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20 被引量:109H指数:7
相关作者:刘铁根江俊峰刘琨张以谟李启文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电子电信
  • 6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光纤
  • 4篇脉冲激光
  • 4篇脉冲激光沉积
  • 4篇传感
  • 3篇色散
  • 3篇PLD法
  • 2篇叶尖
  • 2篇叶尖间隙
  • 2篇振动
  • 2篇通信
  • 2篇通信系统
  • 2篇气体传感
  • 2篇转子
  • 2篇转子振动
  • 2篇温度
  • 2篇涡轮
  • 2篇解调
  • 2篇激光
  • 2篇激光器
  • 2篇光谱

机构

  • 13篇天津大学
  • 9篇深圳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电子技术...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堪萨斯大学

作者

  • 7篇江俊峰
  • 7篇刘铁根
  • 5篇刘琨
  • 5篇张以谟
  • 3篇胡居广
  • 3篇林晓东
  • 3篇张小栋
  • 3篇李启文
  • 2篇张红霞
  • 2篇刁雄辉
  • 2篇梁广兴
  • 2篇罗仲宽
  • 2篇姜丽娟
  • 2篇曹慧群
  • 2篇范平
  • 2篇贾大功
  • 2篇尹金德
  • 2篇张东平
  • 2篇贾丙辉
  • 2篇刘宇

传媒

  • 3篇光子学报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激光与红外
  • 2篇中国光学学会...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静脉身份识别技术被引量:5
2011年
介绍了手静脉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性事件,对手静脉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静脉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和常用术语进行了解释。通过对手静脉特征识别技术的现状和使用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给出了手静脉特征识别技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研制新型的传感器;反欺骗技术的研究;标准化。
秦斌
关键词:身份识别静脉识别手背静脉手掌静脉手指静脉生物特征识别
光纤Bragg光栅传感系统在大坝水闸模型应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构建了一种应变实时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应变标定实验;通过天津大学水利研究所的大坝水闸模型,成功实现了系统在大坝水闸模型应变监测实验中的应用;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测量灵...
李定杰江俊峰刘铁根刘琨张以谟
关键词:光纤BRAGG光栅
文献传递
基于PLD法制备的MgZnO薄膜紫外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用KrF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PLD)法,以石英为衬底,在300℃~600℃制备了MgZnO薄膜。由拉曼光谱仪、AFM、UV/vis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00℃制备薄膜有最大的禁带宽度3.78 eV,以及最好的结晶质量。在此薄膜上镀上Al电极制备紫外传感器,测量了传感器的的I-V曲线、光谱响应特性,以及在365 nm紫外光辐照下的时间响应特性。传感器波长响应峰值在约320 nm;上升时间常数为9.1 ms,下降时间常数为16.5 ms。
胡居广刁雄辉李学金林晓东李佑国刘毅龙井华李启文
关键词:紫外探测器温度脉冲激光沉积
基于ARM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的研究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开发平台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器,其体积小,实时性好,便于场外作业。设计中制定了光纤端面清洁度判定准则,将采集到的图像在ARM处理器上实时进行处理,并按照判定准则判定光纤端面的清洁度,从而避免了主...
贾大功赵振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
关键词:ARM嵌入式
文献传递
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技术被引量:4
2010年
光学生物传感器在新药研制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重点对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器做了评述。根据谐振腔结构将传感器分为三类。基于微球的生物传感器由于微球腔的高品质因子而成为最初研究的重点,已实验研究了对蛋白质分子、病毒和细菌的传感响应,建立了基于单光子谐振能量和微扰理论的理论模型;基于微盘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利用成熟的平面光刻微加工技术,传感构想提出更早,但直到回流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才使得微盘品质因子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了单分子测量;基于微环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的谐振模式,有利于信号探测,已采用聚合物,氮化硅,以及硅基二氧化硅等材料制作成功,作为其在三维上的扩展,微管式传感器由于能够将光通道和流体通道合二为一而在近年得到关注。
江俊峰刘铁根李海伟惠荣庆刘琨张以谟
关键词:微球微环
单源热蒸发制备有机无机杂化CH3NH3PbI3薄膜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全真空单源热蒸发沉积技术直接制备钙钛矿太阳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CH3NH3Pb I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和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CH3NH3Pb I3薄膜微结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并与非真空旋涂法制备的CH3NH3Pb I3薄膜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源热蒸发法制备的CH3NH3Pb I3薄膜呈现单一的钙钛矿四方晶体结构,且与蒸发源材料的晶体结构同源性高,没有出现杂质相偏析;对比旋涂法制备的CH3NH3Pb I3薄膜表面均匀致密平整,且薄膜结晶度更高;单源热蒸发法制备的CH3NH3Pb I3薄膜禁带宽度为1.57 e V,符合钙钛矿太阳电池吸收层光学性能要求。
范平古迪梁广兴罗景庭张东平陈聚龙
关键词:微结构
侧边抛磨SMS光纤传感器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对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多模光纤部分进行侧边抛磨处理,研究了不同抛磨深度情况下该光纤结构对环境折射率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特性曲线中存在多个损耗峰,这是由多模光纤中多种高阶模式相互干涉形成的.当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被侧边抛磨到接近纤芯时,光谱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只是各损耗峰波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移;但是,当抛磨掉部分纤芯时,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的光谱曲线发生较大变化,抛磨后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对外环境折射率变化敏感.当抛磨区深度为10μm,长度为20mm时,折射率传感器的最高灵敏度只有703.2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15μm时,最高灵敏度为798nm/RIU;当抛磨区深度为20μm时,最高灵敏度高可达1 190nm/RIU.研究表明,通过侧边抛磨单模多模单模光纤结构可实现一种新型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且可通过增加抛磨深度来提高该传感器对折射率的传感灵敏度.
唐洁媛陈哲罗云瀚余健辉张军
关键词:光纤多模光纤多模干涉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被引量:6
2011年
对于高比特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由温度或功率变化导致的色散波动高于系统的色散容限。因此,色散补偿单元必须具备动态可调谐功能才能适应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动态可调谐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国内外研究情况,其中包括啁啾光纤光栅法、虚像相位阵列法、G-T干涉仪法、阵列光纤光栅法和平面光波导法,并且简要讨论了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贾大功郭强马彩缤张红霞李岩赵振
关键词:色散光纤通信
转子对高压涡轮叶尖间隙变化规律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基于涡轮叶尖间隙主动控制的需要,初步分析了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机理,建立了机匣、叶片和转子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仿真计算转速变化和发动机起动过程瞬态温度下转子的径向变化,讨论了转子在飞行器机动飞行情况下的振动幅值对叶尖间隙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振动幅值和径向位移对叶尖间隙变化有重要作用。
贾丙辉张小栋任新宇
关键词:叶尖间隙高压涡轮转子振动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及其发展
提要全息显示技术因其能提供与原物完全相同的像而在三维显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多种三维全息显示的方法,并对计算全息三维显示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做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现有计算全息显示的优劣和发展方向,指出全息显...
贾大功张未冬武立强张红霞张以谟
关键词:全息技术计算全息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