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0011064)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明辉崔昭曲贞刘刚邹万忠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 刘畅曲贞杨瑞赵娟贾晓玉郑欣刘章锁崔昭赵明辉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自身抗体抗原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荧光抗体技术
- 肾组织中缺乏IgG线样沉积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肾组织中缺乏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沉积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至2008年确诊的抗GBM病患者93例,其中40例肾脏病理中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缺乏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的患者为研究组(A组),53例肾组织中有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沉积的经典抗GBM病患者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咯血、少尿或无尿和肉眼血尿的发生率、蛋白尿水平、贫血程度、循环中抗GBM抗体百分结合率、ANCA阳性率、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及组成成分、患者的生存率以及肾脏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组织中缺乏IgG沉积的患者,从起病到确诊所需的时间较长(68d比36d,P=0.013);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较低(716.0μmol/L比896.8μmol/L,P=0.027)。其中4例患者肾组织石蜡切片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以见到IgG沿GBM呈线样沉积。结论肾脏病理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缺乏IgG线样沉积的抗GBM病患者,与经典抗GBM病患者相比,肾脏病变进展较慢,但其他临床及病理表现并无显著差异,肾脏预后及患者存活率亦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上应尽早检测血清抗GBM抗体,早期给予血浆置换治疗,以改善预后。
- 陈骏良崔昭曲贞刘刚邹万忠赵明辉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荧光抗体技术临床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