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211工程”项目(FDUFS11-2-003)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肖四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211工程”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学史
  • 3篇文学史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史
  • 2篇文学史编写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1篇叙事
  • 1篇元叙事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善恶
  • 1篇善恶观
  • 1篇主观
  • 1篇主观性
  • 1篇悖论
  • 1篇文化悖论
  • 1篇文学学科
  • 1篇现代语境
  • 1篇救赎

机构

  • 5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5篇肖四新

传媒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陈寅恪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被引量:1
2010年
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陈寅恪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从学科自觉高度提出比较文学定义的学者;第二,他用理论与实践活动丰富与发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三,他在跨文化传播与接受方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肖四新
关键词:陈寅恪比较文学学科
“外国文学史”的性质及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2
2011年
"外国文学史"并不属于文学史范畴,从它的出发点与观照方法看,它是对世界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总体把握的文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中,"外国文学史"因其总体性叙事而遭到了人们的批评,甚至其存在的合法性也遭受质疑,陷入生存困境中。但这并不是总体性本身的过错,而是认识主体将过分沉重的历史任务强加给总体性的结果。"外国文学史"要得以生存,应当构建内在于历史的具体总体性,即辩证处理主客体的关系,既避免夸大客体的力量,也要对主体进行限制。强调整体与部分、同一性与差异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联系,使文学"事实"在各种联系中形成"现实"的整体。
肖四新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
元叙事与跨文化重构的文化悖论——以百年来汉语“外国文学史”编写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元叙事既是跨文化重构的潜在动力,又构成跨文化重构的文化悖论。没有元叙事的参与,不仅意味着放弃文化主体性,而且会将文学史变成史料汇编。文化主体性和文学史的主观性内涵,为汉语"外国文学史"中的元叙事提供了存在的理由。但坚持意义认定与思想展现往往又带来同一性意识形态与诗学形态的简单化判定,导致文学史叙事话语单一、审美功能丧失、过于随意与主观化,异化为意识形态和民族政治的承担者。
肖四新
关键词:元叙事文化悖论
“外国文学史”编写中的主观性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重构的目的与手段、文学史的"真实性"本质、"外国文学史"的性质三个方面的论证,为"外国文学史"编写中的主观性辩护。跨文化重构是一种借权力实现制控的再创造活动,主体性介入是其必然的文化逻辑,是确保重构目的实现的重要手段,文化逻辑中的内在冲突是可以克服的。文学史具有主观真实性,这为跨文化重构中的主体性介入提供了可能。作为跨文化重构形式之一的"外国文学史",尽管其观照的对象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但其实质是对多国文学所共有事实进行的总体文学研究,属于文学研究范畴。作为文学研究,它所产生的就不只是客体本身的知识,同时还包括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肖四新
关键词:主观性
论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被引量:3
2010年
基督教是以善恶观为切入点,从神学本体论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的。它认为人的本质是原罪,因为原罪,又带来了其他的罪恶。所以,人是与罪恶相伴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人是有限的存在,注定了人的悲剧性处境。人无法自救,必须要依靠神恩的拯救。基督教的原罪观看起来经不起理性的推敲,但拨开宗教表象的话,它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存在的辩证理解。
肖四新
关键词:基督教善恶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