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247009)

作品数:5 被引量:183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建中范立础王军文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碰撞
  • 3篇地震反应
  • 2篇桥梁
  • 2篇限位
  • 2篇限位装置
  • 2篇连续梁
  • 2篇连续梁桥
  • 2篇非规则梁桥
  • 1篇地震碰撞
  • 1篇振动
  • 1篇伸缩缝
  • 1篇缩缝
  • 1篇桥梁工程
  • 1篇纵向地震
  • 1篇阻尼
  • 1篇阻尼器
  • 1篇抗震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3篇石家庄铁道学...

作者

  • 5篇范立础
  • 5篇李建中
  • 4篇王军文

传媒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规则梁桥纵向地震反应及碰撞效应被引量:74
2005年
针对我国西部山区典型的非规则梁式桥梁 ,采用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探讨了纵向地震作用下非规则梁桥相邻联的非同向振动特性和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结果表明 :当梁式桥相邻联周期相差较大时 ,纵向地震作用下 ,会导致伸缩缝处相邻梁体较大的相对位移和碰撞 ,碰撞导致低墩地震反应增大 ,对结构抗震不利。
李建中范立础
桥梁中抗震限位装置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为防止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中发生落梁破坏,通常在伸缩缝处安装限位装置。在调查影响伸缩缝处相邻梁体相对位移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线性化模型提出一种限位装置设计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相邻桥跨不同向振动的动力特性,又考虑了相邻梁体间碰撞对相对位移的影响。运用替代结构法考虑墩柱的弹塑性,使用考虑碰撞效应的相对位移反应谱考虑碰撞对相对位移的影响。通过参数研究对提出的限位装置设计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通过与已有的限位装置设计方法相比,评估了所提出的限位装置设计方法的限位效果。与已有的设计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限位装置设计方法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更好。
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
关键词:地震桥梁碰撞限位装置地震反应
限位装置对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为防止上部结构在地震中发生落梁破坏,通常采取适当的限位措施来限制相邻梁体和墩梁间的相对位移。本文在文献[4]、[5]考虑支座非线性和墩柱弹塑性及相邻梁体间碰撞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时程方法对3种限位措施:伸缩缝处相邻梁体之间安装受拉连梁装置、流体黏滞阻尼器以及伸缩缝处墩梁之间设置受拉限位装置的限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伸缩缝处相邻梁体间安装受拉连梁装置和流体黏滞阻尼器的限位效果都很好,而在墩梁间设置受拉限位装置对伸缩缝处墩顶的位移延性需求较高,影响其限位效果的发挥。
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
关键词:地震连续梁桥限位装置阻尼器碰撞地震反应
连续梁桥纵向地震碰撞反应参数研究被引量:62
2005年
针对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建立了考虑支座非线性和墩柱弹塑性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时程方法研究了纵向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相邻联的非同向振动和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碰撞反应的主要因素是相邻联的周期比和基本周期的大小,相邻联的质量比、伸缩缝间隙大小以及墩柱的弹塑性等因素对连续梁桥地震碰撞反应也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发现:碰撞对高度不同向振动的相邻联影响较大,当相邻联的周期比T1/T2>0.7时,碰撞对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小。
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
关键词:桥梁工程连续梁桥地震碰撞
非规则梁桥伸缩缝处的碰撞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2
2006年
针对非规则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在建立考虑双边碰撞效应的简化动力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地震作用下非规则梁桥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并分析比较了双边碰撞与单边碰撞对桥梁结构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同类型的非规则梁桥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
关键词:地震非规则梁桥地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