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0B03)

作品数:62 被引量:782H指数:16
相关作者:李杨瑞杨丽涛杨柳谭芳李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0篇甘蔗
  • 9篇土壤
  • 6篇赤霉
  • 5篇性状
  • 5篇蔗叶
  • 5篇伸长
  • 5篇组培
  • 5篇胁迫
  • 5篇节间
  • 5篇节间伸长
  • 5篇酒精废液
  • 5篇快繁
  • 5篇基因
  • 5篇废液
  • 5篇赤霉素
  • 4篇农艺
  • 4篇酶活性
  • 4篇茎尖
  • 4篇固氮
  • 3篇滴灌

机构

  • 4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7篇广西农业科学...
  • 37篇广西大学
  • 19篇广西作物遗传...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广西亚热带生...
  • 1篇广西农业职业...
  • 1篇教育部
  • 1篇华盛集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8篇李杨瑞
  • 27篇杨丽涛
  • 13篇杨柳
  • 10篇李松
  • 10篇谭芳
  • 9篇吴建明
  • 9篇韦广泼
  • 8篇淡明
  • 8篇余坤兴
  • 8篇刘红坚
  • 8篇刘丽敏
  • 7篇江泽普
  • 7篇王爱勤
  • 7篇游建华
  • 6篇戴友铭
  • 6篇苏天明
  • 6篇于永浩
  • 6篇曾涛
  • 5篇陈桂芬
  • 5篇周桂

