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840148)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吴忠民葛伶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社会公正
  • 6篇公正
  • 3篇社会阶层
  • 3篇社会阶层结构
  • 3篇阶层
  • 3篇阶层结构
  • 3篇精英
  • 3篇精英群体
  • 2篇演进
  • 1篇以人为本
  • 1篇以人为本理念
  • 1篇人为本
  • 1篇三方协商
  • 1篇三方协商机制
  • 1篇社会和谐
  • 1篇社会民生
  • 1篇团拜
  • 1篇住房
  • 1篇住房保障
  • 1篇总理

机构

  • 8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7篇吴忠民
  • 1篇葛伶俊

传媒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前线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改善社会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被引量:7
2007年
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也讲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吴忠民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和谐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
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涵义及实践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三层基本的涵义。一是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二是发展应当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少数人为本的发展;三是发展应当是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公民)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缺少个体人平等权利边界的、笼统的社会整体为本的发展。只有落实其第三层基本涵义,才能防止公权不恰当的扩张、以多数人的利益来牺牲少数人的合理利益等有害的行为;才能将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底线的确保和自由发展空间的保护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效地理顺社会的利益结构,才能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保证问题的具体落实。因此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理念的这三层基本涵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对于其中任何一项涵义的忽视,均会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现代的制度建设产生十分不利的误导效应。
吴忠民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英群体的演进及问题(上)被引量:32
2008年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三大精英群体实现了同步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政治精英群体一枝独秀的局面;精英群体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准越来越高;精英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但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条件,也使得精英群体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精英群体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主轴的一面倒的片面行为和政策取向;政治精英群体呈现出强烈的公权扩张冲动;精英群体之间利益结盟现象日渐明显;精英群体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化和壁垒化倾向。现阶段中国精英群体存在的问题,造成公共投入的巨大浪费,扭曲和损伤了正处在定型过程中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造成改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背离。促进中国精英群体健康而合理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社会公正的基本取向;建立起公正、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起"两头小,中间大"、以中等收入者人群为主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使精英群体的行为更加规范化。
吴忠民
关键词:精英群体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公正
当前改善我国劳动政策的思路与对策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中国现阶段劳动政策中的各种问题,当前应特别注意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事情:从社会公正的高度看待劳动政策问题,在基本理念进而在基本制度设计和基本政策安排上真正重视劳动政策;进一步激活工会的应有功能,有两种可能的模式值得考虑,一是使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二是直接依靠企业中的党组织开展工会工作;注重雇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有效地解决好独立性问题、自律性问题和公正性问题;形成有效的集体协商制度;把握劳动政策推进的可行性和节奏性。
吴忠民
关键词:社会公正工会雇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政策的发展被引量:2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劳动政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型的劳动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并开始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产生了日益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现代意义上的雇主和雇员关系的基本政策已经大致形成;劳动合同制用工政策开始普遍实施;引入市场机制的工资分配政策开始形成;工会政策逐渐开始进行应有的转型;三方协商机制开始初步发挥作用。中国如今的劳动政策已经从以往的社会关系之一变为如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已经从以往事关职工日常生活福利、不是很起眼的问题变为如今事关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事关社会能否和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变数。
吴忠民
关键词:工资分配政策三方协商机制
中国转型期住房保障制度评析——社会公正的视角被引量:8
2009年
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和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主要不足表现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比例过小,保障性住房供需严重失衡;保障对象甄别制度设计滞后,保障效率低下,保障对象有些错位;政策监管严重缺位;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非预期的结果",政策预期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归纳为四个层面:理念层面、法律效力层面、制度实施层面和社会阶层结构层面。应该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有效且可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葛伶俊
关键词:住房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积金制度社会公正
精英群体的基本特征及其他被引量:16
2008年
精英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中的精英群体由三个部分构成: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精英群体的"应然"特征在于:处于社会分层体系中的较高位置;分工明确,边界严格;对其他社会群体保持开放。精英群体如果失去必要的制约和限制,则容易出现扭曲的情形:相互间利益结盟化;自我壁垒化和封闭化;膨胀低效化。中国现阶段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精英群体既具有现代社会"一般"意义上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具有许多自身"特有"的秉性。
吴忠民
关键词:精英群体社会公正社会阶层结构
中国现阶段劳动政策的主要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中国所面临的特定的社会转型背景条件以及特定的社会导向,使得中国现阶段的劳动政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出现同国际接轨亦即某种国际化的情形;在劳动保护政策落实和实施方面,尽管目前各类企业的情况均不容乐观,但其间有明显差别,大致来说,外资企业最好,国有企业其次,私营企业再次;劳资纠纷正处在一个迅速上升的通道,过了这个时期,中国的劳资纠纷才有可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劳动保护政策的实施呈现出复杂的情势,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并且会给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吴忠民
关键词:劳动关系社会公正两难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英群体的演进及问题(下)被引量:6
2008年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精英群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三大精英群体实现了同步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政治精英群体一枝独秀的局面;精英群体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准越来越高;精英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但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条件,也使精英群体出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精英群体一面倒的片面行为和政策取向;政治精英群体呈现出强烈的公权扩张冲动;精英群体之间利益结盟现象日渐明显;精英群体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化和壁垒化倾向。现阶段中国精英群体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广泛而深远的,其中最为突出和严重者主要表现在:造成公共投入的巨大浪费;扭曲和损伤了正处在定型过程中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造成改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背离。促进中国精英群体健康而合理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社会公正的基本取向;建立起公正、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一个"两头小,中间大"、以中等收入者人群为主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使精英群体的行为规范化。
吴忠民
关键词:精英群体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公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