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239005)

作品数:52 被引量:460H指数:12
相关作者:陈世加路俊刚查明廖明光廖纪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9篇盆地
  • 13篇储层
  • 11篇油气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篇凹陷
  • 8篇准噶尔盆地
  • 7篇页岩
  • 7篇致密
  • 6篇地质
  • 6篇砂岩
  • 6篇孔隙
  • 6篇成藏
  • 5篇油层
  • 4篇断层
  • 4篇油源
  • 4篇有机质
  • 4篇源岩
  • 4篇致密砂岩
  • 4篇流体
  • 4篇芦草沟组

机构

  • 2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石油气电...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12篇陈世加
  • 8篇路俊刚
  • 7篇廖明光
  • 7篇查明
  • 6篇廖纪佳
  • 5篇王力
  • 4篇田善思
  • 4篇高长海
  • 4篇姚泾利
  • 4篇卢双舫
  • 4篇曲江秀
  • 4篇薛海涛
  • 4篇马捷
  • 3篇张焕旭
  • 3篇柳广弟
  • 3篇丁修建
  • 3篇黄志龙
  • 3篇唐海评
  • 3篇李勇
  • 3篇张潇文

传媒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16篇2015
  • 10篇201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成因被引量:13
2015年
在储层含油饱和度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油源、油气成藏动力、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分析,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远离下部长7烃源岩生烃中心,油源不足是姬塬地区长2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根本原因;由于长2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气运移的动力较小,而且长2储层中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油气难以驱替,从而使得长2油藏含油饱和度低;此外,长2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也是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原因。
刘超威陈世加姚宜同黄囿霖张潇文
关键词:长2油藏鄂尔多斯盆地
莫索湾地区白垩系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及模式
2018年
依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白垩系油气藏的成藏过程,建立其成藏模式。该区白垩系油气普遍存在生物降解,但降解程度较弱,自下而上降解程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该区白垩系油气存在多期混合成藏特征,其中主要的2次成藏时间分别发生在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到渐新世。晚白垩世到渐新世为油气主要成藏期,在此期间成藏的原油与先前的生物降解油发生混合。新近纪的掀斜运动导致大量油气顺层向北调整,该区因此可形成砂泥岩薄互层等4类油气藏。
靳军李勇王熠任江玲丁振刚何清波王攀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成藏特征成藏模式
华池地区长8_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8_1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受到其致密的储层物性和复杂的油水聚集特征所制约。依据华池地区的岩心照片、铸体薄片及砂岩样品物性资料,分析了长8_1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特征及影响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长8_1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砂体结构、成岩作用和填隙物含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巨大。块状砂体的物性好于含纹层砂体。压实与胶结作用促进储层致密化,交代和溶解作用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储层孔隙度与绿泥石含量成正比,与铁方解石和水云母含量成反比。储层填隙物含量愈高则渗透率愈低。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有利于原油的充注和成藏。
刘广林肖正录李勇王攀丁振刚何清波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异常高压与致密油富集被引量:11
2016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藏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通过计算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流体压力,建立了芦草沟组的异常高压分布体系,结合芦草沟组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化验分析、重点井试油情况,探讨异常高压与致密油藏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油藏具典型的源储一体式结构,优质烃源岩在低成熟—成熟阶段生成的致密油,在烃源岩层内自生自储或在烃源岩层间短距离运移,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芦草沟组烃源岩和储集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横向上稳定连片,展现出一定的"层控"特征;纵向上不同层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的差异导致异常高压分布不均,存在明显的层间剩余流体压力差。剩余流体压力为致密油垂向运移的主要动力,层间高剩余流体压力差分布带是致密油的有利富集区。
廉欢查明高长海唐勇丁修建曲江秀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藏异常高压
