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BA110103)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丁小斌赵鑫赵楠丁玲邓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名词-名词”概念组合的关系启动效应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子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的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的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的限制,是独立表征的。
- 丁小斌丁玲
- 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对情绪调节因难量表(DERS)在中国青少年中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方法 以710名中国青少年为施测对象,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DERS量表共包含6个因子.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在0.88 ~0.96,0.52 ~0.7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为x2/df=1.05,AGFI=0.87,GFI =0.90,NFI=0.94,CFI =0.99,TLI =0.99,NNFI =0.9,RMSEA=0.015,RMR =0.06.结论 DER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测量结果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适用于中国青少年群体.
- 丁玲赵楠丁小斌邓平
- 关键词:情绪调节青少年信度
- 躯体表情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识别的敏感线索。与面部表情的早期视觉加工相似,P1成分对恐惧、愤怒等负性躯体表情更加敏感,反映了对躯体威胁信息快速且无意识的加工。情绪躯体和面孔还有着类似的构型加工,表现为二者都能诱发颞枕区视觉皮层相似的N170成分,但涉及的神经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在构型编码加工中,面部表情的N170与顶中正成分(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较躯体表情的N170、VPP更加明显。在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的后期加工阶段,早期后部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反映了面孔和躯体视觉编码的注意指向加工,随后出现的P3与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代表了顶额皮层对复杂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躯体表情还存在与外纹状皮层躯体区相关的N190成分,其对躯体的情绪和动作信息敏感。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动作对情绪知觉的影响、动态面孔-躯体情绪的加工机制等。
- 丁小斌康铁君赵鑫付军军
- 关键词:情绪面部表情P1N170
- 情绪识别研究中被“冷落”的线索:躯体表情加工的特点、神经基础及加工机制被引量:10
- 2017年
- 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表达与识别的重要线索。与面部表情相比,躯体表情加工的显著特点是补偿情绪信息,感知运动与行为信息,及产生适应性行为。情绪躯体与面孔加工的神经基础可能相邻或部分重合,但也存在分离;EBA、FBA、SPL、IPL等是与躯体表情加工相关的特异性脑区。今后应系统研究面孔、躯体及语音情绪线索加工潜在的神经基础,探讨躯体情绪加工的跨文化差异,考察情绪障碍患者的躯体表情加工特点。
- 丁小斌康铁君赵鑫
- 关键词:神经基础
-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的差异:来自基因、大脑的证据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丁小斌赵楠
- 关键词:文化差异基因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