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WW014)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建波张娜张福勇李建波更多>>
相关机构: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鲁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3篇福斯特
  • 2篇小说
  • 2篇福斯特小说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成因
  • 1篇心理分析
  • 1篇信念
  • 1篇修辞
  • 1篇挣脱
  • 1篇认识观
  • 1篇时代小说
  • 1篇求真
  • 1篇羁绊
  • 1篇文学
  • 1篇更年期
  • 1篇《最漫长的旅...
  • 1篇爱·摩·福斯...
  • 1篇《看得见风景...
  • 1篇变奏

机构

  • 2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李建波
  • 1篇张福勇
  • 1篇张娜
  • 1篇李建波

传媒

  • 3篇外语研究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拉康心理分析理论的变奏——《最漫长的旅程》中认识误区心理成因的呈现
2009年
E·M·福斯特在《最漫长的旅程》的序言中提及认识观的争论对这部小说的影响。这引起了评论家们对小说中认识论问题的关注,有人甚至称《最漫长的旅程》是对穆尔《驳唯心论》的"一种想象的诠释与延伸"。但是细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发现,福斯特似乎并没有满足于描述认识观的谬误及其后果,他还对产生认识观谬误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探究,而且小说里的探究竟似乎是拉康心理分析理论的变奏。
李建波
关键词:《最漫长的旅程》认识观心理分析
信念与价值观危机:福斯特小说内外的英国“更年期”被引量:6
2012年
弗朗索瓦.贝达里达(Bedarida 1991:97)将英国由盛致衰的转折期即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至爱德华时代终结称为英国的"更年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是经济发展滞缓,享乐主义风行。而在这些表征之下则是深层次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危机。作为对社会和文化问题探究意识强烈的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其爱德华时代的小说中自觉不自觉地探究了英国"更年期"问题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英国"更年期"的历史语境,着重探讨福斯特爱德华时代小说主题与英国"更年期"的信念与价值观危机之间的关联性。
李建波
关键词:爱·摩·福斯特
福斯特小说的框架叙述及其文学动力机制
2009年
框架叙述存在于福斯特所有六部长篇小说中。借重框架叙述进行结构建构和主题呈现是福斯特长篇小说的典型特征之一。以孟纳赫姆.佩里文学动力学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为视角考察福斯特小说的框架叙述,我们可以发现福斯特小说的框架叙述还具有文学动力学的意义。福斯特小说框架叙述中的故事中故事往往发挥模式的作用,在以修辞为本的驱动手段配合下,产生以模式为本的文学驱动效果。
李建波
关键词:福斯特小说修辞
挣脱羁绊,寻求真我——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对真我的追求被引量:2
2011年
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细腻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略带讽刺的幽默荣登经典之列。小说的女主人公露西一直倍受评论界关注。本文运用美国作家爱默生的哲学思想对其进行分析,指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在露西身上有着深刻体现,她寻求真我的过程即是其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张福勇张娜
关键词: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超验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