界面张力与润湿角校正对高压压汞法计算泥页岩孔径分布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对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压压汞实验法是目前研究页岩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广泛使用的方法。有学者对汞在石墨烯材料中润湿性研究发现,液态汞在孔隙中的界面张力γ和润湿角θ是孔半径r的函数,根据这一认识将Washburn方程中的界面张力γ和润湿角θ视为定值的传统数据处理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需要对Washburn方程进行参数校正。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样品为例,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利用校正前后的Washburn方程处理压汞数据,结果发现参数校正后得到的微孔(<2 nm)体积占比,比校正前微孔体积占比增加了118%,中孔(2~50 nm)体积占比减小了7%,大孔(>50 nm)体积占比基本不变,参数校正后得到的孔径分布能更加精确地表征页岩的孔径分布。
靳继阳薛海涛田善思吴春正李莹李莹赵日新
关键词:泥页岩孔径分布润湿角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超高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普遍发育超高压, 综合运用测井、 钻井、 试油资料及盆地模拟技术, 分析了现今地层压力特征和超高压形成机制, 并恢复了芦草沟组古压力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吉木萨尔凹陷现今压力结构由浅至深可分为常压带、 浅层超高压带、 压力过渡带和深层超高压带4个压力带; 芦草沟组位于深层超高压带, 在横向上超高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剩余压力多为10-20 MPa, 压力系数为1.10-1.50. 芦草沟组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3个半 “增压-泄压” 旋回, 且压力演化的旋回性与沉积速率、 生烃排烃和构造抬升存在较好的匹配关系; 沉积物快速埋藏导致的欠压实是形成第一期超高压的主要原因, 在三叠纪晚期进入生烃门限后, 生烃增压则成为形成第二期和第三期超高压的重要机理.
赖仁查明高长海曲江秀丁修建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盆地模拟古压力超压
轮南地区三叠系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2
2017年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期次及时间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13口钻井5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镜下观察和显微测温技术,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确定了轮南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期次及时间。轮南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盐水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大多赋存于石英微裂隙中。烃类包裹体在荧光下呈亮黄—黄绿色,表明研究区油气成熟度中等;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具单峰特征,峰值为110~120℃.轮南地区三叠系油气藏经历1期油气充注,主要成藏时间为中新世。
孙一芳查明高长海张海祖赵海涛颜文远
关键词:三叠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藏期次
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在烃源岩形成中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4
2016年
烃源岩形成研究一直集中于海相盆地的"生产力模式"和"保存模式"之争,湖相盆地研究较少.利用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碳、碳酸盐碳同位素、热解参数、还原硫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征了湖盆古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研究了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在烃源岩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发现不同的湖盆中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对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高,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受有机质保存条件影响小,即使在含氧的水底也会有部分有机质来不及氧化而富集形成烃源岩;有机质供给量小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低,氧化环境中大部分有机质被降解难以形成烃源岩,只有还原环境下有机质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有机质保存是控制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丁修建柳广弟黄志龙卢学军陈哲龙谷峰
关键词:古生产力二连盆地石油地质
东道海子凹陷周缘构造油气源对比及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研究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抽提物及周边构造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研究区内三套主要烃源岩产物在稳定碳同位素、Pr/Ph、甾烷相对组成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碳同位素相对较轻,Pr/Ph普遍小于3,甾烷相对组成中以C_(29)含量最高,C_(28)含量次之,整体上符合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产物的特征,并在滴南凸起的西部及中部存在石炭系烃源岩产物不同程度的少量混入。通过各项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及甲基菲指数分析了原油成熟度的差异,并借助前人研究成果将其换算为统一的成熟度参数R_o,从而得出了不同演化阶段生成原油的分布范围。平地泉组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的产物未能大规模运移至构造高部位成藏,可能尚赋存于凹陷深部及斜坡区域,东道海子凹陷斜坡区域低幅度构造及岩性圈闭是寻获生烃高峰期产物的有利目标。
张焕旭陈世加杨迪生马捷关新邹贤利黄海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油源对比
不同类型干酪根滞留油气机理的探讨
<正>页岩油气的资源量,与泥页岩的留烃能力密切相关,泥页岩留烃能力可以分为两部分:有机(干酪根)留烃能力与无机(碎屑矿物,碎屑颗粒)留烃能力,有机留烃能力包括干酪根的溶胀、干酪根的吸附、干酪根孔隙的容留,无机留烃能力包括...
田善思薛海涛卢双舫陈国辉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