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5010)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罗献宝王亚欣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库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硝氮
  • 1篇氮沉降
  • 1篇氧化二氮
  • 1篇一氧化二氮
  • 1篇葡萄糖
  • 1篇铵态氮
  • 1篇微生物碳
  • 1篇林隙
  • 1篇红壤
  • 1篇N2O
  • 1篇CH4
  • 1篇GHG
  • 1篇表层土

机构

  • 3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篇罗献宝
  • 2篇王亚欣

传媒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沼液施用及葡萄糖添加对赤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冬季利用园地消纳沼液对赤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排放通量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为冬季园地适宜的沼液施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土柱培养方式,分别以每隔6(S6)、12(S12)和18 d(S18)的频率浇灌沼液,连续72 d观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研究沼液施用的影响效应;此外,通过5 d的短期培养试验,研究沼液和葡萄糖配合施用对土柱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与纯水处理相比较,S6处理的土壤CH_4、CO_2和N_2O累积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P<0.05);虽然S12和S18处理的累积排放量均高于纯水处理,但是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沼液中添加葡萄糖,施用后土壤的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分别是纯沼液处理的1.8、25.0和3.9倍;回归拟合显示,S6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结论】冬季在园地土壤施用沼液的间隔期应大于6 d,且应避免与新鲜的有机质同时施用,以减少沼液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强效应。
罗献宝周常茂李清许颖峰奉小明
关键词:葡萄糖
森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氮库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被引量:5
2014年
土壤微生物碳氮库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氮沉降增加对森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氮库的影响,本研究以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2009年生长季节(5月至10月)开展了人工模拟大气氮沉降增加的野外试验,氮沉降处理采用NH4Cl和KNO3两种形态,处理剂量为喷施氮素40 kg·hm-2·a-1。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模拟氮沉降增加对森林表层土壤的溶解性有机碳及无机氮素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在观测期间NH4Cl形态氮沉降处理导致森林表层土壤的pH值降低0.2个单位(p<0.05),而且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减少了18%(p<0.05)和32%(p<0.05)。在本研究的观测期间,KNO3形态的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库未产生显著性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形态氮沉降处理条件下土壤及其微生碳氮库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KNO3态氮沉降处理增强了土壤活性碳库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库间的关联性,而NH4Cl态氮沉降处理降低了这种关联性。此外,研究还探讨了不同形态的氮干扰影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氮库的可能性机制,研究结果强调了在大气氮沉降研究中不应忽视氮素的形态效应。
罗献宝梁瑞标王亚欣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氮沉降铵态氮
林隙干扰对温带成熟林表层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
2014年
林隙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干扰之一,林隙结构改变了森林局部区域的生境条件。以温带成熟林中的倒木林隙为观测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土壤样品,在生长季节中研究了林隙与林下表层土壤活性碳氮库的月际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林隙环境中土壤湿度和容重显著高于林下;虽然林隙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林下,但是林隙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林下。林隙和林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林隙的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显著低于林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碳氮库与土壤湿度和容重的相关性显著;在土壤活性碳氮库间,林隙土壤SMBC和SMBN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土壤DOC,而在林下则是土壤硝态氮。同时还综合分析了林隙干扰对森林表层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并探讨了林隙土壤活性碳氮库的维持机制。
罗献宝梁瑞标王亚欣徐浩
关键词:林隙表层土壤土壤微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