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1-YW-15)
-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晓勇孙卫东杜小伟罗贤冬段留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安徽铜陵新桥Cu-Au-Fe-S矿床黄铁矿Re-Os定年及成矿意义被引量:23
- 2009年
- 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Cu-Au-Fe-S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成矿区,新桥大型Cu-Au-Fe-S矿床为其重要的矿床之一。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中矿石的黄铁矿进行了精确定年测定,首次获得了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26±11Ma,初始Os值1.2±1.9(MSWD=2.6),属早白垩世,代表了铁硫化物的成矿年龄。结合前人的精确同位素定年结果,认为铜陵地区存在两种成矿事件,一种是与Cu-Au-Mo矿有关的成矿事件,代表的铜钼金硫化物的成矿年龄为138.0~140.0Ma;另一种与铁矿有关的成矿事件,代表的铁硫化物的成矿年龄为112.6~126Ma。
- 谢建成杨晓勇杜建国杜小伟肖益林屈文俊孙卫东
- 关键词:RE-OS同位素定年黄铁矿
- 胶北地块与金成矿有关的郭家岭岩体和上庄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8
- 2014年
-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主要的原生金矿矿集区,金矿的主要控矿围岩是郭家岭花岗岩,通过研究郭家岭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金矿的成因和物质来源具有指示性意义。本文研究的两个花岗岩岩体为上庄岩体和郭家岭岩体,两岩体同属郭家岭型花岗岩。通过对两岩体的花岗岩样进行岩相学矿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和U-Pb同位素分析,获得胶东半岛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机制与源区性质及自然金的产出形式等科学信息。LAICP MS锆石U-Pb年龄得出郭家岭岩体年龄125.4±2.2 Ma,上庄岩体U-Pb年龄128.8±2.0 Ma,都为中生代早白垩世,两岩体年龄相差3Ma,在年龄误差范围来看可以把两岩体作为同一期岩体,也在年龄角度证实两岩体都同属郭家岭花岗岩。两岩体的锆石组成都含有太古宙和晚侏罗纪的继承锆石,指示两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具相似性,都包含太古宙岩石成分和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分。两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表现出明显的LREE富集和HREE极度亏损,没有明显的铕负异常。郭家岭岩体和上庄岩体花岗岩都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特征,都具有高的Sr含量(913×10^-6~1325×10^-6),低的Y含量(2.2×10^-6~8.4×10^-6)和Yb含量(0.21×10-6~0.68×10^-6),较高的(Dy/Yb)N比值1.62~2.28,暗示花岗岩岩浆形成时石榴石是一个重要的残留相,而没有斜长石作为残留相。两岩体具有较低的MgO、Cr、Ni含量和Mg#,反映郭家岭型花岗岩岩浆的形成可能是岛弧环境榴辉岩相压力条件下洋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 罗贤冬杨晓勇段留安孙卫东
- 关键词:胶北地块埃达克岩岛弧
- 印度次大陆中央构造带沉积—变质型锰矿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被引量:4
- 2009年
- 对印度中央构造带Sausar带锰矿及其围岩的31个样品进行了显微镜仔细的观察和鉴定,并分析了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该带的锰矿主要是软锰矿和硬锰矿,锰矿主要富集在锰榴石英岩内。含锰岩系样品具非常高的Mn/Fe比值,说明热液运输和成矿作用期间锰和铁的强烈分异;MnO/TiO2为67.98~1417.52,说明有大量陆源物质经风化、搬运加入并混合沉积而成。用太古界平均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后,稀土元素含量中δEu,δCe都有明显的正异常,说明该带锰矿床是在较强氧化海洋环境和有大量陆源物质加入的条件下沉积,并经过热液的变质交代作用而成的沉积—变质型锰矿床。该沉积—变质型锰矿的发现和研究对我国南方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的锰矿寻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杜小伟杨晓勇杨钟堂L.G.Gwalani
- 关键词:REE地球化学矿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