枯落物分解由快到慢,说明湿地的淹水状况是影响枯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分解过程中,漂筏苔草和毛果苔草枯落物N浓度持续上升,N在枯落物中积累;小叶章枯落物N浓度在第1个月快速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分解使枯落物释放N.各类枯落物P浓度的变化大致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分解使湿地枯落物均发生P释放.结果表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状况决定了湿地枯落物N、P的动态变化,而其积累或释放的强度则可能与枯落物初始C:N和C:P的大小有关.
杨继松刘景双于君宝王金达李新华孙志高
关键词:沼泽湿地三江平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