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03188)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鲍自谦刘怡王飞伍秀英陈云龙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毒
  • 4篇内毒素
  • 2篇全血
  • 2篇成分血
  • 1篇动态监测
  • 1篇血液
  • 1篇输血
  • 1篇细菌内毒素
  • 1篇献血
  • 1篇献血者
  • 1篇内毒素含量
  • 1篇内毒素检测
  • 1篇发热反应
  • 1篇安全控制
  • 1篇成份血

机构

  • 4篇深圳市血液中...

作者

  • 4篇刘怡
  • 4篇鲍自谦
  • 2篇王飞
  • 1篇伍秀英
  • 1篇章昊
  • 1篇陈云龙

传媒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8例输血发热反应的内毒素调查
2012年
目的调查输血发热反应细菌内毒素情况,促进血液的安全控制。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进行血液内毒素定量检测。结果对8例临床输血发热反应的血袋样本进行内毒素检测,内毒素含量为0.023~0.145Eu/ml,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次发热性输血反应内毒素调查,反映出采供血机构对医用器具使用前进行内毒素和细菌安全有效监控;献血者筛查、无菌操作、制备分离、保存等环节全面过程质量控制,血液的细菌和内毒素污染已极其少见,现行质控机制较为安全有效。
鲍自谦刘怡章昊
关键词:输血发热反应内毒素
361名献血者血液内毒素含量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正常献血人群血液内毒素含量范围。方法采用高灵度鲎试剂、Ati-320细菌内毒素测定系统,运用动态浊度法对361名正常献血人群标本进行血液内毒素定量检测。结果标本血液内毒素含量范围为0—0.193EU/ml,其95%置信区间为0.014 1—0.047 4EU/ml。结论本研究所获得的血液内毒素含量数据可作为普通正常人群的参考标准,为血液质量监控、临床输血反应或内毒素血症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鲍自谦刘怡伍秀英王飞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内毒素含量
全血和成分血内毒素检测评估及其安全控制机制的评价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全血、成分血内毒素动态监测和细菌培养,评估内毒素水平与细菌培养结果的吻合性;临床输血发热反应与血液内毒素关联性;评价血液细菌及内毒素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4月本中心的志愿献血者血液样本300份为研究对象,按样本品种分为3组:全血组(n=50)、悬浮红细胞(RBC)成分血组(n=150)及血小板(PLT)成分血组(n=100);并选择2009年1月至2月于街头无偿献血的健康志愿者全血样本361份作为对照组,并以对照组内毒素检测结果作为正常人群参考范围。采用动态浊度法内毒素定量检测技术,分别对各组血液保存前、中、后期血液样品进行内毒素含量检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样在不同保存时间段内毒素变化情况,并结合其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临床输血发热反应血样的内毒素水平。结果正常人群血液内毒素参考值为(0~0.193)EU/mL;PLT悬液组与对照组(w=0.635,P=0.0585)与悬浮RBC组与对照组(W=0.334,P=0.583)血样在前、中、后3个时间段的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血组内毒素含量保存前期与后期、中期与后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0.860,P=0.014),全血、成分血内毒素水平为(0.005~0.188)EU/ml,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发生输血发热反应的样本血液内毒素监测水平为(0.023~0.145)EU/mL。结论当全血、成分血细菌培养呈阴性时,其内毒素水平比较均无异常,显示彼此结果吻合;输血发热反应血样的内毒素水平正常,提示与输血发热反应无关联性。现行采供血机构在医用耗材、献血者筛查、血液采集、制备、保存、运输等环节,对血液细菌及内毒素安全控制机制是有效的。
鲍自谦刘怡
关键词:全血成分血内毒素检测安全控制
全血及成分血内毒素动态监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监测全血及成分血的内毒素含量动态变化,探讨内毒素监控的意义,为评估血液安全提供依据,保证安全输血。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4月本血液中心献血者中,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自愿献血者血液样品300份为研究对象。按血液成分分为3组:全血组(n=50)、悬浮RBC成分血组(n=150)及PLT成分血组(n=100)。采用动态浊度法内毒素定量检测技术分别于各组血液保存前期、中期及后期检测各个血液样品内毒素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样内毒素变化情况。结果全血保存期前中后期中,内毒素含量在部分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0.860,P〈O.05);而PLT悬液、悬浮RBC在3个时间段的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血及成分血的内毒素含量监测,结果显示血液保存期的内毒素含量稳定与其细菌培养阴性相吻合,表明现行的采供血流程的质量控制是有效的,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
鲍自谦刘怡王飞陈云龙
关键词:全血成份血细菌内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