传媒

  • 9篇广西农业科学
  • 7篇热带作物学报
  • 6篇中国糖料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机化
  • 1篇果树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8篇2011
  • 29篇2010
  • 16篇2009
  • 7篇200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果蔗组培快繁被引量:18
2010年
以果蔗(Badila)茎尖脱毒组培苗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emporary immersion bioreactors TIBs)进行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TIBs系统进行甘蔗组织培养一代增殖较传统方法高出10倍以上;(2)TIBs系统以第4代继代材料为宜;(3)接种密度在10~15株/L培养基最有利于甘蔗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4)TIBs系统中6-BA浓度为0.5~1.0mg/L时适合于增殖培养,NAA浓度为4mg/L时有利于根的诱导;(5)浸没间歇频率在1min/3h时增殖和生长表现较为优异,1min/6h时有利于根的诱导和根的生长。
杨柳秦钢杨丽涛罗瑞鸿游建华Ariel D Arencibia魏源文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组培快繁
几个糖能型甘蔗新品种高产栽培比较试验被引量:9
2009年
对近年广西甘蔗研究所选育的桂糖22号、桂引5号、桂糖26号等3个糖能型甘蔗品种进行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公顷产蔗量达到能源甘蔗品种120吨以上的技术要求,其中桂引5号产量最高,达171.57吨/公顷,桂糖22号160.90吨/公顷,分别比新台糖22号增产21.7%和14.2%;各品种单位面积可发酵糖量表现与蔗茎产量表现相似,即桂引5号最高,达35.51吨/公顷,其次为桂糖22号,34.75吨/公顷,与对照相比达显著水平。桂引5号、桂糖22号不仅蔗茎产量、单位面积可发酵糖量高,且宿根性强,抗旱,适宜广西旱地甘蔗生产,是理想的糖能兼用品种。
李松游建华余坤兴刘丽敏刘红坚淡明谭芳杨荣仲戴友铭
关键词:能源甘蔗高产栽培
赤霉素诱导甘蔗节间伸长的效应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在伸长初期以200 mg/L GA3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对照喷清水,研究GA3处理后甘蔗节间糖苷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以揭示赤霉素诱导甘蔗节间伸长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GA3处理的株高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在处理后7、14和28 d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32%、14.50%和8.35%,GA3处理引起甘蔗植株表现的高度优势一直保持到后期,节间伸长效果主要是在茎的中部(5~10节).(2)GA3处理后α-葡萄糖苷酶和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较对照显著下降;POD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也略有下降;α-半乳糖苷酶、β-N-乙酰氨基已糖苷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由此推测,外源GA3主要通过调节α-葡萄糖苷酶活性、α-甘露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N-乙酰氨基已糖苷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其次是POD、β-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终达到节间伸长效果.
吴建明李杨瑞王爱勤杨柳杨丽涛
关键词:赤霉酸甘蔗伸长糖苷酶过氧化氢酶
^(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固氮菌接种对甘蔗生物固氮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罗霆欧阳雪庆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生物固氮含氮量
地下滴灌条件下甘蔗根系和蔗地土壤速效养分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探讨甘蔗地下滴灌条件下甘蔗根系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进行分层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根重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0~15cm土层其含量显著高于30~60 cm土层,0~30 cm土层含量也都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水平方向上,甘蔗根系主要分布在15~30cm处,距离滴灌带0~15 cm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较高,各速效养分含量明显降低,随后较缓增加。
徐林黄海荣黄玉溢陈桂芬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地下滴灌蔗地速效磷
赤霉素诱导甘蔗节间伸长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9
2009年
探讨外源赤霉素对甘蔗节间伸长的效果及其与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伸长初期以200mg/L浓度的赤霉素进行叶面喷施,对照喷清水。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的株高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在处理后7,14和28d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32%、14.50%和8.35%,赤霉素处理引起植株表现的高度优势一直保持到后期,节间伸长效果主要集中在中部。赤霉素处理的GA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ABA含量则相反,赤霉素处理的均显著低于对照。赤霉素处理的乙烯释放量稍低于对照,IAA含量从第7d开始稍高于对照的;赤霉素处理对ZR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赤霉素处理的ABA/IAA的比值显著下降,ZR/IAA和EH/IAA的比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提高了GA3/IAA的比值。这说明外源赤霉素促进甘蔗节间的伸长可能主要通过调节ABA和赤霉素含量,其次是乙烯释放量和生长素含量,最终达到调节节间伸长效果。
吴建明李杨瑞杨柳王爱勤杨丽涛
关键词:赤霉素甘蔗伸长激素
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特性分析
2010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窄行宽株等行距、宽行窄株等行距、宽窄行窄株距和宽窄行宽株距4种种植模式下蔗茎的伸长特性。结果表明:(1)Logistic方程能够可靠的估计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的进程。(2)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的潜力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宽窄行窄株距种植模式最大,且该差异的产生体现在蔗茎伸长持续时间或伸长速率上。(3)不同种植模式蔗茎伸长快增期的持续时间最短,但贡献率最大。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和加强快增期的田间管理对蔗茎伸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超君黄敏黄有总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LOGISTIC方程
基于Crosby生长法则的蔗根土天牛幼虫龄期划分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寻蔗根土天牛幼虫最佳分龄结构并判断幼虫的龄数,为研究蔗根土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制定防治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饲养孵化的方法收集蔗根土天牛幼虫,分别测量幼虫的头口宽和前胸背板宽,并采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频次分布图显示蔗根土天牛幼虫头口宽、前胸背板宽均有18个左右的分布区,其中以头口宽分布较为明显,头口宽的峰值分别为0.6、1.2、1.6、2.2、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和9.0mm。【结论】蔗根土天牛幼虫共分18龄,头口宽是判定蔗根土天牛幼虫虫龄的最佳指标。
于永浩岑冠军韦德卫曾宪儒曾涛
赤霉素诱导甘蔗GA20-Oxidase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本研究以喷清水甘蔗幼茎作为对照(即未处理),经过赤霉素处理后6h、12h、24h和48h的甘蔗幼茎为处理,分别进行取样并提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作模板,利用SYBR GreenⅠ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GA20-oxidase)和内参基因(GAPDH)的标准品和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内参基因与目的基因的起始模板浓度与Ct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98、r2=0.995;溶解曲线均显单峰型,证明扩增的特异性比较好,可对基因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定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未处理的表达量最大,赤霉素处理后表达量持续下降,在6h达到最低值,12h后逐渐上升,但到48h又明显下降,且所有处理的表达量均低于未处理,6h、12h、24h和48h比对照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24.75%、13.18%、10.23%和20.34%。本实验研究GA20-oxidase基因在赤霉素处理后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克隆甘蔗GA20氧化酶基因全长序列、研究该基因在甘蔗节间伸长过程中的表达调控及甘蔗茎间伸长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吴建明李杨瑞王爱勤杨柳杨丽涛甘崇琨
关键词:甘蔗赤霉素定量PCR基因表达
甘蔗地埋式滴灌施肥效应被引量:7
2010年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8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滴灌施肥、常规施肥+无滴灌、常规施肥+滴灌、不施肥+滴灌)对比试验,探讨地埋式滴灌施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滴灌处理能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生长后期能促进甘蔗茎伸长、增粗,提高甘蔗产量,与无滴灌处理相比,分别增产31.9%、22.8%,增收2205.6、78.2元/ha。可见,滴灌施肥应用于甘蔗生产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旱地甘蔗高效节本栽培重要措施之一。
陈桂芬黄玉溢刘斌徐林黄海荣唐其展
关键词:甘蔗地埋式滴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